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义:草书创作必须要规范

记者:您认为草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写好草书?
王正义:草书是一种书写起来快捷且具视觉冲击力的书体,虽然叫草书,但有规范的写法,并非乱得像草才是草书,现在很多人写草书走捷径,没练过行楷,直接写狂草,章法布局掌控不了,提按等技法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只能走野路子,把草书写成“一团草”。更有名利心强的人,参加一些山寨社团或组织举办的展览,拿到一些“国际级”的大奖,或者在山寨的社团中担任一些高得唬人的职务,然后以忽悠别人为能事。其实这样的身份和奖项都不值钱,但社会上这种“草书大家”很多。
我个人的经验,草书只要掌握“结构合理,提按有度”这8个字就好上手了。众所周知,怀素是草书大家,仔细看他的字,虽然狂放,但每个都四平八稳,结构稳健,在这个基础上,才去追求线条的刚劲和提按力度,甚至再讲究墨色的变化,像钢丝一样的绷劲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速度与力量的结晶,在快速行笔中完成提与按。有些承上启下的笔划细若游丝,但必须得交待清楚。
记者:您是如何练好草书的?是不是也先练正楷,然后再练草书?
王正义:我开始练草书也走了很大的弯路,认为写得草一点和怪异到别人认不出来就是好作品,后来看名家的帖子多了,就明白了一个根本的道理:写草书必须要规范。我以前在部队搞宣传,举办活动时所有的会标和标语都由人用大刷子笔以黑体字来完成,特别是老兵退伍和新兵入营时,经常搞活动,我干宣传9年,除了第一年由组长带着写外,后面的8年都是我自己写,每年老兵退伍期间,活动频繁,我经常写到深夜,对字结体的认识是那时开始的,黑体字与楷书的结构是一样的,都属正书,必须规规矩矩,差一点都与整体不协调,所以我把这种功底用在草书的创作上,不管写多草,写多快,整体或者单独摘某个字来看,肯定是四平八稳的。
记者:您的草书很霸气,看您写草书挥笔仅是一瞬间的事,快到眼花缭乱,这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而且几乎每一行都是一笔到底,这是继承了谁的风格?
王正义:我以前临习怀素的帖子多一些,特别是他的《自叙帖》,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我的作品中很多写法受他的影响,怀素书法中线条的张力或者说类似钢丝的绷劲,看后永远难忘,学怀素的风格必须以快取胜。如果说怀素的作品有骨力的话,张旭的《古诗四帖》就显得有肉、丰满,我在作品有些中也会有所体现。学习中还借鉴了张芝、孙过庭、黄庭坚、王铎、傅山、毛泽东等名家的风格,尽量能柔中寓刚,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当然了,草书也不全部以快取胜,像现代草书名家林散之,作草如真,风格迥异,讲究轻重缓急与墨色的变化。

王正义:一是人心浮燥造成的,功利心太强的人想学书法只有走速成这条路,因为他们没有耐力沉浸在正书的学习里面,所以提笔就想写出不朽的狂草名作,谁知越写越入不了门。二是有很多所谓的“书法理论家”对草书的“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见过很多眼高手低的“书法理论家”,按说书法理论家首先应该是书法家,写不好字就分辨不出好坏,怎么可能写出有见地的理论?社会上这种“书法理论家”有一定的身份或者媒体的资源,却缺乏实际的创作能力,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所谓理论来忽悠外行,写不好字的人研究书法理论,这本身是不正常的,他们对美的判断无依据,以“怪、丑、乱”为美,颠覆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因为他们忽悠能力强,所以会把自己的所谓“书法创作”经验推给非专业人士,对缺少辨别能力的人进行误导。三是目前各级大赛评委对评选的审美导向,很多组委会聘任“书法理论家”担任评委,直接把书法业余爱好者带到了沟里。
记者:除了这些,学习草书应该注意哪些?
王正义:要多看名作,先看后临,仔细推敲,认真练习,总有写好的那一天。学习的关键是认真,看一次、练一次都得有效果,不能把练字仅仅当成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小传:王正义,《办公室业务》杂志(改制前隶属于中央办公厅)主编,著名雕刻家,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六届8名个人常务理事之一。“一笔狂草”创始人,1993年,其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93”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此后十多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青团中央等组织机构举办的大赛中获奖百余次。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