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志资料·绍兴王姓谱系概要
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氏族上
五云王氏
五云王氏
始迁 王然,宋绍兴初官浙东提举,致仕居会稽之五云乡。
先世 谱载,为晋右军将军会籍内史王羲之之后。宋南渡时有名奇者,太师尚书令文正公旦之曾孙也,始居杭州,而其后不详。文正有兄名溥,然为溥六世孙。
家谱 谱十二卷,又卷首别为一卷,原谱称《中南王氏宗谱》,因然孙百一迁居山阴中泽,故称中南王氏。宋绍兴十四年,高宗叙大臣家谱时,奇官光禄大夫,以谱进览,高宗御书“临沂肇宗、三槐继统”於谱。清光绪二十年,三十三世孙允圣、承鉴最后重修。
附记 据谱载,奇始家越,奇之五世祖名祚。祚三子,长子溥、次子懿、三子旦。旦子素。素子巩。巩子奇。溥子三,次子贻正。贻正子克明。克明子道卿。道卿二子,长宋(考别谱“宋”作“穼”)、次宷。宋二子,长轮、次轸。轮三子,长熙、次然、三点。然距祚凡七世,而奇距祚仅四世,均仕宋高宗朝,似世次过远也;又《林头王氏谱》,然是王言后,而言为王导裔。《姚江王氏谱》,导是王览孙,羲之父名旷,亦览孙,与导为同祖兄弟。此云羲之后,亦似误;又《姚江王氏谱》载,王摶第四子言。言长子徹。徹二子,长祜,次祉。祜三子,长懿、次旦、三旭。旦三子,长雍、次仲、三素。素九子,长厚、次固、三坚、四巩、五本、六硕、七凝、八常、九奥。厚无子,继弟巩长子奇为嗣。奇二子,长倓,次作。巩长子奇,继兄厚后次时、三由、四臯。又据《林头谱》,巩子时,生三子,长颜、次然、三华。然字季辉,绍兴初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家会稽之五云,与此谱所载均有参差。绍兴王氏,以此宗为最多,特详记於首,可以备考。
林头王氏
始迁 王惟杓,行惠一,在宋元之际始居会稽翠山湾,亦称翠环,因赘於山阴萧家溇,遂家焉。溇在林头之东北,今属东合北乡。
先世 出唐黎阳令王言。后世居渭南。言子徹。徹子祜,居汴城,植槐於庭,遂为三槐王氏。祜次子旦。旦第三子素。素第四子巩。巩长子时。时生三子,颜、华、然。华生三子,性、度、志。然字季辉,绍兴初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家会稽之五云,无子,继兄华之幼子志为嗣。志又无子,继性第三子道卿为后。性字以仁,宋建炎戊申别院省元,南渡居萧山苎萝村。道卿生二子,长穼,居攒宫车辖院。次子垲高,字东岳,居五云。垲高生四子,湦、漻、溆、沦。湦子栻。栻子熊。熊子彦禧。彦禧子惟杓。
家谱 谱初成於明天启间。清乾隆丙申萧山裔孙王序陞、王廉山、王阶重修。庚子王渭占又重修,凡四十六卷,名《三槐王氏宗谱》,祖唐黎阳令王言。乾隆辛卯恩科榜眼会稽王增奉命纂《四库全书》,於《永乐大典》中得大名世系,宣扬因亲录等书,以资参考。又有王国栋作《修谱辨异》,於同宗各支记载极博,且所记具有原。今藏后裔王兆灿家。
附记 惟杓尝捐资建梅山寺。惟杓幼子廷峻,於明初胡大海征越发家,廪千石助军。其后裔王元敬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元春,嘉靖庚戌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王增,以一甲二名,官编修,后官怀庆府清北通判,主讲湖州书院,有《迟云书屋诗集》若干卷。
