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兴平大孝子徐怀璋书法艺术
徐怀璋简介
徐怀璋(1858-1932),字奉伯,号镜湖,兴平城内东南巷人。生于咸丰八年(1858)五月二十九日。父名大鹤,多年经营染坊,因生意萧条,债台高筑而破产,不久抱病身亡。时母亲陈氏,为大鹤继配,生怀璋、葆璋,才分别为四岁、两岁。母亲发奋养家,奉老育幼,艰苦备尝,支撑门户。兄弟俩到六七岁上,就送于私塾读书,后入乡学就读。母亲内训严明,教子有方,每当儿子从学校回家,必检查课程,考问学业。白天所学,夜必令背诵,有时儿子荒懈,母亲就“且挞、且泣、且教”,直到背熟学通,方准吃饭安歇。光绪戊寅年(1878),连年饥荒,“骨肉不相救”,无奈,葆璋只得退学卖饼营生,母亲吃糠咽菜节省口食继续供怀璋读书。
徐怀璋知识渊博,先后考中举人、拔贡。光绪二十四年(1898),怀璋朝考录为大挑二等(注:乾隆以后规定:三年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以知县选用,二等以教职选用)补千阳训导。光绪三十一年(1905)旨分四川冕山(今冕宁)县丞。拣选知县。冕山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产、文化比较落后,民族矛盾复杂。怀璋到任后,勤政爱民,注重农桑,他以“不积事,不爱钱,不欺人”三事自励。以教育感化人为主,深受人民拥戴。该县有一孤儿寡母,家贫如洗,一年将到年关,还无隔日之食,儿子海生为给娘买米面过年,一天深夜背着娘去县衙行窃,偷得徐知县“金银珠宝”一大包袱,海生娘深知徐知县是清官,不会有这么多“金银珠宝”,他生气地命儿子解开包袱一看,全是徐知县多年练字磨墨,磨穿了底的砚台,母亲即命海生去县衙投案。怀璋问明廪委,念他为孝母行窃,不但没有处罚海生,还给了二十两银子,教育他以后要安分守已,辛勤劳动,奉养老母。后来,海生果然成为勤劳致富的人。
宣统二年(1900)朝廷新设置四川昭觉县,派徐怀璋为知县兼带定远营步兵署理。他到任后,苦心规划经营,披荆斩棘,设治主官,建衙筑庙,陈殷置铺,历时十七个月,全部峻工,受到大府嘉奖。他在《昭觉杂兴》中写道:“雨晴天乍廓,山险我还来,设治拟官守,筹边几将才。”充分抒发了他关心民瘼,实施惠政的决心。
宣统三年(1911),徐怀璋辞官居建昌,春夏之交,编纂成《昭觉县志》稿二卷。民国元年(1912)携眷回兴平,把他仿岳飞手迹写得最满意的,刻在石碑上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截成数十块,装在口袋,雇了十头毛驴,千里迢迢运回兴平。路遇盗匪拦路抢劫,见口袋内装满“金银珠宝”,强行打开一看,全部是石碑块,一伙盗匪只得扫兴离去。

徐怀璋孤品书法对联

落款签名徐怀璋

徐怀璋印章

整幅对联展示

时间久远稍有残缺
徐怀璋回兴平后,年已五旬开外,主要从事讲学和写作。先后主讲于槐里、清麓、正谊书院,省国学讲习馆。他擅长书法,性喜赋诗作画。时颇有声望。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任监察院长时,回陕视察,曾来兴平徐家拜访,对徐怀璋的道德文章非常赏识。
民国十二年(1923),徐怀璋、张元际、冯光裕在兴平知县王廷珪的重视支持下,纂修《重修兴平县志》8卷。他晚年著作有《镜湖诗选》、《说郢》、《从政录》、《徐氏家谱》等十多部,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