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考证和联谊往事漫忆
2014-03-27 从上个世纪80年开始,海外华侨华人掀起了一阵阵“寻根谒祖”热。我在山西省侨办任职期间和卸任以后,亲历、亲见、亲闻了关于“太原王氏”考证和联谊的一些往事,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路线的深入贯彻,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被摒弃了,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如邓小平在1980年1月1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所说:“八十年代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年代”。向着繁荣富强远景发展前进的祖国,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也空前加强,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热情苏醒、迸发了,到大陆“寻根谒祖”就成了他们渴望的事情。
1985年6月,太原市政府给山西省侨办转来一封缅甸“太原王氏家族会”寄给太原市长的信件。信中说:“我们缅甸太原王氏家族会创立至今已有70多年,会员达数千人,原籍包括闽、粤、滇等省份。现在,虽然多数已成为当地公民,但仍是王氏的后裔,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没有忘记祖先。我们会所供奉着王氏始祖——王子乔公的塑像。每年农历9月12日是始祖的诞辰日,我们都要举行王氏宗亲联欢会,一连3天,热烈庆祝。太原,是我们王氏宗族的发祥地。我们希望今后有条件时,能赴太原寻根谒祖。现在,我们请您惠赐协助,转达有关部门,提供王氏开族立姓及传播情况的历史资料,如有始祖王子乔塑像的图片,更加欢迎!”
1986年5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也批转给我办一件泰国“王氏宗亲总会”通过泰国中国旅行社转达的信函,恳切地询问说:据资料记载,王氏祖祠在太原一带。到底在何地,迫切想了解,以便组织宗亲会团到太原祖祠祭祖……。
历史悠久、文化精深的山西省,是中华民族许多姓氏(可查有40多个)开宗立姓的发祥地。“太原王氏”就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族。民谣里就唱道:“太原王,处处王,王遍五洲四大洋。”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曾在北京召开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成果鉴定会,确认王姓在中国姓氏中占首位。
对于海外王氏宗亲的愿望和请求,我们十分重视,认为:华侨、华人爱国爱乡之情十分宝贵,应予肯定和保护,对他们的要求应予以满足;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可以多开辟一些对外交往的渠道,以“根祖文化”为切入点和契机,推动引进外资、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工作,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给“兴晋富民”拾一把柴火添一份力。可是,要给海外王氏宗亲一个满意的交代,必须拿出确凿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于是,我们立即把“太原王氏”的调查、考证,列入省侨办的重要议事日程,征得省政府领导的同意和支持,筹集专款,组织专人(包括谱牒专家和侨务干部)进行关于“太原王氏”源流的专题调查、考证。
为此,仅1987年一年,省侨办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发出了3份关于“太原王氏”的文件:①《“太原王”考察情况汇报》,②《关于“太原王”考察进度汇报》,③《“太原王”考察总结报告》。1987年4月,我们得知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副主席、《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主编王秀南教授到厦门集美参加校庆活动。我们考虑到他的学术成就甚丰、在东南亚的影响也甚大,准备趁机会邀请他来山西访问并进行太原王氏历史渊源方面的交流。为此,省侨办发了《关于邀请王秀南先生来访的请示报告》。此举获省外办党组和省外事领导组同意,可惜王秀南先生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应邀来晋。
我们组织的调查、考证,从省内查到省外,从北方查到南方,查阅了大量的文物资料,走访了众多有关人士,终于证实: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王氏宗族,确系“太原王氏”所衍派。经过调查和考证,我们对“太原王氏”的发源和繁衍,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

