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福建地方神有关的民间信仰
一。 妈祖信仰
传说妈祖原名林默娘,家住莆田县湄州岛,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长大后的默娘心地善良,经常不顾自身安危,解救海上遇险的渔民,她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但不幸的是默娘于28岁时病故,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州岛上设立庙宇,并把她(尊称为妈祖)看作渔民出海的守护神。崇祭妈祖在沿海地区迅速流行,妈祖成为生活在海边、劳动在海上的民众最重要的神灵。
明清时期,福建移民冒着生命危险,横渡台湾海峡,乘坐的船上大多奉祀着妈祖神像。平安登岸后,便供奉随身带去的妈祖神像或香灰,安放在定居之处,祭祀妈祖就传入台湾。在台湾妈祖被尊称为“天妃”、“天上圣母”、“圣妃”等。现在全台的妈祖庙总计达383座。最早的妈祖庙当属澎湖的马公庙,它建造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5年)。1661年,彰化鹿港地方建有天后宫,被认为是台湾岛上最早的妈祖庙之一,也是目前最大的妈祖庙。传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前,曾求拜过妈祖庙,祈望女神助以一臂之力,后来郑军顺利攻占台湾,第二年就在鹿耳门建妈祖庙(今台南市安平区土城)。清朝统一台湾后,施琅奏请建造妈祖庙,即台南大天后宫。北港朝天宫,是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莆田湄洲岛的朝天阁树壁和尚,奉妈祖像入台,在北港搭盖供奉的,在台湾以朝天宫香火最为旺盛。另外,台北关渡宫也是台湾著名的妈祖庙。
二。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生前姓吴名本,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于同安县白礁村(现属龙海市)。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遐尔闻名,尊为”神医”。宋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因上山采药,坠崖谢世。吴本谢世后,民间谥为“医灵真人”,于采药基地青礁(今属厦门市)龙湫坑畔建庵作为神仙供奉。南宋绍兴年间,由乡绅颜师鲁向朝廷奏请获准立庙,即今天的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由于吴真人神灵显赫,得到累朝褒封,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封为“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以下称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由人衍变为神后,在缺医少药的时代,疾病,尤其是瘟疫夺去了许多人的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人们用他的药方,且以抽签问卜的方式增加神秘的色彩,在病家的心中产生心理作用,造成神效,使吴真人的神像在群众心中愈来愈变得崇高伟大,他的功能范围也愈来愈扩大,成了一方的医神和保护神。由于它的灵感影响深远,为供奉方便,自宋代以来,闽西南、粤东广大地域的信众纷纷从慈济宫分炉到其所居住地处建新的保生大帝庙。
明末清初,移民到台湾的漳、泉地区百姓,他们携带保生大帝的神像同往,既保佑他们平安渡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又保佑他们在披荆斩棘的创业道路上,能战胜疾病瘟疫水旱虫蛇等自然灾害。所以,各地的保生大帝庙都信众甚多,香火旺盛。台湾最早的保生大帝庙是建于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在广储东里(今台南县新化镇),大道公庙,红毛时建”。郑成功挥师进攻台湾,曾将今龙海市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供奉在船上,一起渡海作战,收复台湾后即建庙供奉,它就是台南学甲慈济宫。到康熙统一台湾时,共建有20余座保生大帝庙。据初步统计,今天在台湾奉供保生大帝的庙宇有400余座,它们都分别奉认厦门或龙海的青、白礁慈济宫为祖庙。
三。清水祖师信仰
清水祖师,据刘公锐的《清水祖师本传》云:“祖师生于永春县小姑乡,陈,其姓;普足,其名也。幼时家于大云院,长结庵于高泰山,志甘槁薄,外厌繁华。闻大静山明禅师具圆满觉,遂往事之。道成业就,拜辞而还。……元丰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刘氏相与谋曰:‘麻章上人.道行精严,能感动天地。’比请而至,雨即露足,众情胥悦,咸有筑室请留之愿,乃于张岩山辟除茁翳,剪拂顽石,成屋数架,名之曰清水岩,延师居焉。……祖师始至,岩屋草创,凡三经营,乃稍完洁。岩东惟枣树丁株,祖师乃多植竹木,迨今成荫。……刘氏有公锐者,久不茹荤,坚持梵行,祖师与之相悦。一日公锐至,辄嘱以后事,仍言‘形骸之外,漆身无益。’说偈讫,端然坐逝,享年六十五岁,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十三日也。”清水祖师生前除了祈雨偶然“获应”外,还与他热心于慈善事业有关。他一生劝造数十座桥梁,功德无量,所以得到百姓的敬仰甚至崇拜也是很自然的事。他去世后,就被当地百姓奉为祈雨神灵,加以崇拜。
清水祖师信仰还随着移民传入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据《台湾通志》记载,明末安溪人就开始大规模迁居台湾,有年代可考的台湾最早的清水祖师庙建于南明永历年间(1647~1661年),共有2座,一座置台南市的楠梓区的清福寺,另一座是彰化县的祖师庙。乾隆年间,安溪县移民奉清水祖师神灵入台,作为安溪籍移民的守护神。集台湾清水祖师庙大约有85座。
