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王书朋、何莉油画《抓华工》

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油画《抓华工》
天津博物馆藏 5MⅩ2M
作者:王书朋/何莉
2012.天津

王书朋
1946年生于天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现顾问
天津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
天津画院院外画家
百花文艺出版社美朮编审

何莉
1947年生于天津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多年从事平面设计及美术创作

王书朋、何莉在创作现场。
2011年底,王书朋接到为新建的天津文化中心创作油画的任务。这次创作没有明确的作品题目,但要求作品能够揭露日本侵华时期在天津抓华工的罪行。这是继《百年风云》后又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其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多青壮年投人侵略战场,国内劳动力更加枯竭。为此,日本政府应各大企业的要求,作出了大量抓捕中国人当劳工的决定。1943一1945年,约4万中国男性被劫运到日本,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屈辱和折磨,无数华工客死他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屈辱、惨痛的历史。
为了能真实的再现作品的主题,王书朋查阅了大量日军侵华时期的历史资料,对遗留的实物进行写生,向近代史专家请教问题,确定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职业、表情、心态、服装和其他道具。当这些工作准备得十分充分以后,王书朋才开始在大稿上进行创作。
作品《抓华工》宽5米、高2米,采用平视构图,着重表现人物的存在感,用于区别图解式的故事插图和片断性的影视镜头,突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持久性和永恒性。
作品的色调压抑、沉重,远远的海面上笼罩着低低的乌云,海岸边停靠着一艘黑灰色的轮船,船尾弥漫着浓烟,靠近轮船的岸边一群肩扛麻包的劳工在日本兵的押解下往船上装运被掠夺走的物资。几百名被抓来的华工,正在等候装船,许多持枪的日本鬼子在周围把守。画面的中前部刻画比较清晰的是几十名被抓的华工,他们中间有许多农民,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有被俘的军人,也有沿街乞讨的乞丐。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画家对这部分人的描绘突出了人物心理、性格的多样性,避免了脸谱化。我们从这些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中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恐惧、迷茫、无奈和愤怒。
王书朋在绘制小稿时,就仔细研究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在作品中所处的位置,在正式创作时,又为每一个人物都找了对应的模特。为了追求人物的真实性,画家对人物的身高、体型以及服装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其中有一个人物,由于模特身高不够,书朋穿上破棉袄,自己客串了画中的模特。还有一些服装从社会上找不到,只能从话剧团租借,让模特穿上。正是由于刻苦努力和认真的态度,画家才为我们真实的展现了那段历史并记住那段历史。
在谈到创作体会时,王书朋说,驾驭重大题材的创作主要靠平时的锻炼和积累。装帧和插图是小作品,看似与大幅油画创作的关系不大,而正是由于平时的“小”题“大”作,在插图中使用过“多时空交融”的构图,掌握了这种构图的特点,才能在《百年风云》中合理的使用,成功的表现了创作主题。书朋说,作品只有尺幅的大小,没有内容的大小,更没有表现对象的大小。对每一副“小”作品都要像“大”作品一样认真对待,对作品中的人物同样要仔细研究,认真刻画。“小”作品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大”作品中的人物才能栩栩如生。也正是由于书朋认真对待小幅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才使他的连环画《微神》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王平)
王书朋油画作品《抓华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