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书:以钉钉子精神将“自强文化 ”夯实筑牢

2015 年2 月,王德书任职双滦实验中学校长后,立即组织校领导班子围绕“如何开启新的发展之门”展开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所学校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必将决定该校未来的发展命运,特别在“硬件”建设已不再是学校“核心”任务的情况下,“加强学校文化引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当是学校新时期发展的科学选择。当时的困难和时弊促使实验中学选择了以“自强文化”为长远建设目标。王德书校长带领一班人,在“自强文化”引领下,大胆改革,强力实践,迅速改变了学校的精神面貌,“自强实验”显见端倪。
2017 年,在双滦区委、区政府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已树立起信心的实验中学团队,在针对一些教学、管理等细节问题上,多次走出去“取经”,把外校好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与实验中学的实际结合起来,从严从细、落地有声地开展了一系列对标管理攻坚活动。新思路必然带来新发展。如今,实验中学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变弱为强的实验中学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点赞。
“王校长好!我们要和您拍个毕业创意照!”
绿藤缠绕的长廊里,意气风发的一群青年学子簇拥着温和儒雅的王德书校长摆出各种造型,被摄影师一一定格。
“复习的如何?有信心吗?”
“有,我们会好好发挥的!”
“好,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
今年高考前夕,双滦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班的莘莘学子们通过拍摄创意毕业照的形式减压,以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也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留下美好回忆。
洒满光阴的绿藤长廊、堆满书籍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地方都留下了学子们孜孜求知的身影。
“受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影响,我们学校的学苗基础不够好,目前没必要盲目地和别的学校比。我们要学会和自己比,必须要年年有进步,有较大的进步,只要一届比一届有进步,就有奔头,就值得欣慰!”王德书校长如是说。莘莘学子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见证了双滦实验中学两年多来化蛹成蝶式的努力蜕变。
“没有文化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内动力。自强精神不是一种口号,而是要根植于每一位师生心里,落实到每一个细节里。我们要做到‘想’‘说’‘做’一体,人人不打折扣。每个人都强大了,学校自然风清气正,动力十足,勇往直前。” ——王德书新思路:
“变革”是教育由薄弱走向优质的利器
承德市双滦实验中学是2003 年新建的一所省级公立示范性高中学校,十几年来,实验中学学苗基础薄弱在教育界是不争的事实。高中教育窘迫的发展形势引起双滦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支持实验中学尽快走出困境,办出双滦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变双滦学子高代价远离家门求学的痛心局面。2015 年,以王德书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认为:破解一所薄弱学校的发展瓶颈唯有变革,只有变革才能杀出重围,找到出路。
王德书校长清楚地记得:上任伊始,经过对实验中学细致入微地调查走访后,他发现,一些干部和教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在抱怨上。抱怨学苗差、抱怨津贴匮乏、抱怨考核不公……经过班子成员的“头脑风暴”后达成共识,实验中学需要的是,要有一种自强的意识,一种落地生根的自强精神,不要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上找原因。
为此,他们提出了以“自强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首先以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自信、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做到环境育人,催人自强。
改变,只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周易》里曾记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见,大到国家,小到学校,都需要改变,改以前的弱势与弊端,变更好的自己,“变革”是教育由薄弱走向优质的利器。
为了让双滦实验中学有更好地发展,学校的管理团队带领优秀教师在针对一些教学、管理等细节问题上,多次外出“取经”:比如,有的优质学校以“双教研”为抓手,抓好教学研究和高效课堂,着重落实教学管理;以强化“常态化检查”、“责任追究制”为抓手,抓好责任意识和管理重点;着重落实安全管理,强力落实“严查、严管、严促”……通过与外校各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交流,以及看到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严”“细”的管理无处不在。
王德书校长对一些优质学校实施的“严细”管理很是赞赏。严格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铁腕落实;精细是深入到管理的所有细微环节,缜密思考问题,精心设计内容,精细操作过程,打造管理精品。严细管理工作要从全局抓,抓责任、抓计划、抓程序、抓制度执行、抓督查考核;严细管理要从局部抓,抓处室、抓年级、抓班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也是我们将自强文化内化于心的一个载体,让教师与学生都把有形变无形,把有意识变自然行动。”取经归来后,在王德书校长的带领下,双滦实验中学的管理层根据学习的心得体会及各处室、师生提出的建议,结合实验中学当前的管理及教学方式,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管理改革思路,自今年的年初开始,决定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会战。全校师生振奋精神、摩拳擦掌齐上阵,决心为这次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强文化通俗的讲,就是我们要学会自我诊断,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弱点,能找到变弱为强要做的事,能把本就明了的事坚定不移地做好。因此,我们现在紧盯的,就是人人沉下心来,不折不扣地做好我们认为应该做的、利于学校向前发展的每一件事。” ——王德书新举措:
“严+细”的管理将自强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岗位
王德书校长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要发挥大家的智慧,明确各层面、各岗位的职责,让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都使劲,就能让管理攥成拳头,形成强大的合力。严细管理的前提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细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教职工素质;严细管理的关键是健全制度并强力落实。如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种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对一些优质的学校学习考察时,我们的管理团队与教师代表带着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去学,哪些不足,哪些做得不够完善?哪些需要细化、改善?我们都要一一反思,自查自纠,逐项逐条不折不扣地落实。”在吸收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与营养后,双滦实验中学5 月初再次召开全校动员大会,进一步确定了具体的分步实施目标。一场“学先进、争突破”的管理攻坚战再次打响。
细节决定成败,氛围铸就成长。“严、细”管理是一所学校崛起的法宝,也是双滦实验中学自强文化的重要因素。要以钉钉子精神将自强文化夯实筑牢,首先要从领导班子管理上,率先垂范,克己奉公。学校实行年级负责制,责任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岗位。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每一分钟。
