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闽王桂林祠

2016-07-14 15:33:00来源:泉州开闽三王文保中心

打印 字号: T|T
    福建省桂林王彦复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地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白云山下的福安市穆云乡。桂林王氏是全省屈指可数的王氏望族之一,2014年秋,闽王桂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词坐落于桂林城门口,坐西向东,因其后面有一座形似田螺的螺峰山,故俗称螺峰王祠。该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已酉年(1609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后焚于火,至清朝光绪22年(1896年)乃迁址重建。整个祠堂面阔23.2米,八柱七开间,进深79.2米,建筑面积1821平方米,主体建筑依次为厅楼、戏台、祠厅、神龛、后坛,门楼至祖堂每座之间天井踏跺相连,逐进而高。屋面依次为牌楼式,歇山顶,悬山顶,屋脊底下均施角鱼,有腰檐、牌楼、戏台、祖堂、均施藻井,廊檐以三跳插拱挑标为主,设垂檐柱饰木雕垂灯。祖堂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主脊施灰雕龙凤花草彩绘。具有鲜明的清后期祠堂建筑特色,主体建筑规模宏大,造工精巧,保护较为完好。尤以木雕艺术为突出,集民间建筑之大成,为研究晚清时期闽东一带祠雕艺术提供了实例。祠堂正门上镶有“闽王桂林祠”字样,上方还有“状元及第”等字样,祠堂内现存有明代天启皇帝颁发的圣旨一道。同时该祠祖风广被,不但祖地兴旺发达,外迁的子孙也福运相随,如今徙居在周宁的500多个上桂林王氏宗亲中,就有200多人在全国各地创业,佳话频传!
   桂林村王氏乃属琅琊王氏,是开闽王王审知从弟、福州守城都督王彦复(文光)之后,其开基始祖寿公之子畴德公、号十六府君,选择了这块群山列帐、龙虎环护,桂树飘香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繁衍子孙后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位于穆阳溪的下游,现人口近万,是福安市最大的行政村。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终日长流不息的穆水如同一条玉带绕村而下与啸溪汇聚成一体,两岸桃林果树四季飘香,宛如世外桃源。村内十八曲的螺形路别具一格,众多现存的古民房鳞次栉比,交错有序,富有特色。该村共设有上下两个城门,上城门现已撤除,下城门则保存完整,上书“巩固崇垣”四个大字;村中还有千年樟、榕抱樟、五帝泉、蘑菇榕、明镜潭等十八景,景景奇特,尤其是位于村东面凤翔山内的清泉洞结构奇巧,久负盛名。该洞以一整块形似虾蟆的的巨石为顶,不施片瓦,形成一个天然殿宇,洞宽9米,深32米,内可容纳500多人。洞中有洞,一线泉水潆洞流出,水流清清,水声汩汩。现居台湾的闽侯人金振庭先生在1942年到此游览时曾留下石刻诗文:“险戏万石山,吁嗟行路难,玄穹如有锡,饷此一泉寒”。清泉洞的母体——凤翔山纵横10多公里,古木参天,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凤铣斗山巅有一仙宫,宫门耸立一块岩石,形似地藏菩萨佛帽,旁有一石凌空而昂起,犹如空中菩萨谈经。此山还有观音说法石、仙人下棋石、双凤朝阳石、金龟出洞石、龙争虎斗石、水帘洞口石、坐井观天石等,形象逼真,令人陡增野趣。登临此境,便有飘飘然羽化成仙之感觉。清泉洞自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由乡秀才王贡献开辟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为之题诗作画,有《清泉诗集》应世。《福建名胜古迹辞典》有专门介绍。此外,村的四周群山环抱,有天龙山,有狮子峰,有禄马峰等,具有千亩杂木生态林、万亩林场等,真是到处树木葱茏,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王彦复造像
    桂林村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曾孕育过湖广茶陵州知州王九韶公;出过同治年间丙子科武举人王裕明前辈;有与周恩来总理同学的法国里昂大学法学博士,闽东第一个加入中共党组织(1921年入党)的王骏声同志;有曾经参与国家原子弹、火箭研究的师级干部王祖如先生等,改革开放后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企业家。
    桂林村还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革命老前辈粟裕、曾志、叶飞、任铁锋、陈挺等都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斗争。当粟裕带领的红军部队进攻穆阳时,受溪流阻挡,无法通过,当地群众就不顾自家利益以及个人安危,踊跃捐献木料,撤下自己的门板、屋料,配合红军抢搭浮桥,使红军渡过障碍,顺利地攻克了穆阳。当时粟裕曾感动地许下诺言,待到全国解放以后,一定为桂林村群众建一座红军桥。如今该桥已穿越南北,成为一座重要交通要道。
    桂林村具有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民国时期,该村群众即献出王祠用于开办福安师范附小;新中国成立后,又将王祠用于办小学。1997年,村中又无偿献出了螺峰山26亩山地供穆云中心小学建设新校舍。同时村里还设立有教育基金会,专门奖励考入大学的桂林籍农家子弟。
    桂林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正月十三桂林王氏都举办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节,祠堂盛装打扮,红灯高悬,让全族宗亲欢聚一堂、同歌盛世、缅怀祖先、共度新春佳节。特别是迎春接福的踩街活动,万人空巷气势恢宏,王氏宗亲运用多种热闹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来恭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彰显了桂林王氏共筑和谐、兴旺发达的望族气派。   
    桂林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建而成的防洪堤,正把下湖沿变成投资开发的热土。同时,这里还是闽东最大最早的茶叶市场所在地,茶叶市场最兴旺时,年交易茶叶达12万担,交易额超亿元,给当地税收收入、农民再就业等都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并还带动了餐饮、住宿、运输等大发展。如今村中的新旧茶叶初、精制厂仍有几十间。很多村民兄弟还把茶庄开到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青岛等地。而且又吸引周边的农民下山,建成了福安市西部第一条商贸街,如今桂林王族正不断开拓视野,展望未来,营造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