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王吉永:盼着秋天的“蟠桃会”

2018-03-09 11:05:26来源:中国江苏网

打印 字号: T|T
【我奋斗 我幸福】全国人大代表王吉永:盼着秋天的“蟠桃会” 富民之路开花又结果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讯(记者 罗鹏 袁涛)从全村负债累累到村民人均2万元收入,从仅仅满足吃饱穿暖到办起人人喜爱的“蟠桃会”,江苏省沛县栖山镇胡楼村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正盛开出“强村富民”之花,百姓幸福生活节节高。
全国人大代表 王吉永
  村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让人振奋。可谁能想象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仅仅解决生活基本需求的村民们与村干部还不时爆发点“冲突”。胡楼村的蜕变离不开“领头人”全国人大代表、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
  在那个特殊时期,靠开办砖窑厂成为“百万富翁”的王吉永带着组织部门的期望走马上任。“当时领导对我说,你个人富了不算富,带村民一起致富才算富。”
  带着组织部门的期望与全村致富的目标,王吉永开始“绘制”起胡楼村的振兴之路。一番调研思索以后,王吉永决定首先要带领全村迈过两道坎。
  “当时,我们村的干群关系有点紧张,有的村民有时碰到村干部迎头就骂。农村要发展,必须干群一条心。”王吉永花了3年时间,走村入户了解村民们愤怒的根源,拆除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心墙”。同时,他还自己出资带领村民修建泵站、沟渠、涵洞等水利设施。“逐渐的,村民们开始信服村干部,上下拧成一条绳,共同迈向致富路。”
  “心墙”拆除了,劲头统一了,该怎么干、如何致富,成为摆在王吉永心头的第二道“坎”。2006年,趁着村里集中建房的契机,村委会将村民集中居住在一起,全面改善居住环境。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坑洼的泥土地,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就地兴业,王吉永带领村民出去参观学习产业兴村的先进做法,先后在村民搬离的土地上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和千亩桃园。“村民们有钱的就承包建设大棚,没钱的就进棚打工,老百姓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王吉永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村民富裕,更要人人健康、家家和谐。“胡楼村的做法是不离土、不离乡、一户一棚奔小康,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能安居乐业。”
  “去年的桃花会,真是人山人海,一天有1万多人,超乎想象。下月,桃花又要开了,我们要办桃花节,中秋前后结了果子,再办个‘蟠桃会’,门票如果10元一张,会有不错的收益。”说到这,王吉永有些兴奋。经过三年的培育,胡楼村的千亩桃园今年要结果了。“每亩桃园5000-6000元的收成,减掉2000元左右的成本,还有4000左右的利润。如果加上旅游观光的话,收入会更高。”
  先是大胆提出迁居集中居住,节约出土地,再到种毛豆、小麦菠菜,建食用菌大棚,培育千亩桃园,然后引入产业园,自嘲文凭并不高的王吉永,20年,带领村民致富的思路很清晰,规划出一条科学的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必将让农村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将对农村、农民、农业产生更加深刻的变化。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是一名村支书,来自农村,来自最基层,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过得幸福,过得体面。”王吉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