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清立“生态对账”记

2018-04-23 19:09:14来源: 新华网

打印 字号: T|T
 人物档案:
  王培吾,原名王报德,又名王安国,1906年生于安徽寿县杨公乡(今属淮南市谢家集区)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中共芜湖地委成立,被选为委员。不久,任中共芜湖地委代理书记。1928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年,王培吾被派往鄂豫皖边区参加武装斗争。 1931年2月,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培吾任政治部主任。 1931年11月,因公开批评张国焘错误路线,被以“改组派”罪名杀害。 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一张张泛黄的英雄照片,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踏进淮南市杨公镇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王培吾烈士的画像映入眼帘。他是杰出的红军指挥员,早期“政治建军”方略的实践者。
  1906年,王培吾生于寿县杨公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24年夏,王培吾小学毕业,考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在芜湖读书期间,王培吾开阔了眼界,开始将眼光投向民族和国家,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
  1925年春,王培吾在学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团组织教育培养下,他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五卅”惨案爆发后,王培吾参加“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掀起反帝热潮。同年12月,担任芜湖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
  经历反帝爱国运动锻炼,王培吾思想日渐成熟。 1926年6月,经中共芜湖特支批准,他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夏,王培吾代理团地委书记职务。 1927年,党中央指派王培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 1928年6月,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苏联学习两年多里,王培吾深受启发,回国后积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他利用探亲访友时机,深入农村作田野调查,了解国情、民情。由于时间短促,他撰写的调查报告尚未完稿,就接到上级指示,奔赴鄂豫皖边区,参加武装斗争。
  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二师,王培吾奉命到该师任政治委员。红一军改编后,立即向六安、霍山西部的敌人发动进攻。王培吾等带领战士向金家铺之敌连续猛攻,敌仓皇南逃英山,王培吾率部猛追,在狮子坳将敌合围,给予歼灭性打击。这时,英山城内之敌倾巢出援,红二、三师又将其歼灭于狮子坳地区,并乘胜进占英山县城,取得大捷。
  英山战斗的胜利,推动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形势持续向前发展。 1930年10月,红一军在光山召开全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改选红一军前委,王培吾被选为红一军前委委员。 12月,红二师在金家寨、鹅毛岭、麻埠、独山、叶家集和苏家埠等地连战连捷,进占叶家集,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1年2月,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正式成立中央鄂豫皖特委和军事委员会,王培吾任政治部主任。在战斗频繁的艰苦岁月,王培吾以惊人毅力,探索、实践着“政治建军”方略。他坚持连队上政治课制度,并严格要求连队建立党支部。据统计,王培吾在部队培养发展了党团员约2000多人。后来,这些党团员陆续成为军中骨干,极大地提升了红军战斗力。
  鄂豫皖红军蓬勃发展之际,张国焘主持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工作,全盘否定了鄂豫皖特委和军事委员会一系列正确做法。 1931年11月,因公开批评张国焘错误路线,王培吾被以“改组派”罪名杀害。 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培吾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和党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专家表示,从历史烽烟走来,我们党在革命年代点燃了“政治建军”的熊熊篝火;面向未来征程,仍要从王培吾等革命先辈的智慧中汲取养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建立起“政治建军”新方略,向着强军目标昂首疾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