王氏始祖周太子晋公造像
被推为“王氏开族立姓始祖”的,是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本姓姬。年轻有为,才华横溢,辅助父王治理天下,深得臣民拥戴。后来,因糓水和洛水泛滥,周灵王为保皇室安全,决定采取壅堵之法,任凭洪水淹没农田民宅。太子晋力主其不可,竟触怒父王,被贬为庶人。其子宗敬避居太原,邻里称之为“王家”,于是放弃姬姓而从王姓。这就是“太原王氏”的来源。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王姓有21个望族,而首要者当推“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但经考证,“琅琊王氏”归根结底也是“太原王氏”的延续。秦末时,“太原王氏”的苗裔、太子晋17世孙王离是位名将,生子王元、王威。长子王元避乱迁于琅琊临沂,其后繁衍昌盛,渐成望族,遂成“琅琊王氏”。该与“太原王氏”属同源而分流。“太原王氏”自黄帝肇始,太原开宗,闽台衍派,南洋播迁,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足迹遍布华夏各个角落,乃至许多国家和地区,终于成为寰球人口最多、分布极广的华人姓氏。
当调查、考证有了结果时,我们感到高兴和轻松,认为:“这下对海外同胞有个交待了!山西的对外交往有了新的渠道了!”但由于当时的一些局限,省侨办为世界王氏宗亲联谊所做的工作,最终还是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国内的局限并未阻挡海外华侨华人来大陆“寻根谒祖”的步伐。而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们的认识实现飞跃,方针政策也适时调整。各地从官方到民间,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寻根谒祖”要求,很快就放开了,采取了欢迎和积极配合的态度,“太原王氏”的宗亲联谊活动出现了崭新局面。正如山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先生所说:“播迁海外之华人华裔,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凭藉祖先赋予的勤劳与智慧,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坚韧努力,与当地人民一起,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创造了各自辉煌的业绩。令人欣慰和感动的是,这些炎黄子孙虽历经沧桑之变,饱受漂泊之苦,开创了发展立足之地,仍念念不忘其根其本,不论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对自己祖先和故土的眷念,世代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凝聚力。”

海外王氏社团访问太原
其实,海外王氏社团早已从经贸交流入手,对太原祖地进行了试探性的访问。1987年8月25日至9月5日,山西省隆重举行盛大的“两会一节”(山西省第三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首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届民间艺术节),泰国王氏宗亲总会就组团参加,代表团包括两位经济实力雄厚的副会长和多名王氏企业家。1991年4月,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会长王金祥亲自率团访并。他们虽不是来寻根谒祖,但内心深处对于祖地的向往和怀念,确实是访并的重要动力。他们的来访,受到省市领导及企业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990年10月2日,《华声报》发表了专搞《“王氏”寻根,神萦“太原”》,对于“太原王氏”的源流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饱含深情地写道:“伴随着海外游子和华裔的寻‘根’之热,古城太原的二百五十万人民,热忱地期待和欢迎海外的王氏后裔,重返祖籍,寻根谒祖,共叙友情。一了多年来关心家乡,思念乡情,梦萦祖国的夙愿。”
东南亚的王氏宗亲社团组织的寻根团组,纷至沓来,形成了热潮,引起太原市和山西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海外王氏寻根谒祖的需要,1992年3月,省市决定在晋祠重修“晋溪书院”(明代重臣王琼的别墅)和辟建“子乔祠”(“太原王氏”开族立姓始祖太子晋的纪念堂)。接着,1992年6月在太原成立“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由时任山西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的景新汉担任会长,山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担任名誉会长。“后援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此后,世界王氏宗亲联谊活动步入了新阶段呈现了新局面。

