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钻"四抬巷"
“四抬巷”,位于福建福鼎太姥山脚下佳湾古村。巷子南北走向,一侧为陈家大厝。这条巷子原为理学名家杨楫(宋湖南提刑)祭祖墓道,全长七十多米,宽仅两米,路面为大青石铺就,因仅容四人抬轿子通过而得名“四抬巷”。
康熙初年,福宁州地方名士、博学鸿词选贡陈淑孔(字孟希)家族在太姥山下佳湾村大建宅第,新宅西面为杨家祭祖路。陈家在路边砌院墙,墙刚砌成,杨家出面交涉。杨家认为其祭祖路应为八人抬轿子宽,现在陈家侵占了道路。陈家寸步不离,认为道路只需四人抬轿子宽即可。一方是名满福建的宋理学名家杨楫家族,另一方是福宁新兴家族陈家。杨氏家族在宋朝时科名极盛,“祖孙三登科,一门九进士”,在地方声名显赫,至清初杨家子弟科名不续,渐显颓势,但余威尚存。而陈氏家族富甲一方,“九代冇穿棕衣”,清初家族子弟十余人登科榜。两家可谓势均力敌,几经调解仍无果,最终讼至官府。
据悉,杨家祭祖路修在前,陈家砌院墙在后,但对于祭祖路到底应该多宽,谁也拿不出有力依据。该案争议很大,双方僵持了很长时间,尽请家族显人极力斡旋,地方官员也卷入其间。陈、杨两家为此事破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如日中天的陈家仗着人多势盛,打赢了这场官司。从此,杨家祭祖路就被陈家院墙挤得仅容四人抬轿子通过,形成今天的“四抬巷”。
经此折腾,杨家损失惨重,又输了官司。而获得惨胜的陈家也好不到哪里,家族公产耗尽,财力严重透支,为了还贷,连新落成的大宅第也不得不货于他人。从此陈家渐走下坡路。
与“四抬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熙年间张英大学士与邻家吴氏谦和礼让,最终成就了“六尺巷”的美名。三百年前,“四抬巷”与“六尺巷”的形成,故事前段发展是何等的相似,最终各家主事人的胸怀、见识等决定了事件进程与结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求谦和、礼让。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还在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利害”一词,“利”在前,“害”在后。当今,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面临各种诱惑,我们更应想想争执与傲慢背后的危害。大胸怀成就大格局。谦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今天,再次揭开这段历史的同时,希望我们的社会不要再发生类似“四抬巷”的憾事。(陈启西)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