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非遗面塑传承人王桂苹:用手指雕塑岁月
编者按: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锻炼网络媒体采编人员队伍,中央网信办在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组织全国网络媒体采编人员开展“温暖中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宣传在各民族群众中,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和温暖全社会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凝心聚力共筑和谐温暖的中国梦。
王桂苹是土生土长的滨州人,她从小就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并且喜欢动手。一次,小桂苹看见母亲织毛衣,她蹲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就学会了,不觉手痒,想一试身手,没有毛衣针,就拆门上的竹帘子,抽竹条磨成毛衣针,结果弄散了竹帘,也因此受到大人的训斥,但她对手工的探索和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
王桂苹,滨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擅长古代仕女、卡通、仿真玩食与花卉及仿铜的面塑制作,并喜好多种手工制作。2008年开设“淘乐手创园”工作室,专职从事少儿面塑教育,把传承面塑艺术的与现代教育结合,协助学校、幼儿园开设面塑校本课程,并将传统的面塑销售改为客户动手体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人们好奇、创意、愉悦的心理。
王桂苹对艺术品的感悟比较深刻,她的灵感来源于传统手工的各种尝试和创新。来到王桂苹创作工作室时,刚进门,编者就被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吸引住了。王桂苹向编者讲到:“这些是我的早期作品,我学习面塑艺术有些许年了,是面塑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现在我开设培训班了让我能快快乐乐的教育后人,我也是有用的人了!”王桂苹的学生说:“王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我很乐意学习。”
在采访后期,王桂苹意味深长的说:“中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很多非特质文化传承被涅没,很多有内涵的东西不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而是没有做大做强,是躺在深闺无人识,民间文化传承有亮点,要跟上步伐,做出特色,规模化经营,这才能上台阶、创效益,非遗才能源远流长。”

面塑传承人王桂苹


面塑作品传统人物
中国网山东滨州1月22日讯 (高华伟 王凯) 鸡年春节即将来临,大街小巷装饰上了彩灯,城市里一片灯火通明,各大超市摆满了年货,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了起来;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编者采访到了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王桂苹。王桂苹是土生土长的滨州人,她从小就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并且喜欢动手。一次,小桂苹看见母亲织毛衣,她蹲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就学会了,不觉手痒,想一试身手,没有毛衣针,就拆门上的竹帘子,抽竹条磨成毛衣针,结果弄散了竹帘,也因此受到大人的训斥,但她对手工的探索和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
王桂苹,滨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擅长古代仕女、卡通、仿真玩食与花卉及仿铜的面塑制作,并喜好多种手工制作。2008年开设“淘乐手创园”工作室,专职从事少儿面塑教育,把传承面塑艺术的与现代教育结合,协助学校、幼儿园开设面塑校本课程,并将传统的面塑销售改为客户动手体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人们好奇、创意、愉悦的心理。

王桂苹为小学生授课

王桂苹作品展示
面塑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汉族民俗艺术,是在汉族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王桂苹作品展示
王桂苹对艺术品的感悟比较深刻,她的灵感来源于传统手工的各种尝试和创新。来到王桂苹创作工作室时,刚进门,编者就被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吸引住了。王桂苹向编者讲到:“这些是我的早期作品,我学习面塑艺术有些许年了,是面塑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现在我开设培训班了让我能快快乐乐的教育后人,我也是有用的人了!”王桂苹的学生说:“王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我很乐意学习。”
在采访后期,王桂苹意味深长的说:“中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很多非特质文化传承被涅没,很多有内涵的东西不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而是没有做大做强,是躺在深闺无人识,民间文化传承有亮点,要跟上步伐,做出特色,规模化经营,这才能上台阶、创效益,非遗才能源远流长。”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