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王氏族谱》篡编“西南老八房”之外纪世系

外纪世系是记载自受姓始祖至本宗支始迁祖的传承世系。《黔谱》记载资料表明,“西南老八房”受姓始祖,明显为北魏皇帝拓拔宏,而所记外纪世系则至少有三套,现将其归纳摘录如下。
受姓始租“鲜卑拓拔宏”
《黔谱》6-7页载:“如毕公之后自魏信陵君有北魏之时,因孝文皇帝立三日而薨改为拓跋,分迁杨柳街,暨家落难。因朝无帝,去皇为王,以王为姓。”(注:此段出自《尚谱·老谱原序》,《黔谱》原文转录,并断句。)同谱79页载;“(源流诗)彦王祖总诗为证,诗曰:......北魏无皇王姓出,山东大原叶根深.....。”
经查:以上谬误包含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历史事件,前后跨越近千年。
一、《史记。秦本记》记载:“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驰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已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秦始皇之父)立。”
二、“《通志。氏族。以爵为氏》“王氏”条载:魏立国后,传四世至魏昭王(前295-前277年在位),生少子魏无忌(魏信陵君)。无忌生魏间忧,间忧生魏卑子。公元前255年,秦灭魏,卑子避难于泰山,至汉高祖(前202一前195年在位)时,被召为中涓,封兰陵候。其后裔自谓出自魏国王族,遂以“王”为氏。”(见王泉根著《百家姓书库·王》4-5页。)
三、《中国皇帝大传。北魏孝文帝元宏》载:“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名拓拔宏,北魏献文帝拓拔弘的长子。后因倾慕汉文化,把(鲜卑)拓拔姓改为汉姓元。生卒年为公元467至499年,在位公元471年至499年。”
从秦孝文王到北魏孝文帝,从端平(1234-1236)王震孙至明正统(1436-1449)王震斋,古今文痞,其手法如出一辙,由此证明,当今砖家为明清谱师蘖繁所传。
“西南老八房”外纪世系之一
《黔谱》52-56页所载彦玉一支首套外纪世系源自《尚谱》。全文开篇所纪:王剪一王贲一王离一王元(即龙)、王威(即虎),係王志培杜撰。其余从一世祖王遵至五十六世祖,全文抄袭于《尚谱》,《尚谱》所载全文如下:
一世祖 王遵字子贡 谢氏 生五霸时烈湛述通经为五霸。
王商、赵氏、拜汉湘谭根昱逢西汉成帝为候。
王梁、袁氏、时拜宰相。
王久 孙氏示中官为司徒
五世祖
王仪 郭氏 避国难居东吴
王裒 孙氏 克孝中侍郎
王溶 徐氏 避兖州龙骧将军
王渾 朱氏 居长千曹兵伐吴
王洛 穆氏 封为云南总督
王祥字休征 谢氏 主部太保未详
十世祖
王斋 郗氏 太岁元年为大夫生王敦王亨
王戎字少一 元明二宰相晋氏晋素靖之女
王导 何氏 官为司空江左遗事生王羲之王凝王肃王献
王玄王涣 王元
王凝字治 谢氏 乃谢蕴之女
王洵 谢氏 官乃太原主部
十五世祖
王昙 谢氏 文庙祭酒官为正生王辨王卓王绵王虔
王僧 王辨 肖氏 面如姝玉降龙伏虎成
王天成 赵氏 谢氏乏 字俭为三代国师坟厝雨花台
王训 肖氏 字王茂王华时封宰相
王溥 官拜御史居住山西平阳府河津县王官谷厝卞梁青
陵台
二十世祖
王通字仲俺 陈氏 顶五经为文正公
王少玄 李氏 印林国学土葬汉中府降枨村生ss锡时为
玉昆金友弟
王鍂 李氏 酒西金贵天授元年(690)占李白奇对诗
王昌龄 陈氏 正学士文武公坟厝江西辰川府左边妣
陈氏厝陕西西安坐落西门
王淑文 元和二(807)为司马厝河南开封府青溪台
二十五世祖
