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王淑昭
今日学史:河间左氏家族名人
值得重书一笔的是,左敬祖次子左印奇之妻王淑昭,乃一代才女。
王淑昭,清初女诗人。清顺治九年(1652)生于河北雄县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王乔栋(1587— 1645),天启五年(1625)进士,为官清正,刚勇不屈,累迁湖广粮储道右参议。李自成起兵,湖广大乱,诸道监司多裹足不前,惟乔栋单骑赴任,巡抚以藩臬以下七印悉数委之。顺治二年(1645)夏,自成据武昌,乔栋时督粮驻兴国,城陷被执,不屈而死。王淑昭外曾祖为赫赫有名的明末民族英雄——孙承宗。
王淑昭父亲王炘(1617—1672),字济似,号晓岩,别号茨庵,明朝举人。诰赠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王炘才华横溢,深受孙承宗的器重,将孙女许配给他。
王淑昭为王炘长女,幼年时从教母亲,深受家庭的熏陶。
左印奇与王淑昭夫妇二人诗文唱和,不乏佳作。为了帮助左印奇考取功名,淑昭一边料理家务,一边辅导丈夫攻读。果然左印奇不负所望,科举成名。左印奇后任广东恩平县令十
三年,后复补河南涉县令,都有夫人辅佐其侧,斟酌佐理。在执政期间,左印奇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墓志铭》中曰:左印奇在涉十三年,一直到老病逝于任上,任期之长堪称涉县之最,吏咨极佳,当地百姓颂之“称循良者,辄屈一指”。淑昭率子扶柩离涉之日,卧辙哭送者数千人”的场面。清康熙五十三 年(1714)《涉县志》卷八中这样写道:“左印奇,河间人,由贡生知涉,俭以持己,宽以治民,安康流亡,劝农课士,修葺文庙,告致之后士民德之,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黄泽详允入名宦祠”。
王淑昭自经史子集以及杂录琐记,无不毕览,尤其究心二十一史,逐卷均能默识。由于通经贯史,王淑昭对历代名臣循吏的是非成败、各方地利人情的虚实变化几乎谙熟于胸,为她日后帮助丈夫、兄弟辅理政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淑昭的弟弟王企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中了进士,官至江西巡抚。地位显赫,乃恐有失,恳请姐姐入住京师,为其答疑解难。才华出众的王淑昭,每当弟弟王企靖遇难决之事或有重大案件时,必为弟弟指点迷津,使企埥化解难题。弟弟在做刑部侍郎期间,淑昭帮助弟弟判了一个大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许。当企埥跪地禀告康熙皇帝说是姐姐教的时,康熙皇帝惊异王淑昭有此卓识。
至今,《左氏族谱》上还记载着这样的故事:一次上朝时,康熙皇帝心血来潮,命群臣各赋诗一首,诗中要求必须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十、百、千、万的数字,缺一不可,且限时交出,众文臣难以作对,康熙皇帝只好把命题改为次日上朝交稿。这个难题王企靖只好求姐姐淑昭代劳了。王淑昭略一沉思,挥毫写下了一首《思夫诗》,把十三个数字巧妙地用到诗中。诗中写道:
一日思君隔九溪,尺书四六寄辽西。
双双两两闻归雁,五五三三听晓鸡。
万丈悉怅人易老,百千情绪半难齐。
栏杆十二从头数,七八黄莺不住啼。
王企埥将姐姐代写的命题诗跪献给康熙皇帝,大受赞赏,皇帝认为此诗是他命题中的佳作。企靖又把实情禀明,康熙帝说:“满朝文武不及女子,可见女人不可小视”。康熙皇帝当着朝臣封王淑昭为“六宫女师”,并派遣官员带着金帛聘礼来请。王淑昭以自己年老上陈情表辞谢。康熙细览其表许久,答应了她的请求。
王淑昭所著《王太孺人遗稿》1卷,由侄曾孙左元镇录,侄元孙善泰、善溶同校。