首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开幕场面

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标志
1993年6月6日—8日,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主办的“第一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暨晋溪书院子乔祠落成典礼”在太原举行。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家的王氏社团嘉宾300余人出席盛会,并受到山西省和太原市领导的接见。本次恳亲联谊大会加入一项重要内容——经贸洽谈,取得可喜成果。省城报纸报道消息时,特地用了两句颇带感情色彩的话:“血浓于水盼家乡明天更美好,情重如山愿祖地经济快腾飞。”
1994年11月26日—28日,由泰国王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出席盛会的各国嘉宾有1000余人。中国山西组团出席,成员有:“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名誉会长、山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原“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副会长、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张希舜,原“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秘书长、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范世康等。
1996年9月23日—24日,由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组团参加,“后援会”第一副会长、省外侨办主任王振宇任团长,王庭栋任名誉团长。9月24日晚,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在海皇酒店举办了盛大联欢晚宴。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偕夫人出席了晚宴,并接受中国“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呈送的山西新制绝版关公像。“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代表团还向新加坡太原王氏公会赠送“太原之光”匾额一块。期间,太原市经贸洽谈会同时在狮城举行,有数项招商项目签约。
1997年10月24日—26日,由菲律宾王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出席盛会的各国嘉宾达1000余人。中国山西组团出席,成员有:“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名誉会长、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原“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顾问、太原市政协主席李海恒,原“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秘书长、太原市外宣办主任郑安洁等。
1998年9月25日—27日,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主办的“第五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太原举行,参加大会的国内外嘉宾有500余人。本次大会除祭祖活动以外,还举办经贸洽谈活动。为了弘扬海外太原王氏名人的光辉业绩,在子乔祠南配殿门前,还举行名人挂像仪式。
2003年9月3日—4日,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太原举行。与本届大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两项重大活动——太原市招商旅游年和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所有活动均以“让世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为主要目的。事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台湾东森电视台都进行报道。
2005年11月18日—20日,由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第七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沙捞越诗巫市(天鹅城)举行。中国“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组团参加,团长由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洪歧担任,团员包括“后援会”成员、王氏企业家、知名书画家共30余人。
2007年9月14日—16日,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主办的“第八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王氏社团嘉宾共200余人出席盛会。此次境外来宾,除了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港澳地区的亚洲嘉宾,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大洋洲嘉宾,有来自法国的欧洲嘉宾。
2009年11月8日—10日,由泰国王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第九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山西组团出席,团长由时任“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会长的刘海芸担任。
2011年3月4日—7日,由菲律宾太原王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第十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来自世界各地29个王氏社团及同乡会的代表团共1400余人出席大会。中国山西组团出席,团长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副会长、太原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强担任。中国前驻菲律宾大使王春贵偕夫人出席大会并致辞;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给大会发来贺电。
2013年11月1日—4日,由台湾金门王氏宗亲会承办、金门县议会议长王再生主持的“第十一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金门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两岸三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缅甸的国家的宗亲社团和王姓人士共1300余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吴敦义发来贺电贺辞,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任大会荣誉主席全程参与。“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会长、太原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强率领代表团赴金门出席大会。王志强在大会发言中,强调“以弘扬根祖文化和开展经贸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世界各地王氏宗亲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沟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王氏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社会等各个重点领域的合作。”

新加坡太原山王氏冢亭外观

菲律宾太原王氏宗亲总会资料
纵观历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主办、在太原举行的有4届,在外国和台湾地区举办的有7届,山西均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参加。可以看出有两个特点:一是代表团阵容强大,有明显的官方背景,说明各级领导对王氏宗亲寻根谒祖十分重视。二是有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加入,经贸活动增多,为恳亲联谊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同叙宗谊,共谋发展,互惠互利,与时俱进”局面的形成。
2012年5月29日,“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在太原举行换届暨成立20周年大会。会议确定今后的活动,皆围绕“联谊、寻根、合作、发展”的主题开展。此举使“太原王氏”恳亲联谊活动突破单纯联络感情的狭小圈子,而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谋求合作、发展的宏伟愿景,使宗亲恳亲联谊升华至更高层面。
在宣传方面,每届恳亲联谊大会主流媒体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都有记者跟踪采访及时报道。1994年9月,中央电视台和太原有线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太原王氏》;山西有关部门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合作拍摄了纪实电视片《太原寻根》。另外,“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于1994年10月,编辑、出版了图书《祖地情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活动集萃》。1994年11月又推出《太原王氏》一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就发行了5000册。如此在海内外大规模宣传“太原王氏”,不仅使更多人了解王氏开族立姓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国际上树立了太原市和山西省的良好形象,对于改革开放事业的推动促进不言可喻。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太原王氏》