王国栋《修谱辨异》摘录数则於下:三槐王氏,系出琅邪,唐黎阳令讳言者,避难居大名,隐其宗望,其后文正公封望太原,故晋公文集仍称琅邪人。然太原琅邪。其先本属一族。秦将武成侯离生二子,元威、元避。秦乱居琅邪,威居太原琅邪。据其地而言,太原实为封望也;吾祖黎阳令丞相摶之子特,晋公传中未曾首叙丞相摶,是以后人不能无疑焉。今查桑维翰黎阳公像赞云,公之先系出太原嬴,秦乱离避居琅邪,后遭蓝田之祸,遂占籍东京等语。核之史鉴,唐光化三年六月丞相摶赐死蓝田驿,是蓝田之祸,别无他人;考《文献通考》,建炎二年,以军兴分路类省试,始有别院省元之名。宋朝选举,向例省元只有一人。是年分路类试,故不止一人。是年之省元通考,亦未载入,则以仁公之中省元必在此年,且与行状世系录相符;谱中有《山阴姚大源西坟图说》,略谓:由郡城而北至海,干流直下,中涵巨浸二,南曰白鱼潭,北曰 湖,其间有里曰“林头”。按之地理,阖郡西南之水皆汇於 湖,而东北入海,林头在湖南。并录此,可以参证绍水利与地势焉。
是谱又有原姓氏支派一则,节录其首段如下:王氏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十七世武城侯离二子,元威、元避,秦乱居琅邪,为琅邪王氏。威汉扬州刺史,居太原,为太原王氏。威九世孙霸,隐居雁门,晋阳、龙门、乌丸、祁县四望,皆其后也。元四世孙吉,汉谏议大夫,家临沂都乡南仁里,为临沂王氏,江左、兰亭、青箱、东海诸望同出临沂。吉十世孙导,晋始兴文献公渡江,为元臣,卜宅於东冶,其后称乌衣王氏。导九世孙褒,江陵陷,奔后周,封石泉公,家渭南,为石泉王氏。褒十二世孙摶,相昭宗,封鲁国,遭蓝田之祸。其子言,遂占籍魏郡之莘亭,别称太原人。
黄湾王氏
始迁 宋绍兴壬子进士、兵部员外郎王适,字道一(一作道立),居山阴天乐乡之黄湾(今属所前东乡)。
先世 王祜生四子,懿、旦、旭、勉。旦第三子素。素第七子凝。凝生鼎。鼎长子观。观生三子,长适、次迥、三逾。
附记 以下各氏悉据《林头王氏谱》,以其世代具有系统故也。其别自有谱者,亦采及之,以资参证。按,王湾王氏别有宗谱,民国十六年王慎斋修,其所载先世名号皆本於《三泉王氏谱》,与此谱小异,参看下“山前王氏”;又“黄湾”作“王湾”,当是沿讹。
山里王氏
始迁 南宋王怿,由清溪迁山里(今属所前东乡)。
先世 怿、籍次子。
附记 此派之裔后多居嵊。
梅里王氏
始迁 元初,王继铉由诸暨隐居梅里、即梅墅(今属梅袁乡)。
先世 言子徹。徹生二子,长祜、次祉。祉生献。献玄孙锡。宋崇宁进士,南渡居诸暨县(宋时为义安县)之枫桥。继铉是锡之玄孙,太学生,宋亡隐居梅里。
附记 继铉生二子,长祖仁,次祖植。仁长子圭,生冕,即元章先生,屡举进士不就,隐居九里山。
感凤乡王氏
始迁 王彦弼,元延祐间由浦阳迁山阴感凤乡。
先世 锡玄孙汜,生子梠,宋官浦阳尉。遂居浦阳。梠生炜。炜生彦弼。
莲花桥王氏一
始迁 王钝,元时初居钱塘范村,以依舅氏黄姓,迁山阴之莲花桥(今属城西镇)。
先世 自王性居萧山苎萝村,其玄孙梓流寓上虞龙溪。梓孙彦祯,复归居萧山湘湖之王家湫。传四世仲贤居钱塘范村。钝为仲贤曾孙。钝之曾孙讃,继於黄姓,遂从其姓,后复。
莲花桥王氏二
始迁 王曰琏,字仲华,清雍乾间由铁甲营迁府直街莲花桥。
先世 王彦桢子杲。杲四子,廷玉、廷玺、廷璧、廷宝。廷璧三子,允化、允文、允秀。允文孙江,明官仙居训导,迁建德守父墓。有九子,第九名意,入籍顺天,官山阴主簿,寓府城铁甲营。曰琏其十世孙也。
附记 意曾孙承荣,生二子,长先忠,曰琏是其五世孙。次先明,明锦衣卫百户,李自成陷京师时,周钟寓其家,劝钟同死,不听,先明遂自缢,后祀昭忠祠,见《一统志》。其后居直隶。
府直街王氏