王承权 陈氏 掌承宗判既后住龙门县
王福畴 陆氏 谓三珠玉树林生王劇王勃王勔时有庐照
临烔骆兵为契
(原文缺) 刘氏
王涯 程氏 为宰相
王贾炼 李氏 亦宰相
三十世祖
王铎 卓氏 乾符(874-879)初拜相广平时朱温求姻为
刘婦受困蒙神力也
王圣儇 程刘氏 住陕西华昌平凉府镇守三原县公偕夫
人过鹿玉山晋王救难二也
王正明 刘氏 为吏部天官坟厝龙凤九台山合龙穴故里
地名来龙岗当中石坟有碑为计相生行荣王重荣王山荣其荣
王佑 李氏 官中侍郎
王行荣 刘氏 亦为县官
王琦 刘氏 官拜中承
王琥 文氏 镇守八保
王珍 易氏 镇守团族
王源 刘氏 南山军务
王模 程氏 直长兵权
王照 刘氏 教学良图
宋朝
王德用 赵氏 乾德元年(963)官为太师
王曾 刘氏 刘氏 时为宰相生王元王佐王璞
四十世祖
王祐 李氏 国公手植三槐
三十九世
王璞 陈氏 封为内国学士
四十二世祖
王旦 李氏 官居黄阁大学士江西巡府住宁江府生王
素王顕清江县杨柳街位为宰相
王素 陈氏 封为文正懿敏公生王巩
王皓 欧氏 嘉佑三年(1058)享侍郎一正山河水
王缙 于氏 官拜御部仙官
四十五世祖
王辅 尤氏 庆元间(1195-1200)特授江西《府部院》
元朝
王陌万 陈氏 居住正安任山西镇台生如龙如虎龙文进
士虎武翰林
王如龙 金氏 任太原府陛山西总督
明朝
王璋 魏氏 洪武戊申年(1368)为阁老南京礼部迁徙江西
生王弼王伟王志王泯王芳王元
王泯 刘氏 永乐间(1403-1424)辞徙湖南生王福王禄
五十四世祖
王福 李氏 江西省分支老八房
王天荣 张氏 一遵义东隅二江津仙墀坝生千一千二
千三祖回处復业
王千三 张氏三 嘗享朝禄生王直 王骅 王骥 王骅
王骍 王珴
王骥 素氏 鸿熙时(1425)生王应湖王应斋王应国
王应斋 张氏一 生王尚光王 鱼国住居地名柑子凹口
龙弯居住三公后裔未详
五十五世祖
长房 王騎 马氏二
二房 王元 张氏三
三房 王佑 江氏四
四房 王洪 卞氏二
五房 王喜 夏氏幺白氏二
五十六世祖
王元佑
五十七世祖
王兑斋 正统五年(1440)于兄平蛮八播
五十八世祖
王玖恭
黔谱转录时,作了如下主要变更和虚构:
[1]在原文“王遵” 前加了“翦一贲一离一龙虎。”汉朝龙虎
祖后起”一世祖仍为王遵。
[2]原文四世祖“王久”更为“王允”,但行述未变。
[3]原文七世祖“王溶”更为“王浚”,但行述未变。
[4]原文九世祖“王洛”被删除。
[5]原文”王祥字休征”更为”王休征”。
[6]原文”王济”更为”王斋”,大岁”更为””太康”。
[7]原文十一世祖“王戎字少一”更为“王少逸”。
[8]原文十三世祖“王凝”更为“王凝之”。
[9]原文十六世祖“王僧王辨”更为“王僧辨”。
[10]原文二十世祖“王通字仲俺”更为“王仲俺”。
[11]原文二十二世祖“王鍂”更为“王铨”
[12]原文二十七世祖由缺补为“王勔”。
[13]原文三十四世祖“王佑”调在“王正明”上变为‘三十三祖”“王正明”变为“三十四祖”。
[14]原文三十六世祖“王琦”后删去五代,直接“王德用”。
[15]原文四十五世祖“王辅”更为“王辅德”
[17]原文“王应斋”生王尚光王鱼国.....,三公后裔未祥,更为“王应斋夫人张氏生尚光于国(按:“尚”这里作“还讲”;光,光大,意思是:虽然没有为官,但还是显赫兴旺于国内)。
生子:王锜。三公后裔未详。”
[18]原文五十五世祖共五房,分别是“王锜、王元、王佑、王洪、王喜”,而且既无生父,又无子嗣,虚构成:“王錡夫
人马氏住柑子垭。生:元开、元佑。”(注:柑子垭源于“王福”九子住地名,“麟公吾八祖柑子桠里处。”
[19] 为原文五十六世祖“王元佑”,被虚构为“王元开字民康印辖。夫人马氏生: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晟、八卦也。(因元佑祖乏嗣,晟过继,落业于遵义董公寺。)”