值得重书一笔的是,左敬祖次子左印奇之妻王淑昭,乃一代才女。
王淑昭,清初女诗人。清顺治九年(1652)生于河北雄县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王乔栋(1587— 1645),天启五年(1625)进士,为官清正,刚勇不屈,累迁湖广粮储道右参议。李自成起兵,湖广大乱,诸道监司多裹足不前,惟乔栋单骑赴任,巡抚以藩臬以下七印悉数委之。顺治二年(1645)夏,自成据武昌,乔栋时督粮驻兴国,城陷被执,不屈而死。王淑昭外曾祖为赫赫有名的明末民族英雄——孙承宗。
王淑昭父亲王炘(1617—1672),字济似,号晓岩,别号茨庵,明朝举人。诰赠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王炘才华横溢,深受孙承宗的器重,将孙女许配给他。
王淑昭为王炘长女,幼年时从教母亲,深受家庭的熏陶。
左印奇与王淑昭夫妇二人诗文唱和,不乏佳作。为了帮助左印奇考取功名,淑昭一边料理家务,一边辅导丈夫攻读。果然左印奇不负所望,科举成名。左印奇后任广东恩平县令十
三年,后复补河南涉县令,都有夫人辅佐其侧,斟酌佐理。在执政期间,左印奇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墓志铭》中曰:左印奇在涉十三年,一直到老病逝于任上,任期之长堪称涉县之最,吏咨极佳,当地百姓颂之“称循良者,辄屈一指”。淑昭率子扶柩离涉之日,卧辙哭送者数千人”的场面。清康熙五十三 年(1714)《涉县志》卷八中这样写道:“左印奇,河间人,由贡生知涉,俭以持己,宽以治民,安康流亡,劝农课士,修葺文庙,告致之后士民德之,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黄泽详允入名宦祠”。
王淑昭自经史子集以及杂录琐记,无不毕览,尤其究心二十一史,逐卷均能默识。由于通经贯史,王淑昭对历代名臣循吏的是非成败、各方地利人情的虚实变化几乎谙熟于胸,为她日后帮助丈夫、兄弟辅理政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淑昭的弟弟王企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中了进士,官至江西巡抚。地位显赫,乃恐有失,恳请姐姐入住京师,为其答疑解难。才华出众的王淑昭,每当弟弟王企靖遇难决之事或有重大案件时,必为弟弟指点迷津,使企埥化解难题。弟弟在做刑部侍郎期间,淑昭帮助弟弟判了一个大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许。当企埥跪地禀告康熙皇帝说是姐姐教的时,康熙皇帝惊异王淑昭有此卓识。
至今,《左氏族谱》上还记载着这样的故事:一次上朝时,康熙皇帝心血来潮,命群臣各赋诗一首,诗中要求必须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十、百、千、万的数字,缺一不可,且限时交出,众文臣难以作对,康熙皇帝只好把命题改为次日上朝交稿。这个难题王企靖只好求姐姐淑昭代劳了。王淑昭略一沉思,挥毫写下了一首《思夫诗》,把十三个数字巧妙地用到诗中。诗中写道:
一日思君隔九溪,尺书四六寄辽西。
双双两两闻归雁,五五三三听晓鸡。
万丈悉怅人易老,百千情绪半难齐。
栏杆十二从头数,七八黄莺不住啼。
王企埥将姐姐代写的命题诗跪献给康熙皇帝,大受赞赏,皇帝认为此诗是他命题中的佳作。企靖又把实情禀明,康熙帝说:“满朝文武不及女子,可见女人不可小视”。康熙皇帝当着朝臣封王淑昭为“六宫女师”,并派遣官员带着金帛聘礼来请。王淑昭以自己年老上陈情表辞谢。康熙细览其表许久,答应了她的请求。
王淑昭所著《王太孺人遗稿》1卷,由侄曾孙左元镇录,侄元孙善泰、善溶同校。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