王秀南教授主纂的《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
我个人也利用祖籍福建、在东南亚有多家亲属的有利条件,为“太原王氏”宗亲联谊摇旗呐喊、竭尽绵薄。
一是利用出国探亲的机会,拜访王氏宗亲社团和王姓知名人士,宣传王氏的发源和衍派,宣传太原的历史和现状。1989年上半年我赴新加坡探亲小住,曾拜访新加坡的“开闽王氏总会”,与驻会人员进行交流。该会成立于1944年,是王姓华侨华人血缘性的民间社团。只见会议厅里,悬挂着黄帝和太子晋的画像,两旁有对联:“轩辕肇始大汉千秋宗功远,太原流芳开闽第一祖泽长”。在新加坡,我还由大哥引领探访新加坡著名学者、“开闽王氏总会”副主席王秀南教授。他自称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太子晋的第79世孙。谈及“太原王氏”的历史,他如数家珍,言之凿凿。他说:“山西曾邀请我去访问,可惜我的健康状况不允许。我真想到太原去寻根谒祖啊!”分手时,王秀南教授赠送我一部由他编纂的巨著《王氏开族立姓百世谱》。卷首,有周灵王太子晋公像,并附一首诗《太原祖像赞》,最后几句是:“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饮水思源,我祖德馨!”我从新加坡探亲回国以后,曾向王森浩省长呈送一份《关于山西对外工作的建议》,其中有一条是:“新加坡‘开闽王氏宗亲总会’这类宗亲组织,完全可以充当山西与新加坡交流、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泰国王氏宗亲总会已组团到太原考察、谒祖。相信新加坡的王氏宗亲也会组团到本姓的发祥地太原来的。我们应做一些‘催化’的工作。海外王氏宗亲中不乏巨商富豪和专家学者,届时可相机开展联谊和经贸活动,为我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铺路搭桥。”我的建议得到王森浩省长的认可和鼓励。
二是在新闻媒体上撰文介绍有关“太原王氏”的历史沿革、传说故事及名人英才。例如:《显赫四海的“太原王氏”》(《交流时报》1991年第6期),《新加坡的“太原山”》(《山西日报》1991年9月21日),《马来西亚的王氏宗亲会馆》(《沧桑》1993年第3期),《“太原王氏”的杰出苗裔——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太原晚报》1994年2月20日),《新加坡的王氏宗亲会馆》(《沧桑》1995年第3期),《割不断叶对根的情意》(《交流时报》1997年第4期),《我的‘根’在太原》(《太原晚报》1998年10月4日)等等。
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开展世界王氏宗亲联谊,可以说是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而且见到了经济效益,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可以说,“太原王氏”宗亲联谊现在已经成为参天大树了。一棵幼苗在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总是需要有许多人来为它浇灌、呵护的。我曾经扮演过“园丁”的角色,为它的成长浇过水培过土,我感到欣慰。作为一个老侨务工作者和华侨史研究者,我一直认为:为推动山西走向世界,为促进世界了解山西,尽自己所能做些事情,是应尽之责,是份内之事。
在国内,“太原王氏”无论在神州大地的哪一个角落,都十分怀念自己的始祖,向往开宗立姓的圣地——太原。例如福建省晋江有一个乡,1200多户,多数姓王,自称是“太原王氏”的后裔。他们居住的小楼房,门楣上都刻着4个金字:“太原衍派”。在海外,“太原王氏”簪缨相继,扎根异域,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而成为归化公民。但他们的怀祖思绪,山高水长,永无穷尽。我每每想起这些,都会觉得热流在身上涌动。我这个“园丁”,当得值啊!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