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王羲之!

地处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书圣故里,如同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悠然走过千年的时光。
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因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故乡而得名,它东起中兴路,南抵萧山街,西至解放路,北达环城北路,总面积为0.8平方公里。

沿河而建的街区,依然保持着四街六弄的基本格局。蜿蜒的石板路,透着岁月的光泽;林立的台门中潜藏着老绍兴的韵味;一幅幅临摹于墙上的书法,彰显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文脉......
书圣故里
---正笔正心正天下---
东晋时期,王羲之从山东临沂迁居绍兴,就住在这条老街上。相传,当年王家宅院旁有一座寺庙,有一天早上,老方丈前来拜访,王羲之放下自己最珍爱的珠子前去迎接。
两人在书房中下棋聊天,直到中午方才散去。老方丈起身告辞以后,王羲之发现他放在茶几上的珠子不见了,他当时就怀疑方丈了......

王宅失珠的事情很快被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老方丈听闻自己被怀疑是偷珠之人,觉得有辱佛门,忧郁而终。老方丈去世后,王羲之家的一只大鹅也死了,有人剖开鹅腹,发现了那颗珠子。王羲之这才发现,原来是大白鹅跑进了书房,误吞了珠子。

听闻这个消息,王羲之悔恨交加。为了弥补过错,他把自家的宅院捐给了佛门,并亲自题写“戒珠讲寺”,挂在门楣,告诫自己,也启迪世人。

正所谓“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从此之后,王羲之戒掉了玩珠的习惯,一心钻研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最终成为一代“书圣”,他留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

王羲之对老街的影响至深至远,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老街的名字改为“书圣故里”,这里的许多地名也因他而来。蕺山街上的这座石桥,就是因为王羲之曾经路过这里,看到一位老婆婆抱着扇子发愁,他好心帮老婆婆在扇子上题写了几个字,让老人家的扇子一售而空。人们为了纪念王羲之的善行,便把这座桥改叫“题扇桥”。

王羲之为老街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他的存在还开启了绍兴一方的文脉,也让书画笔墨的芬芳融入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如今,在老街的许多房屋外墙上,都临摹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今天的书圣故里,可谓是人人会书法,家家有笔墨。学校里更是把书法设为必修课,让孩子们在练字中沉淀心境,也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心正则笔正”看似在谈书法之道,实际上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修齐治平的人格追求。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成为无数文人追求的人生理想。

三槐堂位于蕺山街中段,历史上是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后裔的居住地。当时,北宋刚刚建立,宋太祖赵匡胤想收回封疆大吏符彦卿的军权,稳定朝政,便要求王祜前去搜集符彦卿的谋逆证据,并答应事成之后许以宰相之位。
王祜暗访数月,始终没有查到符彦卿谋逆的实据。他明白皇帝的意图,但也知道如果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符彦卿,符家必将遭到灭族之祸。

因为符彦卿手中握有很大的兵权,而且势力范围较大,赵匡胤他一直对符彦卿不敢下手。调查后我们先祖(王祜)说,我以我家里的一百个人口来担保,符彦卿绝对没有谋反之事。
”
王祜的直言进谏保住了符家,却惹怒了宋太祖,不仅相位落空,还被贬他乡。后来,王祜在自家庭院里种下了三棵槐树,以此来激励子孙努力读书,靠真才实学位列三公。王祜的自信和远见没有落空,他的儿子果然成为宰相,王氏一脉也始终人才辈出。
如今,三槐王氏的总人口已超过三千万,是王姓分支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随着王氏子孙的足迹,三槐堂也遍布各地,书圣故里的三槐堂就是其中之一。
悠悠时光中,这些往圣先贤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发奋图强,以文报国。历史上,绍兴共走出了27位状元,2000多位进士。山环水绕间,绍兴也有了“名士之乡”的美誉。

如果说水给予了老街灵气,那么古建筑便赋予了老街脊梁。温婉柔美的景致下,深藏着老街人刚强坚毅的性格特质,正心,正笔,正天下的情怀和抱负,让这条千年古街能够从容不迫地走到今天......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