始迁 王谟,字文宪,始居府直街司狱司前(今属城西镇)。
先世 谟是钝曾孙。
鹊竿王氏
始迁 王均寿,字槐安,明代由苎萝赘居山阴天乐乡鹊竿(今属临江乡)。
先世 性生二子,长槐卿。槐卿子埴。埴子汉,居凤阳。汉二子,长棠、次棣。均寿是棣玄孙。
附记 均寿五世孙国桢,明嘉靖戊戌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六世孙循学应天籍,明万历乙未进士,南海县知县,祀名宦。七世孙忠陛,明崇祯壬戌进士,官国子监司业。嘉礽应天籍,明万历癸卯举人。八世孙三俊,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福建海道。
潞庄王氏
始迁 宋元之际王廷琪,由会稽五云乡迁山阴五都五图潞庄(今属潞富乡)。
先世 谱称,王然字季辉,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家越之五云乡,为会稽之祖。然无后,继邦辉子性幼子道卿为嗣。其后居攒宫分三凰,徙潞庄,迁翠山以及牌下、林头等处,若松阳、梅市、中泽、壶觞等支实五云所分,为然庶出之后。查是谱世系表所载,素第四子巩。巩生三子,时、由、臯。时生三子,颜、华、然。华生二子,性、度。然生一子学之,至续表,则度以后有一名志者,志之后始接学之(或学之时志之子),似华有三子?性二子,曰长卿、槐卿。志之子道卿。学之三子漻、沦、学之分会稽五云乡,则道卿为志之子,而非性之子。华为然兄,性为华子,然继性子相差一代,似宜依世系表所载。又云,松阳、梅市等为然庶出后。又谱序以道卿为性子,而表则以道卿为志子,今相互参证。然所继者,当是志或志无子而继道卿。
附记 《林头谱》以言为一世,性与志为九世。志子道卿。道卿子穼。穼三子,沦、漪、杰。漪子枋是十三世。枋下注云,“宋将仕郎监南康北院,幹办粮料事,子咸灯,见山阴潞庄派”,枋后世系缺失。因原谱适缺此卷,致难考核以后潞庄世系起十七世。廷琪注曰,“惟恩子由会稽五云乡迁居山阴五都五图为潞庄之始,生宋度宗时,卒元顺帝时”,十四、十五两世不详,殊可惜也。廷琪生四子,晨、昱、旵、景;又据光绪庚辛王荣曾、王允猷乡试硃卷载,先世居宛丘,有名随(原名迥)字彦觉者,宋南渡时,由宛丘徙山阴清溪泊里。至元初有名良能者,始居潞庄,此族之第一世也。考《姚江王氏谱》,王奇生二子,倓、作。倓生二子,道、随。随字彦觉,宋淮南参议,南渡家余姚,后卜居山阴清溪泊里;又据光绪戊子王会澧乡试硃卷载,始迁祖彦生,行满三,宋南渡时由河南徙潞庄后王村。又采访老谱,王然,
绍兴间家五云乡,以下分三凰、牌下、翠山湾、袁家峧、中泽、梁湖、林头、潞庄、处州之松阳等处。
翠山湾王氏
始迁 宋元间王榞,居翠山湾(今属桐眉乡)。
先世 道卿次子垲高,生四子,湦、漻、溆、沦。溆子榞,字坦之,以垲高葬翠山,守祖墓,迁居此。
附记 榞子忬。忬生三子,彦昇、彦祚、彦训。彦昇名兴,仕元为亚中大夫,无子,继弟彦祚长子昺为嗣。昺二子,长诚,行真一。次敬,行真二。今翠山湾以诚为始祖也。
光相桥王氏
始迁 明赠新建伯王华,字海日,由余姚秘图山迁府城光相桥(今属城西镇)。
先世 王奇二子,倓、作。倓二子,道、随。道四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补之三子,元龙、元明、元褒。元龙子松。松二子,应良、应茂。应良四子,逊之、华之、俊之、秀之。俊二子,士元、士贞。士元三子,纲、纪、维。纲四子,彦达、彦中、彦广、彦文。彦达四子,与准、与本、与实、与朋。与准三子,英、杰、昌。杰二子,伦、灿。伦三子,荣、华、袞。华三子,守仁、守俭、守文。