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团队教育教学工作严格细致的量化考核办法。对教师团队的“自强”要求是:树立三新观念,即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新的成果;坚持三个首位,即团结首位、工作首位、学习首位;发扬三种精神,即主人精神、头雁精神、奉献精神;争创三个一流,即素质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
管理层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更好,责任到人,交给他,就相信他,然后以服务者身份出现,监督指导,简政放权,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实验兴衰,我的责任”的意识,形成团结协作,励志进取的风尚。
在教改上,学校出台了《实验中学关于落实“教学常规”的决定》、《实验中学关于规范教学行为的规定》文件。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召开教研集备专题会议,对教研集备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为抓好课后反馈,提高教学成绩,巩固学生知识,对标召开部署落实周测工作专题会,从严从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以“双德育”为抓手,抓好行为习惯养成和激情励志教育,实行个人承诺、履诺、践诺制度,努力把从严治校、自强兴校的发展需求落到实处。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严格制定了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细则,班务管理精确到人,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处在多层面的监督管理之下。
此外,在强力推进严细管理的同时,实验中学管理层也大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心理解压工作室,以心理疏导为总法则,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渠道,从人性化的角度保障学校每名师生都有健康的心理环境,实现“客观看自己、务实求进步、快乐学习、愉快工作”的心理健康建设目标。
目前,在自强文化建设的统领下,在严细管理的规范下,双滦实验中学各项改革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方方面面,形成了同步运行,协调联动的良好态势,实验人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款款走来。
“我希望双滦实验中学未来的风貌是:老师和学生真的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具体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时刻能以一个积极且富有激情的心态去面对、去行动。” ——王德书
新风貌:
“低进高出,特色办学”建设承德教育界的品牌学校
“教育乃大启大善之伟业,我们的愿景自然是在双滦实验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教育伊甸园’,为中华民族之林中的一棵棵小树修根立本;也就是较好地完成我们校训中提到的四大育人使命:积仁德,增智能,强体魄,壮民族。”
“让每一个走进实验的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低进高出’成了我们一贯的追求。”实验中学现有教职工344 人,专任教师258 人,其中研究生11 人,本科以上学历合格率100%,双滦区级骨干教师26 人,市级教学能手36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4 人,市级名师12 人,省级骨干教师1 人,省级特级教师3 人。全体教职工敬业爱岗,在生源如此薄弱的情况下,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呕心沥血,精心培育,使得办学成绩实现大幅度提高。迅速变弱为强的实验中学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点赞。
两年多来,实验中学以自强文化为主线,以“为学生的进步成长搭桥”为教育理念,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学生的八项钢性规定,条条严厉,铁腕实施,有效刹住了学生以前的那些歪风邪气,校风迅速变好。与此同时,针对实验中学学苗弱的现实,科学地实行分层教学、小班教学,使得教学有效,考试成绩迅速提升,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自办学以来,对艺术生的培养一直是实验中学的一大特色,在专业生培养方面因材施教。音乐、美术、体育等各方面人才培养经验足,现又增设足球、蹴球、国标舞等专业,且优中选优,文化分严格把关,较好地实现了专业生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自强”的管理模式也成为该校的又一特色,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新亮点。自身价值的提升既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学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校现已和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和交流。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被双滦区委、区政府列为“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重点开发项目。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几岁还正处于孩提时代,但对已有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实验中学来讲,她已经进入满腹经纶而又散发迷人朝气的黄金阶段。如今,学校秉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发图强,厉行改革,这使得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机遇与挑战,期待着奋斗和拼搏,期待着成功和收获。我们深信:永恒的不是梦想而是激情,超越的不是目标而是自我!”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双滦实验中学教师黄玉生对实验中学充满信心。
期望是动力的源泉。在双滦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家长与莘莘学子的期盼中,现在的实验中学拿出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战斗精神,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扬长避短,团结上进,自强不息。
每天清晨,走进双滦实验中学,3000 多名学生迎着早晨徐徐升起的朝阳,“经史子集”朗朗上口,学校的上空飘荡着浓浓的书香气,秩序井然,行为规范,让人不禁肃然起敬!一位同学在关于实验中学的新变化里所写的话或许更有说服力:“在从严从实从细的制度下,不培养好习惯,特傻!在好学乐学善学的氛围中,不努力学习,特笨!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学校变化的同学,特棒!”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40 年,多次经历接手发展在低谷的学校,应该说这次接管实验中学心理压力最大,但我更觉得这是一次有益的挑战。这么多年来,我对学校有很深的情感,临近退休的这次选择,我无怨无悔,如果办不好双滦实验中学,我心有不甘。所以,我要尽心尽力为实验中学的下一步发展开个好头,打好基础。我相信,通过实验中学师生的共同努力,双滦实验中学一定能够成为有竞争力、有吸引力,学生信赖和依恋的乐园;成为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教师点赞和自豪的家园;成为高质量、高声誉,承德及周边地区有口皆碑的知名学校;将来也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尽人皆知的品牌学校。”双滦实验中学校长王德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事无巨细,凡事要细,凡事要严,凡事要恒,凡事要公,凡事要实,凡事要勤。一个学校的崛起,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殚精竭虑,离不开中层领导的铁腕实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鼎立支持,更离不开家长、学生的积极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验中学这棵参天大树,在接受风雨洗礼后,更加郁郁葱葱,愈发生机勃勃!愿她硕果累累,芳华四溢。
承德晚报记者王海琦 通讯员袁景坡、冯玉秀 承德晚报摄影翟俊威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