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隔海此时共明月,两岸不日定团圆

2018-09-26 16:47:42来源:中国网任冬梅

打印 字号: T|T
 
    中秋节早已成为两岸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意象,长期滋养着两岸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今仍是中华民族不可忽略的文化底色,已是成为我们文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团圆是永恒的主题。
 
   作者:任冬梅
   任冬梅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已有关于祭月活动的记载。而祭月、赏月固定为一个节日,成为中秋节,则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两岸对于中秋节的重视与节日习俗几乎一模一样,闽南是台胞主要祖居地,两地同胞都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亮十分崇拜。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到月光照到的地方,摆上桌几,陈上各式各样的月饼以及柚子、柿子、林檎等时令水果,敬奉月娘妈。这种敬月习俗表达了两岸同胞对亲人团聚的盼望和对生活美满的希冀。吃柚子也是台湾与闽南地区人民的中秋特色习俗之一。柚子有“佑子”的谐音,蕴意吉祥。柚子皮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正好给小朋友们做帽子。
    早在2006年,中秋节即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月、赏月、拜月……传统习俗在今人的重温中更有生命力,万家灯火在习俗流转中更添文化自信。2008年,中秋节被大陆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可休假一天。法定休假,让中秋节更受认同,让民众在认同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台湾一直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会放假,跟大陆一样,台湾中秋节的“当家食品”也是月饼。台湾的月饼花样繁多,而且是中秋节最好的伴手礼。除此以外,祭祖、团圆、赏月,一件都不会少,在台湾中秋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早已成为两岸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意象,长期滋养着两岸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今仍是中华民族不可忽略的文化底色,已是成为我们文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秋节是绵绵乡愁,更是难以言状的思念。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从“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羁旅之思,到“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的人生况味……诗词里的中秋,道尽百般情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多少人身在异地盼望能重回故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多少人在共鸣中一洒热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有多少游子在唏嘘中更加思念亲人。
     诗人余光中在《中秋》中写到:“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挥成了残月?刀锋过处,落在我们两旁;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悠悠是苦你的夜长”。中秋节,本是合家团圆的佳节。海峡两岸却仍然被人为阻隔着,孤悬海外的游子不能归家。不过,团圆是中秋永恒的主题。目前长住大陆的台湾同胞已经有200多万,截止2017年12月大陆已经核发了269万本卡式台胞证。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求学、就业、定居,相信两岸团圆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