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国故事”的王秉复


王秉复绘画作品
◎高鲁冀
2018年5月3日的《人民日报》7版美术大观有一篇文章,叫《画中国故事》,作者是文慧,讲的是82岁高龄的王秉复个展“画中国故事”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我看了,非常高兴,因为王秉复是我的老朋友、大哥哥,我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都是天津一中的同学,他比我高三年级。我们又都是学校美术组的成员,每天在一起画素描。他和我哥哥是同班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美术组差不多每年都有人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据我记忆中有:刘骥林、王秉复、张扬、白澜生等等。
王秉复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吴镜汀、秦仲文、高希舜、陆鸿年等名家。他认为“笔墨造型”应该是传统的核心。他对传统的继承既以历史为基石,又吸收民间丰富养分,其理论和技法还归纳总结成《骨法发微》一书。
我是1959年高中毕业,已考上中央美院的白澜生等竭力鼓励我也考中央美院,他们说,你要考,我们可以造舆论,就说又有一个天津一中的来了!但我因为1959年在学校“大炼钢铁”没时间每天画素描,怕手生疏了,就没考。又听说大学的建筑系也要学美术的,便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还真被录取了。但到校报到时,硬生生被分配到了土木系。我吵着不上了,回家!在北京的父亲和哥哥都竭力劝我,我勉强同意了,所以是捏着鼻子硬念了六年土木系,学了所有的力学课。
我上大学以后,和王秉复联络不多,和白澜生联络倒很密切。白澜生毕业创作的是方志敏全身像,我还作为半裸体模特叫他看身体结构,为他做雕塑用。毕业后,我留在北京工作,王秉复也在北京工作。我这里有一份他自己写的履历,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办画展,我拿了几幅他的作品参展,要一份画家简介。
他是这样写的:王秉复,字常道,一九三六年生于天津,一九六一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任高级讲师。一九八八年三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的国画十人展。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上旬在北京德胜门箭楼举办常道个人画展。一九八九年六月在美术馆参加国画作品展。
我1980年到美国,从此在此定居,1991年全家在旧金山团聚。在此之前,我请在国内的大哥帮我买点小古董,例如鼻烟壶等,他不敢买贵重的,净买些便宜货。更离谱儿的是,他居然给我买了几十幅王秉复的国画,当然都是白菜价。我裱好,装了框,让给外甥,只收他100美元一幅,就是装裱费,画不要钱。我把画给恩师曹仲英看,他是世界顶尖级的中国画鉴定家及收藏家。他看中了一幅紫藤,说这幅好,他夸王秉复的画,得到大家真传,是用书法的笔,慢慢写出来的。他说他的字也写得好,有功力。但问题是,他的画太像齐白石。曹先生果然有眼力,他可以看到几十年后,王秉复必成为大家。我对王秉复的字却不喜欢,以为写得太随便。我留着他给我写的几封信。不断从哥哥处听到王秉复的消息,一次听说,他娶了个农民,好像是种菜的。以后又听说,他太太挣了钱,赚的比他都多。
正如《画中国故事》作者文慧文中所说:“(王秉复个展)以叙事性的人物画为主,呈现了王秉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三组人物画创作,《聊斋百图》《世说新语图》和《龙文鞭影图》系列。近500幅作品中,人物神态生动,性格卓然,场景各异。王秉复用精湛而功力雄厚的笔墨形神生动的造型,拉近了一个重新进入历史场景的时空隧道。”
大约90年代初期,旧金山的新闻工作者出了一本同人刊物《大华闻杂志》。我在其中,撰写《鉴古藏真——怎样欣赏中国画》,是月刊,出版两年,我写了两年。我几次提出停止,因为我本身太忙,而且文章太专业,怕曲高和寡。但编辑总是告诉我,有人看,而且很受欢迎。我的恩师曹仲英也每期看,而且鼓励我说,写得好!我在其中一期写了王秉复,并且寄给他一册。他收到后,有回信,大约意思是对他太美化了。
从他送我的两幅聊斋插图看,人物造型准确、衣饰考究、表情丰富,器物画得也很严谨,炖品用的火炉、砂锅,吃饭的碗、勺、酒壶,书写的文房四宝,皆精美异常,很好地烘托了气氛。桌子的棱角及古琴的琴弦,那直线画得,像比着尺子画的,可见其功力之深。一盏台灯,那蛋圆形的灯罩,一笔呵成,似如机械绘图。衣着先画墨线,再填色,衣褶处一般留一线白,非常生动。其他如发型、佩饰、头巾、冠冕无不惟妙惟肖。我很理解他,我们在中学时代,已经每天四点钟下课后就往美术教室跑,去画石膏像。坚实的素描基础,加上簿不离手的速写本,专抓各种动态。美院考试考两科:素描和创作。光有素描功底还不行,还要遗貌取神,凭借记忆,也就是要背着画。凭记忆画的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做到气韵生动。他送我的另一些画,是仿石涛等大家的作品,非常震撼,足见他功力之深。
王秉复笔墨精炼老辣,人物造型准确,人生经验丰富,而他又豁达开朗,不仅毫无害人之心,而且也无任何追逐名利之心,老老实实地画画、创作,以他的艺术才能,踏踏实实地服务和娱乐大众。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