参见《尚谱》(16--20 页)、《昌谱》(52--56页)、《培谱》(53-57页)、《四谱》(110-118页)。
一、《尚谱》是明清时期“谱师”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道具,对号入座者甚多,延续至今,黔北仁、赤、习、桐等县市多数上源不清的王姓宗支,都传抄了《尚谱》所载“上源世系”及相关赝文,至使其迷惑十余代人近三百来年,受骗人口上百万。在当今信息,交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以王志培为首的一小撮文痞、伪学者,至今仍在欺骗群众,散步谣言,妄图将“西南老八房”伪传承强加给黔北众多王姓宗支,是可忍熟不可忍。
二、一般外纪世系的一世祖为受姓始祖。彦玉一支自称源自鲜卑拓拔,然何又冒出王遵为一世祖?费解。
三、该世系将近一半的人物在国史中有记载。经考证,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有王佑一王旦一王素;王仪一王裒,
但行述不尽难确。明显是琅琊郡的有王遵、王凝之,王昙首、王训、王铨共五人,无子的有王裒、王凌。王凝之、王溥、王昌龄、王铎共六人。所谓“传承世系”纯属拼凑,杜撰。
“西南老八房”外记世系之二
“按:根据《二十五史》和外出查阅有关姓氏文化资料,经断续六年的多方协同考正核实,终将本宗支上源世系承属关系整理以表的形式载于本节。”
大原三槐王氏上源世系表(1)(黄帝至周灵王段41代)。
大原三槐王氏上源世系表(2)(太子晋至王乾54代)。
大原三槐王氏上源世系表(3)(王言至王倓段)
全文略,见《黔谱》57-67页。
以上全文大部抄袭于山寨组织“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于2011年编印的,《三槐王氏考证文集》。其中还伪造了“王元又称龙”。“王威又称虎”。以便和《尚谱》相对应。
从“王道(倓长子)至杞”抄袭于清。先绪二十年(1894)王敬庸编《三槐王氏通谱》,并把原文王元彬置换成王元凯生杞。从杞子百万至王元开抄袭于《尚谱》未段,并将原文王元佑篡改成王元开生九子,王元佑列为王元开之弟等谬误。
开篇按语所称:“经断续六年的多方协同考正核实”纯属欺世盗名。
一、远古世系,即黄帝至周灵王段,是山塞组织“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根据《史纪,五帝本纪、周本纪》拼凑而成,其跨越时代,分别为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使时代。所谓信史时代,指凡是历史事件都有文字可以查考。至于文字记载是不是真实,那还有赖于史学家的研究判断。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事件还有待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吕恩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他在所著《中国通史》中称:“案古人所谓某某生某某”不过是“本其姓所自出”.....往往并非父子继世”。筆者曾赴九寨沟旅途中,得见松潘县城有一大禹朔像,该地羌人称其为始祖。文娟所著《中外名人全知道》载文称“禹的父亲稣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北川县)。”我们敬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从黄帝至受姓始祖要理出一套血缘关系,恐怕是天方夜谭。
