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改革者的坚守与创新——访山西国控集团董事长王师民

2017-11-27 11:16:49来源: 山西日报(太原)

打印 字号: T|T
 王师民,山西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王师民13年的记忆中,改革是一个永恒话题。
  4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见证了这个曾经的省属国有困难企业群体从一盘散沙、濒临解体到团结奋进、拥抱希望,最终实现改革突围的艰辛历程。
  2003年组建的国控集团,是承担省直厅局脱钩划转企业改革发展的平台,陆续划入的48户省属企业及115户子企业均为停产半停产多年的困难户。
  13年前,王师民临危受命,以“改革者”的身份来到国控集团。
  面对一个谁都不看好的“烂摊子”,怎么办?
  “打退堂鼓不是我的性格,开弓没有回头箭。”回忆起到国控集团上任时的情景,王师民动情地说。
  经过摸底调研,国控集团三届一次董事会召开,提出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手段、改革的措施来破解困局。明晰定位、形成21项重大改革事项,国控集团改革序幕就此拉开。
  根据所属企业属性、行业、规模和区位等要素确定了“改制开发、增值发展、破产退出、重组新生”16字方针,以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办法,各个击破、分步突围,第一阶段以“减法”为主的战役全面打响。
  10余户破产企业名单,王师民不知看了多少遍,最终筛选出5户企业,全面启动破产程序。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清产核资、职工安置等大量棘手任务;同时,抓住负债这一掣肘改革的牛鼻子,多方筹措1.2亿元回购了企业近40亿元金融债权。四两拨千斤,彻底打开了长期束缚特困企业的债务“死结”。
  其间,国控集团职工由5.2万人减少到2.6万人,资产负债率由平均215%降低至78%,彻底改变了企业“多、小、散、乱、差”的局面。
  困扰王师民的,不只是革故鼎新的艰难,还有在改革中容易出现的误解与非议。“这是困难和挑战,更是任务和使命,我们就是要做过河卒子。”
  心底无私天地宽。最让王师民自豪的是,这最让人头疼的期间,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筑起了维护和谐稳定的“防火墙”。
  稳住阵脚,还没来得及喘口气,2012年第二次厅局脱钩划转24户企业的改革任务又落到了国控集团头上。以“加法”为主的第二战役再次打响。他带领国控集团提出了“项目带动做精做强一批,重组整合改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注销退出一批”的“三个一批”改革转型发展战略。
  一批企业通过项目引领,成功实现“退二进三”升级转型;一批老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重新焕发生机;一批老矿山、老三线企业平稳退出市场。“十二五”期间,国控集团初步完成了产业版图重构,形成了板块化运营的雏形。
  2015年,临汾地标性商业建筑、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生龙国际”在破烂不堪的临汾动力机械厂旧址跃然面市。蝶变,正是当年三届一次董事会确定其利用旧厂地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果。王师民常常挂在嘴边,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职工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的“三个有利于”改革初衷,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进入“十三五”,国控集团改革开始做乘法。
  2016年12月,国控集团召开了改革转型暨项目推进大会,再次吹响改革攻坚的集结号。正如王师民所说,以此为标志,国控集团开启了由“脱困维稳”向“转型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国控集团确定了“一手抓改革重组、增资减债,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手抓新产业新动能开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两手抓”改革新思路,形成了“12678”发展战略,全面打响传统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决胜之战。
  其中的“7”,指的是六大产业板块中的3D打印、激光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新材料、智慧物流等7个新产业新动能项目,这些项目将承载起国控集团转型发展的未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师民坦言,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要做好除法,在激活新产业新动能中,除弊兴利,破除体制机制桎梏,始终以“改革决不能落后”的决心和毅力,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国控集团全面驶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存、也必将因改革而兴”的“国控梦”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