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残疾女青年王忆用独指敲出生活最强音

2017-05-15 11:16:39来源:新华网

打印 字号: T|T
“青春是一场被限时的梦境,或欢乐,或疯狂,亦或哀叹与悲伤”。5月13日上午,在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了残障青年作家王忆《等待春天》新书研讨会暨捐赠仪式。本次活动由盐城市文广新局、盐城市文联、盐城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主办,盐城市作家协会、盐城市图书馆、中国作家·盐城雨花读者俱乐部承办,诸多诗歌朗诵爱好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了此次捐赠仪式。

参加研讨会人员与王忆合影
“人生终归是遗憾的,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据王忆的父亲王凤刚介绍,王忆1989年出生在盐城,出生时因母亲分娩羊水破裂,导致她长时间缺氧窒息,落下了小脑偏瘫的残疾。这场意外不仅使王忆失去行走能力、双手变形,甚至说话也非常吃力。然而,王忆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从19岁起,她用右手一根并不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敲击着,进行她的文学创作,并走出了一根手指的文学之路,这也是她和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10年来,王忆不畏艰险的与命运抗争,用一根手指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乃至整个世界的心灵感悟敲击出了5本著作。

王忆听取新书评价
《等待春天》这本诗集共有6个章节,分别是《我愿用生命作长度》《小模样,老灵魂》《轮椅穿行的足迹》《许我一场花开的期望》《闪现在回忆里的呻吟》和《特别的诗句,给特别的你》。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亲自为《等待春天》作序《向着明亮那方》,曹文轩在序的开头就这样评价王忆的诗:“王忆的诗,会给人带来一种纯净和明亮的审美愉悦,并且,这种愉悦感是长久的,时时让人感受到心灵上的舒适和熨帖。”

展示证书
曹文轩对《等待春天》这本诗集的评价是“不论是诗作的题目还是单个的诗句,都显得那么朴实无华,毫不张扬,毫不做作。每一首诗都是那样干净,那样朗朗上口,当年轻轻阅读它们时,这些简朴的文字瞬间灵动起来,幻化出鲜明的场景,不仅可以引领我们遇见那个叫王忆的女孩,跟随她的喜怒哀乐,走进她纯净安宁的世界,或许,还可以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遇见曾经的自己。”
盐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胜利这样评价王忆:“28年来,王忆虽没有享受过奔跑的乐趣,但却能在文字间快意穿行。这位自出生就患有小脑偏瘫、无法行走的姑娘,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用电脑键盘将心灵的火花挥洒在文学道路上。十年五本书,很多青年人都难以做到的事,王忆做到了,她这种身残志坚、驰而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家乡盐城的骄傲。”据了解,《等待春天》是王忆继《爱,不能等》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作品。(王登科 施广权 张紫珏 王成 )《美术》杂志2017年第1期发表了王其钧创作的国画《湘江战役》。这幅作品也被刚刚出版的《艺术再长征——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览美术作品集》收录。
  此作品是为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艺术再长征——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览》而创作的。
  这幅作品的创作还要溯源至2015年11月25日上午,第四届国际长征运动会暨2015中国大学生越野体验赛在广西兴安县的开幕式。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的19支队伍共140多人参加了这届比赛。开幕式现场,王其钧将自己创作的国画《红军过草地》捐赠给了国际长征运动会组委会。这幅《红军过草地》通过细腻的画面、人物的衣着和生动的人物表情描绘了红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捐赠活动前,王其钧参观了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湘江战役的历史。当他知道了当年有几万红军战士就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他倍受感动。在《红军过草地》作品的捐赠仪式上王其钧说:“今年是湘江战役81周年,红军长征路是从湘江战役的所在地兴安县开始的,选择兴安县作为第四届长征运动会的地点是表达长征精神最好的选择。”此后,王其钧就一直有一种情怀,就是通过绘画创作,将“湘江战役”的壮阔场景用绘画作品予以表现。
  2016年,王其钧开始构思创作《湘江战役》这幅作品。为此,他专门到湘江战役旧址一带写生采访,收集素材。此前,王其钧创作的国画《红军过草地》,表现了人物众多的大场景,这次,他决定用人物的近景构图模式来组织《湘江战役》这幅作品的元素,目的是重点刻画战争中人物的面部形象和表情。
  在作品中王其钧尤其重视人物情绪的表现,他把画面中每一位红军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都予以了充分表现。此幅作品画面较大,尺寸为248厘米×490厘米,因此无论是构图还是细节,都给予了作者在创作中至情至性的发挥空间。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