二、2011年,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在《三槐王氏考证文集》中,自称他们的考证
方法是“推理、演绎,归纳”简言之就是拼凑,以至后来就直接宣称为“连祖”。无任何人,只要连接在八十五世以下,即可通天,成为黄帝正宗裔孙。由此证明当今谱师和明清时期的谱师是一丘之貉。历史是记载,当今华夏王姓源流繁多,派系林立。单凭历史记载,要理出唯一通用的一套传承世系,恐怕是徒劳,多此一举。
三、《三槐王氏考证文集世表》中,王奇一栏载有:“另西南地区的老八房祖王福也以德用记为王奇之子上挂,尚待考证”。“也以上挂,尚待考证”是先判后审,纯属废话。殊不知德用(980-1058)与王奇(1058-1113)死生同庚,如此连接,形同儿戏。2012年后,大小文痞又杜撰称百万就是王盤(元朝大臣,因家有万石麦被附会。)就是百万员外郎等无稽之谈。2015年,由当代谱师王听兰主编的《三槐王氏总谱》596页,刊载了王志培、王思德捏造的所谓,“从江西吉水县迁重庆南川”、贵州王福公支系世图(......王福-天荣-千三-王锜......)”中,删除了带有时间节点的王泯(永乐间(1403-1424)辞徒湖南生王福王禄)、千三之子王骥(鸿熙时(1425)生王应湖王应斋王应国)两人,并杜撰“元英
宗皇帝(1321-1322在位)赠王福将军征南诗”,以掩盖其平均五年一代的另外类蘖繁。一邦无赖如此蓄意作乱,自欺欺人,终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世系中“西南老八房”因多次讨论不在赘述,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一亡佚名文称:明正统(1436-1449)人彦玉之父,为宗端平(1234-1236)人王震孙,相隔200多年的传承如何造仿,是仁,赤、习一帮白痴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西南老八房”外纪世系之三
《黔谱。校正大原郡王氏宗谱。首引》(以下简称《首引》),全文见《黔谱》491-500页。《首引》由彦玉后裔于民国37年(1948)所纂,其人物多数源自《尚谱》,所谓“校正”可能针对《尚谱》而言,其颠三倒四,打胡乱说过犹不及。与《尚谱》对照《首引》删除 王遵至王凌共七人,并称王浑为“始祖”。
王浑至王珣段全文如下:
“由晋咸宁(275-279)年间,有始祖浑公,号睿仲,官居史部”因与吴隐不睦,受奸所赞,眨江南江宁府。后迁长千里乌衣巷,既配希氏夫人生二子,长王湛,官刺史,晚王济,号武子,为官吏御史。元配索靖公之长女,生三子,长王元宽,字茂弘,官号:导,次子王元仁,官号,敦,第三子,王元宝,乃官讳,恺也。元康四年(294)济公卒,享年八十二,乃迁江南故里,葬于清溪,导公大康四年(可能是太康四年(253)。含以上括号内时年均为筆者注)得御中承,聚希超公之女,所生六子:长房子仲,号玄之;二房子洵,号羲之;三房子猷,号凝之;四房子敬,号献之;五房子珉,号徽之;晚子凌,号肃之。
由此可见,《首引》所谓“校正”全是痴人说梦,无须费神理喻。然而厚重的域外文化,可让人大开眼界,茅塞顿开。
《首引》后载“王骥生元辅元开”,文痞夹注为“王骥生应湖应斋.....”,以回归《尚谱》所载“八卦九子”传承,可见彦玉一支对另类传承坚贞不渝。
族谱是记载一个血缘集团(一个祖宗)的人和事。
《黔谱》载有包括外姓在内的历史人物百余人,这些都可视为彦玉一支祖宗,如若重新组合搭配,还可衍生出更多的上源世系。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