附记 考《姚江王氏宗谱》,倓子道一,名彦洪,南渡居余杭仙宅界。子补之,家上虞达溪。补之曾孙应良,由达溪迁余姚秘图山,为余姚之祖。传至华,由余姚迁居府城山阴县光相坊。
峧里王氏
始迁 宋宣教郎王錬文,先世居汴城,南渡居山阴。至錬文始居峧里(今属潞富乡)。
先世 倓二子,长道、次随,随官淮南参议,南渡居山阴。生二子,起文、錬文。
附记 錬文子元蒙。元蒙子核,元兵入临安殉节;錬文兄起文子元稼,始以教授居上虞达溪。元稼子荫。荫子思华,亦居峧里。思华子质甫,生三子,良用、良知、良能;考《姚江王氏宗谱》,谱载,錬文字沅之,复字世卿,宋宣教郎,由项里徙居潞庄之峧里。子一,元蒙。
堰头王氏
始迁 王铨,由上虞达溪迁山阴三都二图堰头(今属璜梧乡)。
先世 王元稼,子荫,生四子,思文、思章、思华、思封。思文生四子,裕、礼、礽、祊。礼生三子,长钰,元提举,居杭城。次铨,三钦。考《堰头王氏谱》载,始迁者名毅,元时官提举。其述先世曰,起文生千二朝奉,不著其名。千二朝奉生元二,提举说迁山阴三都(即堰头),说生道隆。道隆生毅。以毅为始祖。谱中王舜鼎、王亹、王自超并见旧志,又与沈元泰同修《道光会稽县志》之王藩及广宁桥之柿树下、火珠巷、大和乡之小西庄均有其裔。毅曾孙端分居谢港,光绪辛卯科解元王万怀是其后。
潞庄前王王氏
始迁 王道得,由上虞迁潞庄(今属潞富乡),为前王之祖。
先世 道得,钦之子也。子名廷玉。
附记 又据采访王松三,元时自偁浦迁潞庄,称潞庄前王。
石家池王氏
始迁 王鉴,字圆益,赘於山阴,居石家池(今属城北镇)。
先世 王素第三子坚。坚之曾孙 ,宋承事郎,南渡居萧山县西陵,四传名槐,宋明经,居嘉兴。鉴为槐玄孙。
附记 自黄湾王氏至此,均采自《林头王氏谱》。
瓦窑头王氏
始迁 明季,福建汀漳龙道王道南,由石家池迁瓦窑头(今属朱尉乡)。
附记 谱未见,据采访。按《林头王氏谱》,石家池始迁祖名鉴,选举表中王梦魁、王荣祖,皆出此族。
蛏浦王氏
始迁 王元 ,自郡城迁蛏浦(今属合浦乡)。
先世 晋王羲之家越城之蕺山。羲之第五子操之,世居会稽,曰“兰亭王氏”。至五代时居余杭,其后有名晟者,迁严州淳安县之清溪。晟长子仁厚。仁厚子贵,由清溪徙钱清东塘。贵生三子,惠、仁、信。惠之后居衢郡。仁生二子,忠、志。忠迁绍兴,志之后仍居钱清。忠生五子,长纲,居绍兴。次经、三绅、四俊彦,兄弟相继徙界塘。俊彦字省斋,后又迁山栖新泾村,生六子,长子佐,字敬斋,绍兴十八年状元,官至户、工二部尚书。次子公袞,字补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尚书、左司员郎,自山栖徙居越城江桥。 为公袞曾孙,避元乱由江桥徙蛏浦。
旧志人物 王泰。
家谱 清咸丰八年裔孙王文贵修,凡六卷,称《琅邪王氏宗谱》。
附记 王佐,世居山栖,至五世孙居正居石棋。良臣、良耜后归山栖。良弼、良知、良能、良翰、良朋、良辅同避元初之乱居竺里峰。良弼又徙丁墅。又佐四世孙有字爱简者,居石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琅琊王氏世系表
- · 溯源山东的“王姓世家”——神奇的“进士家
- · 琅琊王氏
- · 阳新王氏起源概述
- · 琅邪新安王氏祖王壁公世系探考
- · 江西赣州信丰小河王氏世德堂宗支溯源
- · 槐荫堂王氏属于新安琅琊王
- · 麻城王氏世系表
- · 新安琅琊王氏
- · 三槐王氏的上源是琅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