四 。三平祖师信仰
三平祖师又称广济大师,唐代人,俗名杨义中,出生于福唐(今福清市)。14岁时随父仕官泉州,投拜玄用禅师门下,剃发出家。受具足戒后,云游天下,向多位禅师学法。经过近20年的游历,于宝历初年(825年)回到福建漳州弘法,任开元寺后面的三平真院住持,门徒甚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毁寺灭佛,强迫僧尼还俗,义中率门徒徒避居于平和县三平山,建三平寺,继续弘法。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佛教又取得了合法地位,义中复出,应漳州刺史郑薰的邀请,出任漳州开元寺住持。咸通十三年(872年)农历十一月初六圆寂,享年89岁。他原是唐代的一名高僧,圆寂后逐渐演化为佛教俗神,不但在漳州一带颇有影响,而且在台湾和海外也有众多的信仰者。他生前创建的平和县三平寺,迄今香火鼎盛,每年春秋二季,从海内外来三平寺进香礼拜者,多达数十万人。
明清时期,三平祖师信仰就传到台湾,至今台南尚有一座三平寺的支院——三平广济宫。
五。 广泽尊王信仰
广泽尊王原名郭忠福,安溪县清溪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以“至孝”闻名于世。少年时,因家贫而为人牧牛,虽离家较远,他仍每天傍晚回家侍奉双亲。不久,其父去世,他偕母亲迁居南安县诗山郭山下,孝顺母亲如故。后晋天福二年(938年),郭忠福牵着牛、带着酒登上郭山绝顶,日暮不归。翌日,乡人找到他时,只见郭忠福蜕化于古藤上。乡人感到蹊跷,就在郭山下立庙祭祀,称郭山庙,又名风山寺。由于他去世时的情景与道士的所谓“蜕化”相似,故百姓用道教的理论来塑造他,使他从一个牧童逐渐演化为道教俗神,并成为南安的保护神。俗传广泽尊王善于治病,能驱邪治妖,故香火旺盛。
明清时期,广泽尊王的影响超出南安县。广泽尊王信仰最早是由泉州郭姓人带入台湾,先在台湾中部云林地方传播,后来逐渐成为漳、泉百姓共同供奉的神明。在台湾,广泽尊王庙约有26座。
六。灵安尊王信仰
灵安尊王是惠安县的地方神祉,俗称青山公或青山王,生前原名张悃,是五代时的一名将军,曾率兵驻扎在惠安的青山下,因抵御海寇有功,殁后乡人“庙而祀之”。志称:宋建炎间(1127~1130年),张悃“阴助”官兵抗御海寇,朝廷“赐庙额诚应,封灵惠侯。景炎元年(1274年)晋封灵安王。至今有司,岁一致祭”。自宋代以来,青山公被奉为“惠安境主”神,奉祀他的庙宇统称“青山宫”。至今该县仍有大小青山宫近百座,主庙在惠安科山,每逢三月初十(青山公忌日)和十月廿三日(青山公诞日),百姓必举行隆重的祭典,科山的青山宫人山人海,特别热闹,祭典后,往往还要抬青山公绕境,沿途百姓家家设香案,供四果香花,铺户则张灯结彩,万人空港。
青山公跟随惠安移民东渡入台,嘉庆五年(1800年),在彰化县芬园乡溪头村建第一座奉祀青山公的灵安宫。今台湾有青山宫5座。
七。开漳圣王信仰
开漳圣王,俗名陈元光,在唐代初期对开发与治理漳州作出历史贡献,被当地百姓尊奉为”开漳圣王”,并建庙祭祀。随着漳州移民入台,开漳圣王也飘洋过海,成为漳州籍台胞的守护神。在台湾各地出现了几十座圣王庙,规模较大,信徒如云的宫庙主要是桃园县的景福宫、基隆市的奠济宫、台北士林芝山岩的惠济宫等,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祭奠开漳圣王诞辰的节日。这一天各地信徒纷纷拥入圣王庙,焚香求拜,鞭炮锣鼓震耳欲聋,成为地方一大庙会。
八。定光佛信仰
定光佛是台湾客家人奉祀的主要神祉。定光佛,又称定光菩萨、定应大师等。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南宋周必大的《新创光庵记》,记云:“定光,泉州同安人,姓郑名自严。乾德二年(964年)驻锡武平南安岩,淳化二年(991年)别立草庵居之,景德初(1004年)迁南康郡盘古山,祥符四年(1011年)汀守赵遂良即州宅后创庵延师,至八年(1015年)终于旧岩”。他去世后,百姓收集其遗骨及舍利,“塑为真像”,顶礼膜拜。这个生前的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地区最有影响的佛教俗神。
清王朝驰禁移民以后,闽西客家人也纷纷加入移民台湾的浪潮。客家人入台也带去闽西人仰慕的定光佛信仰。据《台堧纪闻》记道:“台北一带汀州人聚落,如淡水阿里蓍沿岸,家户均供定光佛。”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彰化县在北门内建定光庙(见《台湾通志》卷22《宗教志》)。道光年间闽西人集资在淡水镇淡水街建造鄞山寺,特意从闽西永定县奉迎定光佛像入台,鄞山寺逐渐成为台湾定光佛信仰的中心,定光佛也就被尊奉为台湾闽西客家人的守护神。
九。临水夫人信仰
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今仓山区下藤路一带),传说出生于唐代大历二年(767年),卒于贞元六年(790年),仅度过24个春秋,她被后人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
清初,朝廷对移民台湾时禁时驰,即使放松移民过海措施,也因限制携带家眷,造成台湾移民社会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女眷寥寥无几,甚至有村庄数百人而无一眷口者,所以在解禁移民之前,福州籍移民很少有女眷随往台湾,当然也就不可能建庙祭奉临水夫人。雍正乾隆放开移民携眷的限制,才有大批妇女儿童入台,也才有建庙供奉保胎扶幼的临水夫人的精神需要,已知的各地临水庙均是乾隆末年后建造的事实就证明这一点。在台湾主祀临水夫人的神庙并不多,但由于它专司保护胎育儿的特性,深受妇女的崇拜,家喻户晓,人们往往把它配祀在其它神庙中,像妈祖庙、观音庙、岳帝庙、玉帝庙等神庙,常设有临水夫人神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