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赛鱼好青年”王宏的别样人生

2017-06-10 18:01:11来源:阳泉晚报

打印 字号: T|T
  “我们单位就在新景公司背后,是一栋位于半坡上的小二楼。”跟着王宏走进阳煤集团新景公司金属网队,站在院子里,凉风习习,耳边传来机器工作的轰鸣声,还能清楚地看到桃河对面的铁路上一趟列车正在驶过。

  今年5月,矿区赛鱼街道团委举办了“赛鱼好青年”活动,王宏作为驻地单位代表参选并荣获“赛鱼好青年”称号。

  无私奉献感动众人

  “我是一名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有10多年了,所以在评奖活动中单位推荐了我,这也是单位给我的荣誉。”2016年4月,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举办的“冀中能源杯·第三届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中,我市两人荣获“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称号,王宏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冬天,王宏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到市聋哑学校进行慰问,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使他深受触动。此后,王宏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队伍。这些年,在慰问孤寡老人、看望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在2015年,王宏被新景公司评为道德模范。

  2007年夏天的一个早上,王宏正在桃河公园散步,突然发现河边聚集了很多人。他过去一看,草丛里躺着一个人。他赶紧拨打了120,跟医护人员把人送到了医院,又帮忙联系家属。家属赶到医院后,拿出钱来向他表示感谢,被他婉拒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今年4岁的王雅轩住在平定县岔口乡东峪井村,刚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爷爷又有残疾,是村里的低保户,小姑娘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2015年,得知孩子的情况后,王宏便和王雅轩结成帮扶对象,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我计划一直帮孩子读完大学。”王宏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孩子还没有办理准生证,无法上学,老人也没有能力去办理相关手续。”

  王宏的爱人郝燕平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虽然平时工作比较繁重,但她对丈夫的行为很支持。王宏说:“我的工作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做饭、收拾家、照顾孩子等家里的大小事基本是爱人操持,非常辛苦,没有她的支持,我也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爱岗敬业赢得赞誉

  2010年,王宏从井下被调到金属网队。编网是个细活,初次接触编网工种的他面对精细的操作,认真学习、用心琢磨。班中,他跟着老师傅一次次讨教经验,总结技巧;班后,他查阅资料,研究设备性能,提升工作效率。掌心磨出了老茧,笔记本换了又换,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一名技术骨干。

  “公司提倡修旧利废,以前的菱形网机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蹬机,一人编网。蹬机工一天要踩踏脚踩机关5000余次,机器开关使用率高,损坏率也高。”王宏说。他尝试着维修这种开关,使机器复用率达到了60%。旧的经纬网编织机只能生产1米宽的经纬网,井下生产有时需要使用超过1米宽的经纬网。为节约外购成本,王宏和工友白天在一起研究,晚上回家继续琢磨。经过反复试验,他提出的把机器排齿加长5公分的方案解决了问题,工友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3年,王宏开始兼任单位的通讯员,除了上报信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小评论,至今在已在《矿工报》和《阳泉日报》上发表了36篇稿件。

  “我们队里有38个人,我是技术员,还兼着成本核算、技术培训等工作,我觉得多干点活也吃不了亏,在岗位上就应该好好奉献。”王宏说。

  今年是阳煤集团的学习年,单位要求每个季度进行电脑考试,王宏按照考试要求,将学习大纲中的安全知识、安全法规、技能操作分门别类进行了汇总,给每个同事打印了一份,方便他们学习。他还利用班前、班后会、“二五安全会”等进行培训,对年龄大的同事还重点辅导。在一、二季度的考试中,金属网队成绩名列全矿前茅。

  “这个孩子特别细心,工作中爱动脑子,干活任劳任怨,人也热心,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得特别好。”新景公司金属网队党支部书记李永亭这样评价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