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香火”观念
摘要:举香祭拜,几乎为汉人宗教信仰的特色。香于汉唐之时由西域与南洋传入中国,逐渐在原有的佛教用香文化之上,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香火”观念与象征。
香灰与香炉也成为神圣的结晶与器物而受信徒珍惜与膜拜。民间庙宇流行前往老庙或大庙谒祖进香,仪式过程中,庙方或信徒无不向老庙神明进贡高级香材,也迎回珍贵的老庙香灰回去供奉。
进香仪式核心价值在于香火传承,在于获取老庙的历史记忆与象征的灵力。让老庙与新庙得以建立尊卑关系,让民间信仰中的人情伦理与知识技术得以永续传承。

过去在历史学与民俗学上有许多文献记载,李亦园首先指出“香火”是中国进香与西洋朝圣两者差异之核心。香灰与香火可以同时用来说明神明与祖先的灵力也用以表示两庙或是两家之间的渊源关系。
汉人的宗教用香已经有很长远的历史,宗教用香的多种功能当中,尤其以通神与避邪最被接受。另外还有一项不多见的作用,民间信仰中以香作为占卜工具,来传达神明的指示。

民间流传的“神传二十四种点香谱之吉凶表”可以说明。亦即,平常烧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烧出一个“象”,便可用来知卜吉凶。
例如:三根香齐整等高,是为“平安香”,表示平安无事。三根香若左边两根等高,右边一根较低,则为“催命香”,月内家中有命终之人。若是左边两根等高,右边一根较高,则为“长生香”,三日内有人来相邀请。
根据S.Bedini的考察,先秦时代(前250-前200)中国人已经以有香味之木头,或兰蕙植物,或艾属植物混以动物脂肪,加以烧化来尝试与神明沟通。另外,松脂烧化后所产生的气味与香烟好似灵魂般轻盈,尤其被加入仪式中,以祈求长生不老。
如此渐渐发展出借着焚烧香草木之香烟缥缈,将个人心愿传达给上天之作法。但是,Bedini指出,中国现在一般人用的香,却是汉武帝时才由印度传入中国。汉武帝时自印度、锡兰、安息输入各种香料,有的甚至辗转来自苏门达腊,如樟脑、丁香,以及来自西方的玫瑰油等等。

其次,香灰与香炉崇拜,我们见到不在香炉内的香灰不具灵力,未盛装香灰的空香炉也不具灵力,香灰与香炉是在结合的情况之下才具灵力。香灰与香炉的结合是因为火化作用的产物与结果,亦即,香火才是灵力所在。然而,徒有香火不成灵力,还需有人(agent)的动作与心灵能力的参与,才能使香火成为灵力。

“进香”仪式在民间信仰中非常盛行。几乎每一个庙宇或神明只要是稍有经费都可以举办进香活动。一般来说,“进香”是指神明前往外地拜会老庙、大庙或是友庙,可以是不对等关系的晋见,也可以是平等的联谊性质。
而“割火”或“刈火”则指分灵庙或小庙前往祖庙或大庙搯取香灰带回合炉,两庙之关系是有主从、尊卑之区分。其次,民间信仰村落中的公庙带有极其强烈的小区意识。
灵力因为有个人信徒的参与,进而达到社会群体的参与,经由众多个人的烧香来连结群体,而个人的烧香又可以增强神的灵力。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