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巧手裁衣袂 裙裾舞翩跹



从开始制作第一件衣服至今,四年来,王芙蓉已经做了一百多件衣服。一件衣服从画图设计开始,到打板、剪裁,甚至染色,都是她一个人完成。这样的忙碌,让33岁的王芙蓉十分享受。
初试汉服创新课堂获好评
还是在读研究生期间,王芙蓉就接触到中国服装的历史,并被传统服饰所吸引,渐渐地她从一个留着短发的朋克女孩,变成一个长发飘飘、裙摆随风摆动的少女。
到湖北理工学院任教后,王芙蓉主教中国服装史。当讲到中国古代服装那些独特的工艺和繁杂的细节时,她只能找来各种图片让学生们了解。但缺乏直观的感受,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012年的一天,王芙蓉灵机一动,何不自己把这些衣服做出来,给学生们看呢?于是,她花了两天时间,做出了一件长衫。当她把这件衣服拿到课堂上,有学生提议说:“老师穿上这件衣服肯定特别好看!”真还别说,王芙蓉穿上自己做的那件白底绿花的对襟长袍,里面搭配着白色的交领内衬和黑色长裙,整个人显得端庄典雅,学生们都夸她真好看。
除了这件有汉服元素的长衫之外,王芙蓉也开始尝试做其他朝代的服饰,宋朝、清朝等朝代都有涉及。同时,为了配合这些衣服,王芙蓉在头饰、项链、鞋子等配饰上花费了颇多心思。
“但我不会完全照搬古代服饰,而是会选取其中的一些元素经过改良。”从最初的宽大长衫,到后来的收腰套裙,王芙蓉做出来的衣服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备受追捧追寻内心想法
渐渐地,王芙蓉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如果不仅仅穿这些衣服来给学生上课,而是平时也穿着出门,会不会也很别致呢?
虽然心里很想这么做,但王芙蓉犹豫了好久才有勇气跨出这一步。还记得第一次穿上自己做的衣服出门时,她的心里充满了忐忑。一路上,她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回头率超高。
当然也会碰到不理解的人。“我每次回家,小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有门口的保安都在身后议论,还以为我是演戏回来的。”面对这样议论,王芙蓉哭笑不得。但她觉得自己喜欢的,就值得坚持。慢慢适应了之后,她就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了。“除了运动之外,不管是上课、逛街还是跟朋友聚会,我都穿自己做的衣服。一年下来,节约不少服装费呢。”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身旁的女子看中了王芙蓉手提的包包,想花钱买下来。这让王芙蓉大感意外,“没想到还有人会喜欢。”此后,在街上询问的人,和请她帮忙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但她并不愿意用自己的手工成果去换取金钱。“我穿这些衣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每一件衣服,我都很珍惜。”王芙蓉说。
简单易做传播服饰文化
每次去云南、贵州等地采风时,王芙蓉总会去大街小巷淘各种宝贝:古老的绣片,独特的布料……然后将这些元素,经过改良,设计出别具特色又不失原本韵味的衣服。
原本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特别得累赘,一条裙子就有几斤重,平日里根本无法穿出去。王芙蓉干脆将绣片缝在自己做的裙子上,搭配一件轻薄的粉色上衣,不仅样式简洁,还突出了原本的民族风,腰带的设计更显得纤秾合度。不少朋友都向王芙蓉借这样的衣服出去拍照,在朋友圈掀起了一股热潮。
没有基础的普通爱好者,能尝试着自己做衣服吗?
王芙蓉觉得完全可以:“只要会用缝纫机,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她介绍说,她做的衣服都是把裁剪好的布拼合在一起,没有复杂的工艺。“例如一件上衣,先把前后的衣领、袖口裁剪后,然后前后一拼就可以啦。三块布拼起来,做出点褶皱,再加根腰带,一条半身裙就完成了。”
王芙蓉制作的服装有个特点,样式简洁,大多通过色彩来突出韵味。而且她基本上不会用到拉链、扣子等金属元素,只是用衣带来固定。“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服饰,应该是柔软的,和现代时装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四维美。”一阵微风拂过,裙裾飘飘,种种变化比现代时装要多得多。而飘带就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神韵,所谓“吴带当风”莫过于此。“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并喜欢这些服饰。”王芙蓉说。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