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在他身后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2005 年,他所在QC 小组被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评为河北冶金系统优秀QC 小组;2006 年至2008 年连续荣获河钢宣钢青年创效能手、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 年至2011 年连续被河钢宣钢评为设备管理先进个人;2009 年荣获河钢宣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他参与完成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材料精细化管理》获河钢宣钢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3 年被评为河钢宣钢ERP 系统建设先进个人;2014 年,他参与设计研发了《铁路轨道可调联接结构》获国家专利证书。
自打王金鑫从事了设备管理工作后,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岗位。用他的话说,“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作为一名党员,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不干出成绩来。”实践证明,他在这个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岗位上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谈到自己的工作,王金鑫总是一脸诚恳:“可说的太多了,不过都是份内的事。”确实,大到一台车辆,小到一个转车盘、一个电动葫芦,数以百计的铁路设备的运行情况他都必须完全掌握,每天与技术人员开会,讨论安排隔天的修理计划……他常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正因如此,他始终奋战在设备检修第一线,天天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的手机总是24 小时随时待命,他早已习惯半夜接到调度打来事故抢修的电话,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都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抢修。
有一次,王金鑫刚回到家就接到调度电话:“25 线有车辆脱轨,赶快来!”25线是河钢宣钢原料场最重要的一条线,发生任何事故都将影响进厂外粉卸车及路车外挂装材,导致公司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事不宜迟,王金鑫顾不上吃晚饭,立刻驱车赶到现场。听过现场人员描述情况后,他开始查找事故原因,凭着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王金鑫马上发现了问题,原来是由于清理道沿时铲车齿用力过猛把铁轨顶弯而导致的脱轨。“必须更换这段铁轨,我们先把车皮归位,然后再把道上的车辆从这段两边分开,腾出这段路轨来进行更换。”王金鑫果断给出了抢修方案。处理完事故,已经是晚上11 点了,当看着一节节车辆缓缓前行,当耳边再次响起翻车机“轰隆隆”的作业声,王金鑫这才松了一口气。
设备运行中出现突发事故在王金鑫看来已是家常便饭,虽然很多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他总是能够妥善处理,这完全归功于他的责任心。也正是因此,王金鑫却对家人欠了很多“债”。王金鑫的爱人说:“家对于他来说就像旅店、驿站。”不久前,王金鑫的女儿过生日,反复请求他为自己下厨烹调一次生日宴。王金鑫说:“闺女,放心,老爸保证完成任务。”从未下过厨的他,做出来的饭菜可想而知,但是,爱人和女儿却吃得格外香甜。王金鑫的家不足80㎡,但要让他说出什么东西摆放在哪,他定是抓耳挠腮;可提起比自己家大数十倍的工作辖区,就连每一个角落上有什么设备他都了如指掌。
“ 管啥就得对啥负责!”王金鑫对待辖区的设备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材料备件是单位成本消耗的大户,因此设备管理工作非常容易得罪人,他也常常因为坚持原则而被人奚落,但他对待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依旧认真履行着设备管理的职责。2016年在公司大幅压缩成本费用指标的情况下,他组织职工献计献策,多措并举挖潜增效,仅上半年就节约材料备件费用231 万元。
王金鑫,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在设备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他满怀激情、对事业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灿烂的人生。(张立国)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