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王桂林祠


桂林村王氏乃属琅琊王氏,是开闽王王审知从弟、福州守城都督王彦复(文光)之后,其开基始祖寿公之子畴德公、号十六府君,选择了这块群山列帐、龙虎环护,桂树飘香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繁衍子孙后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位于穆阳溪的下游,现人口近万,是福安市最大的行政村。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终日长流不息的穆水如同一条玉带绕村而下与啸溪汇聚成一体,两岸桃林果树四季飘香,宛如世外桃源。村内十八曲的螺形路别具一格,众多现存的古民房鳞次栉比,交错有序,富有特色。该村共设有上下两个城门,上城门现已撤除,下城门则保存完整,上书“巩固崇垣”四个大字;村中还有千年樟、榕抱樟、五帝泉、蘑菇榕、明镜潭等十八景,景景奇特,尤其是位于村东面凤翔山内的清泉洞结构奇巧,久负盛名。该洞以一整块形似虾蟆的的巨石为顶,不施片瓦,形成一个天然殿宇,洞宽9米,深32米,内可容纳500多人。洞中有洞,一线泉水潆洞流出,水流清清,水声汩汩。现居台湾的闽侯人金振庭先生在1942年到此游览时曾留下石刻诗文:“险戏万石山,吁嗟行路难,玄穹如有锡,饷此一泉寒”。清泉洞的母体——凤翔山纵横10多公里,古木参天,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凤铣斗山巅有一仙宫,宫门耸立一块岩石,形似地藏菩萨佛帽,旁有一石凌空而昂起,犹如空中菩萨谈经。此山还有观音说法石、仙人下棋石、双凤朝阳石、金龟出洞石、龙争虎斗石、水帘洞口石、坐井观天石等,形象逼真,令人陡增野趣。登临此境,便有飘飘然羽化成仙之感觉。清泉洞自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由乡秀才王贡献开辟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为之题诗作画,有《清泉诗集》应世。《福建名胜古迹辞典》有专门介绍。此外,村的四周群山环抱,有天龙山,有狮子峰,有禄马峰等,具有千亩杂木生态林、万亩林场等,真是到处树木葱茏,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王彦复造像
桂林村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曾孕育过湖广茶陵州知州王九韶公;出过同治年间丙子科武举人王裕明前辈;有与周恩来总理同学的法国里昂大学法学博士,闽东第一个加入中共党组织(1921年入党)的王骏声同志;有曾经参与国家原子弹、火箭研究的师级干部王祖如先生等,改革开放后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企业家。桂林村还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革命老前辈粟裕、曾志、叶飞、任铁锋、陈挺等都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斗争。当粟裕带领的红军部队进攻穆阳时,受溪流阻挡,无法通过,当地群众就不顾自家利益以及个人安危,踊跃捐献木料,撤下自己的门板、屋料,配合红军抢搭浮桥,使红军渡过障碍,顺利地攻克了穆阳。当时粟裕曾感动地许下诺言,待到全国解放以后,一定为桂林村群众建一座红军桥。如今该桥已穿越南北,成为一座重要交通要道。
桂林村具有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民国时期,该村群众即献出王祠用于开办福安师范附小;新中国成立后,又将王祠用于办小学。1997年,村中又无偿献出了螺峰山26亩山地供穆云中心小学建设新校舍。同时村里还设立有教育基金会,专门奖励考入大学的桂林籍农家子弟。
桂林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正月十三桂林王氏都举办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节,祠堂盛装打扮,红灯高悬,让全族宗亲欢聚一堂、同歌盛世、缅怀祖先、共度新春佳节。特别是迎春接福的踩街活动,万人空巷气势恢宏,王氏宗亲运用多种热闹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来恭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彰显了桂林王氏共筑和谐、兴旺发达的望族气派。
桂林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建而成的防洪堤,正把下湖沿变成投资开发的热土。同时,这里还是闽东最大最早的茶叶市场所在地,茶叶市场最兴旺时,年交易茶叶达12万担,交易额超亿元,给当地税收收入、农民再就业等都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并还带动了餐饮、住宿、运输等大发展。如今村中的新旧茶叶初、精制厂仍有几十间。很多村民兄弟还把茶庄开到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青岛等地。而且又吸引周边的农民下山,建成了福安市西部第一条商贸街,如今桂林王族正不断开拓视野,展望未来,营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