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之十七 李鸣珂:“切莫为我空悲痛”
3月24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井冈山调研时,偶然间读到《红色家书》,让他爱不释手、动情落泪。他在基层和机关调研走访时,多次提及此书,并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
为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关于“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学习<红色家书>的通知》,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鲜亮底色。品读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今天第十七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切莫为我空悲痛”——李鸣珂临终遗言,“写给周周恩来的诀别信”。

李鸣珂(1899一1930)
四川省南部县人。1922年在成都四川高等蚕桑技术学校毕业后,回南部县从事蚕桑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教育工作。1924年弃文从武,参加川军。1925年到广州人熊克武创办的建国联军军事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5月参加粉碎夏斗寅叛乱的作战。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1928年夏,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回四川,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一度兼任川东特委书记。1930年4月被国民党逮捕。4月19日下午,李鸣珂被敌人押赴刑场,英勇就义于重庆朝天门,时年31岁。
“切莫为我空悲痛”
——临终遗言
天愁地暗,惨雾凄凉,千万人声沸腾,来到杀场,不觉恨填胸。我心中含着许多悲愤,别了!别了!别了!许多朋友别了,许多士兵别了,许多工农及一切劳苦大众别了。我今躺在血地上,切莫为我空悲痛,但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
写给周恩来的诀别信
恩来同志:
与你永别了!绝命书(长约四千字)已转卜克同志,想不难得悉。日前群众革命斗争日益发展与扩大,反动的统治阶级对于领导革命的本党是要尽量摧残的!望你珍重,祝你领导中华革命早日成功。
四月十八日

他们的故事
对准敌人猛攻!猛攻!
李鸣珂,出生于1899年,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周恩来表扬他“打仗骁勇,指挥有方”;朱德为他和他的儿子题词“父是英雄儿好汉,父子相继要使工农把身翻”。
1929年11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并派时任省军委书记的李鸣珂主持特委工作。他化装成农民,亲自侦察和计划部队起义后的行军路线,并选定罗云坝为起义根据地,派员对那里的农民赤卫队加强训练。他一面加紧发展士兵中的群众组织,一面印发《红军日报》扩大宣传,为起义进行舆论准备,并通过地方党组织号召农民支援兵变。
1930年4月7日,由李鸣珂发动,以51人为骨干,在涪陵县罗云坝成立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迅即在涪(陵)武(隆)彭(水)丰(都)石(柱)等县边境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劫富济贫,先后在太平坝、桐梓溪等13个乡成立苏维埃政府,创建了根据地。
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刘湘网罗大小军阀联合“剿共”,并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收买叛徒。1930年4月18日,李鸣珂等与叛徒易觉先及其带领的特务相遇,易觉先惊叫:“抓住李鸣珂!”话音未落,李鸣珂已抬腕连发两枪,将易觉先击毙。一时间敌人大批军警齐出,全城戒严搜捕。战斗中,李鸣珂被捕。
在狱中,李鸣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无惧色,正气凛然。他把审讯室变成对敌人的审判室,把法庭当作宣传党的政策的讲台,义正词严地同反动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李鸣珂还在遗书中要妻子“好好教育孩子,准备给我复仇……你今后唯有革命”;他劝告同志们:“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
同年4月19日,李鸣珂被敌人绑赴朝天门沙嘴刑场,英勇就义。当年《国民公报》曾载:“内有一犯,年约三十余岁,八字短胡,毫无惧色,沿途大呼‘共产党万岁’口号,如登讲演之台,闻系共产党著名首领李鸣珂……”
(向婧:《李鸣珂:对准敌人猛攻!猛攻!》,原载于2009年9月1日《重庆日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