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青年王俞:让青春的田野金玉闪光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蓟州区也在时代的潮头中逐浪追梦。如今步入新时代,一群同样敢闯敢突的热血青年聚集在这个自由开放、朝气蓬勃的城区,把准时代脉搏,搭上创业新快车,用自己的青春才情铸就彩虹般的梦。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咱蓟州的青年才俊代表、八零后新农民——田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王俞。提起王俞,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及被誉为欧洲“果蔬王子”的菊苣金玉兰很多人有所耳闻,王俞就是蓟州种植金玉兰的引进者。
王俞,蓟州区白涧镇人。小姑娘都喜欢珠宝玉器,她便经营起珠宝玉器生意,有一次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种叫菊苣的健康营养高档蔬菜,菊苣样子就像一枚枚金黄色的玉白菜一样漂亮,她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种称作金玉兰的稀罕蔬菜。古人云,黄金朱玉饥不能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金贵的菊苣却能给人们带来营养和健康。珠宝有价,健康无价。王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经营的珠宝生意,励志成为一名改变父辈传统耕种观念和方式的新农人。经过多次考察调研,王俞率先引进源自欧洲荷兰的菊苣金玉菜。

2014年6月20日,王俞成立天津田野蔬菜种植合作社,专业生产有机金玉兰,这种金贵的蔬菜口感鲜嫩,属于高端保健蔬菜,含有马栗树皮素和马栗树皮甙等物质,经常食用有益身体健康。走进位于王俞的设施农业基地,一排排连体现代化钢结构大棚矗立在浅秋的田野上,大棚外墙装饰新潮、现代化,这里看不到大块裸露的土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栽种的花草芬芳绽放,点缀在大棚前,根本就看不到地头野草萋萋、脚踩一鞋泥的传统意义上的田野了。
在地头一间临建别墅样式的办公室里,王俞穿着干净的牛仔裤、白上衣侃侃而谈,眼睛清澈得如晶莹的潭水,里面盛满了自信和希望。据她介绍,这里的形成规模后年产菊苣菜300余吨,产值1000余万,产品销售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大中城市,还出口加拿大,更多的人逐渐认识了菊苣和品尝到了菊苣。2016年,王俞生产的菊苣被有机认证之后,她又接连引进种植了几百种有机,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家庭配送,由种植到采摘、包装、运输、售后一条龙服务。经过一年的调整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基地直供家庭的新型销售模式。现在合作社拥有种植基地300余亩,大棚10个,智能温室1栋,员工100余人,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然而,成功的背后,有谁知道王俞付出了多少艰辛?流下了多少眼泪?王俞出生于1980年,是一个十足的衣食无忧的女孩,从小到大没有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20岁的她深受家庭生意的熏陶,愣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经商,从服装生意开始,一做就是5年。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她大胆改行,一下跨越到珠宝行业,又经过了5年的不懈努力,她感觉这个行业非常适合她,有固定的货源,有实体店和互联网进行销售,利润可观,而且销售额日益倍增。也许是和土地有缘吧,就是那次好友的介绍下,结识了菊苣,认识了引自荷兰的这种特殊的蔬菜,种植过程中不用施肥,不用打农药,而且根子还可以入药,她一下感兴趣了,2012年,她断然放弃珠宝生意,收回所有资金,决心投资农业,说干就干。
这个心比天高,志存高远的女孩选择来了高起点科技型设施农业。虽然生活在农村,几乎没下过地的王俞其实对耕种一窍不通,何况又是高端设施农业,但是,难不倒她,自己有思想,有闯劲,有拼劲。一切从头来,她找融资人,找合伙人,去外地考察学习。2013年在蓟州区东施古镇承包了300亩地,进行菊苣仔根的培育,同时在建设了菊苣生产车间。这种学名叫菊苣,俗称的金玉兰蔬菜看着漂亮,可是培植起来非常繁琐,而且它很“娇嫩”,对土质要求比较高,在土地生长阶段,早晚温差要在10度以内。这种菜分为两个阶段生长,第一阶段为土地种植阶段,需要在地里种植根部,生长周期约4个月。然后放入冷库储存至少两个月,为第二阶段生长储备能力。第二阶段为无土栽培阶段,根经过冷冻后放入0℃~20℃之间的生长房内培育。区别于普通保鲜库,金玉兰生长需要更多氧气,但又不能接触阳光。因此库里就具有独特的通风和水循环系统。因此,菊苣金贵,贵在高端的营养,贵在倾注心血的经营。
王俞管理起来需要非常用心,这些要领王俞记在心上。她带领工人起早贪晚,终于试种成功。万事开头难,没想到的是,300亩地的菊苣小苗当年赶上雨季,有一多半被水淹没,当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00余万元。心有阳光,何惧挫折。她擦干眼泪,继续工作。她第一次感觉农业的风险如此之大,经过咨询和探讨,确定菊苣重新种植已经来不及了,毅然投入20万元种植了一种出口的大白菜品种,这样挽回了一部分损失。过后想想,很是后怕,日后的投资更加谨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菊苣工厂建成,并聘请了荷兰菊苣种植的专家对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当年收获菊苣仔根500余吨,生产菊苣100余吨。当种植菊苣稳定了之后,王俞没有忘记家乡的百姓,2015年,她鼓励乡亲们拿出耕地自己种植,她负责提供种子,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合格的产品进行回收。当年农民合作社加入社员95户,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330亩,农民收入每亩提高300元左右,合作社年安排农民就业700余人,有了成功经验,王俞终于走上了正轨。

走进王俞的大棚,另是一方天地,大棚内瓜果飘香,蔬菜生长的正旺。大棚内分几个区域,有机蔬菜生长区,一米园认领区和菊苣生产区。在有机蔬菜生长区,盆栽和地生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五颜六色,硕果累累,有的美如玉,有的靓如花,有的仙如指,让人看着就垂涎欲滴。一米园认领区,融入了王俞巧妙的构思,小小的菜畦,市民可以每天花一块钱就能认领一小块菜地,自己耕种,自己采摘,乐享耕种的快乐和无公害蔬菜的美味。
菊苣生长房里,低温避光,我们借助手机的光亮,看到层层叠叠含苞待放的金色菊苣摆放在苗床上,一株株菊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密密实实地窥探着我们惊异的眼神。生长房外,精心整理过的金玉兰成品像一件件艺术品,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忙着包装,准备运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高档酒店及超市。
看着王俞设施农业园区内生机勃勃的景象,由衷地为她高兴。一寸土地一寸金,每寸光阴铸青春。王俞让青春的田野金玉闪光,熠熠生辉,照亮了奋进的前程。(津云新闻编辑只菁)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