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上 巳 节 上 演 的 授 权 仪 式

2017-06-05 17:22:17来源:学习时报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上 巳 节 上 演 的 授 权 仪 式
兰亭位于浙江省西南的兰渚山,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曾在这里举办了兰亭集会,邀请了40余人临流赋诗唱和,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一文,“祓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一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即指此事,又作“祓除”,最初是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在魏朝以后,定为农历三月三日,人们相聚在水边洗去污垢不祥之物,用来祈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举办兰亭雅集之后,写的一篇记录此次雅集的序文。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组织者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名流在山阴兰亭“修禊”,这次雅集可不仅仅是去除污秽这么简单,读《兰亭集序》一文可知,大家聚在一起“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以“畅叙幽情”,真是文人的盛会、真正的雅集。这篇序文的前两段写此次雅集具体情况,主要就是饮酒赋诗,所谓“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第二段中,以“信可乐也”一语作结。后面两段紧接“信可乐也”而来,笔下一转,作者着力抒发人生的感慨,时光短暂,盛世不常,这种乐事又能有多少呢?生命之长短并不是主观想法能决定的,而全凭自然之造化,其中的“痛”就是“死生亦大矣”,但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死等同的说法又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更是妄造的,批评了崇尚老庄,不务实际,大谈玄理的时风,重点关注了人的生命价值。
我们现在还在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却忘记了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上巳节。古时候,上巳节的名气可一点不比其他节日差,在汉代就被确定为节日了,它起源于“祓禊”这个习俗,若翻检汉代以前史籍资料,能经常看见“祓”这个词,更说明这个习俗在很久远的年代已经为人重视。有一则出自《论语》的典故“吾与点也”,其中曾皙说的暮春时节“浴乎沂”,指暮春时在沂水中盥洗手足、衣物,而不是洗澡,这便是“祓禊”之俗了。
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一日,不再仅仅是“修禊事也”,而文人聚会,流觞赋诗,帝王宴请等活动也加入其中。究其原因,一方面,这的确是与人们思想转变有关;另一方面,这主要是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正始年间,即魏齐帝曹芳在位时,由于国内政治多不稳定的因素,许多士大夫遭迫害致死,一部分人投向林泉之中,这时期“竹林七贤”就是代表,而始于三国魏时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的清谈之风,到了东晋也愈演愈烈。所谓“清谈”亦称玄谈,指的就是魏晋时期一种重口才、辩说,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甚至统治者也加入其中,并乐此不疲。上巳节祓禊正好给士大夫们提供了一次聚在一起的机会,他们可以在一起清谈、品评人物、赋诗咏怀,极尽风雅之能事。据史料记载,在东汉时期上巳节时就有分流行觞的习俗,魏晋时统治者附庸风雅,往往也与民同乐,而兰亭雅会确实开文人在上巳节大规模聚集清谈赋诗之先,这次雅会非常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而且王氏之地位又重新得到了认可。
琅琊王氏是东晋有名的门阀士族,在政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曹魏、西晋时琅琊王氏就开始蓬勃发展,并具有一定影响。比如二十四孝里的“卧冰求鲤”,主人公王祥,他的继母朱氏生病时想要吃鱼,而这时正是冬天,河面上都结了冰,王祥竟脱了衣服想把冰剖开取鱼。于是给琅玡王氏留下了纯孝的声名。古人常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其实未必如此。王氏家族世居山东临沂,西晋末年,石勒、刘曜等人攻破洛阳,掳走晋怀帝和羊皇后。西晋士族王室举家南迁,最终于建康(今南京市)定都,建立东晋。东晋王朝第一个皇帝是晋元帝司马睿,实际上他并没有实权,朝政大权掌握在王导、王敦兄弟手中,王导总揽朝政,负责发号施令,王敦则驻兵上游,随时可以挥师东下建康,这种士族门阀压制皇权现象在其他朝代并不常见,出现在东晋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因素的,这种现象也被人戏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的就是王氏一族,“马”指的是司马皇室。
据《晋书》中记载,在司马睿与王导等人初入江东时,江东一些贵族本居“天高皇帝远”之地,根本就没把司马睿放在眼里,王导清楚当下形势,告诉王敦说:“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意思是司马睿虽然具有很高的仁德,但却没有什么名望,王敦威风已振,这时候应该帮帮司马睿。于是他们二人就想出了一个计策,在三月三日上巳这天,让皇帝观“祓禊”之俗。当天,司马睿乘着轿子,威风凛凛,王导、王敦带着侍卫左右陪同,这一招的确震住了吴人望族,他们相率拜于道路左侧,王氏家族也就靠着这个办法树立了司马睿在吴人心中的地位,为东晋王朝在江南发展打下了基础。
巧合的是,王导、王敦等人利用上巳节组织观禊收服吴人,王氏家族的后人代表王羲之也利用上巳节组织兰亭雅集,王羲之时王氏家族已经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兰亭雅集绝不仅仅是聚会喝酒这么简单,单看王羲之请的人和营造的阵势,他更想证明王氏家族并未衰颓,以此走出扭转局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