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感召力—访书法名家王启


王启挥毫创作及代表作。
编者按:
胸中潜万象,笔下绽华芳;心闲意尤静,和墨生书香。与艺术文人相处,总是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纵逸豪放、清尘脱俗,书法家王启就是其翘楚者。艺术本就是多样的,对于任何一个学有所成的书法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书法观、审美观,王启通过每一幅精益求精的作品告诉世人:“书法应有感召力!”他也以这样一种方式,执着淬炼,努力追求艺术生命的不断升华••••••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罗瑜)初见王启,是在他的工作室中。墨香四溢的屋子四周陈列着众多飘洒俊逸的字画作品,堂内高朋满座,都是王启艺术圈的好友,气氛极为融洽。
王启,1962年8月出生,黑龙江海伦市人,现居住深圳市,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八岁开始跟随祖父临摩书法,12岁就能成功的书写对联。40多年坚持不懈,楷书以赵孟頫、颜真卿,行书以王羲之,欧阳询,草书以怀素,米芾、黄庭坚等书家为范本。


王启与友人合影,介绍作品。
作品先后在《黑龙江农垦报》、《黑龙江日报》上发表。旅居深圳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品在深圳各大媒体多次获得好评,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嘉奖。
王启性格开朗,毫无半分成名艺术家的拿捏和做作。稍作寒暄,便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书法经历。
“我出书法世家,八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当时是跟着我的祖父学习。”他说,要练好书法,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学习古代、近代各大家的优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书法也要与时俱进!”他笑着说。


创作中。
王启生性大方,虽然现在他的作品在市面上已经价值不菲了,但只要有好友求字,他都从不吝啬,直接挥毫赠与。记者在他的创作室上看到,桌面和地板上还陈列着许多墨迹未干的作品,估计就是他刚为屋内好友写就的。
交流中,记者了解到,王启在书写技法方面作了深入探究,他曾努力地锻炼笔、墨、水、纸之间的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还最终成功总结出了“重量平衡相应对称”这一重要理论,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创作中,我也一直以它(“重量平衡相应对称理论”)为准绳。”王启说。


作品展示。
“我认为,书法应该具有号召力、感召力!“王启告诉记者,“博采众长、追求完美“是他永恒的座佑铭,他的书法应该为社会带来和谐、阳光和正能量,因此,书法应该要努力找到“人们喜爱”这个平衡点节。“行家的评论只是一部分,社会的认可才是绝大多数,一个历史能够认可的字,就是好字。”他铿锵地说道。


王启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年的艺术积淀让王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行书和楷书,书体厚重而又不失灵性,飘逸而不失姿态,凝练而又别具风韵,自成一派,堪称一绝。
每一个字中,你倘若仔细看,便会看出其中既有的素描般的雕琢,又有水墨画的随意;既有山水的灵动,又有花鸟的跳跃,让人阅后顿觉心旷神怡。


宾客合影。
对于书法未来的发展,王启认为,书法的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而书法改革的突破点和关键评价标准就是“人民喜欢”。“只有人民喜欢、社会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他说。
王启说,他将本着“人们喜欢、社会欢迎”的理念,坚持、坚持、再坚持,找到自己的最终感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