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斑:我们想刻画一个乡下书生走上天安门的传奇

出演毛泽东 一改过往“大少爷专业户”的养尊处优
停留在像与不像是70年代的审美,更是对一个特型演员的评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中的这两句,感叹的就是家中多位亲人为革命的牺牲。此次《毛泽东三兄弟》截取的是毛氏三兄弟从如何走出韶山冲到重庆谈判的历史横断面,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和思想形成的阶段。拍摄前,王斑查阅了大量中外史料,唯独没看任何影像,“1945年之前,毛泽东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年轻人应该经历的,他是一个兄长、一个儿子、一个丈夫。我不想模仿别人的理解,这是一个戏剧演员的释放。”于是,无论是选择王斑的剧组还是王斑本人,都没有将形似作为终极诉求。“停留在像与不像已经是70年代的审美,更是对一个特型演员的评价。”电视剧中在化妆上着重的是眼睛的深邃,除了粘上一颗痣,整体造型很自然,台词也没有选择湖南话,而是偏重语言的乐感,“因为毛主席不仅写诗,还爱唱戏,没事就会哼一段《空城计》。”
将主席生活中行走坐卧的习惯用在点睛的地方
《哈姆雷特》、《雷雨》、《北京人》、《我们的荆轲》,王斑在话剧舞台的角色大都是没担当或曾经没担当,但在影视上却常演军人硬汉。帅曾经是他的苦恼,“演员的最高境界是一杯白水,可以白描”,但王斑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让大家关注到他的才华。从三年多以前,王斑一句“我来演”的玩笑话,到拍摄后期毛泽东嫡孙毛新宇看到他也会开玩笑说“我爷爷来了”。演伟人,观众不会评价演员演得好与不好,只会说像与不像,虽然不苛求外形的一致,但王斑却将毛主席生活中的一些习惯用在点睛的地方。“不是去模仿他的行走坐卧,如果仅仅是飘过,那很好演,要落地更要有态度,要通过这些细节看到其人生的大格局,所以这些行为也需要取舍,需要去设计,更要不着痕迹。”
每次拍完一段,王斑都会问工作人员,从普通人的角度是否能领会含义
片中大段的独白王斑着实下了不少工夫,但不是花力气背,而是把大道理百姓化,每次拍完一段,王斑都会问旁边的工作人员,从普通人的角度是否能领会这种政论体独白的含义。“只有自己口舌生香才能让人垂涎三尺。”剧中,无论是为熟睡的孩子打蚊子还是面对杨开慧的死,王斑都有很多自己的处理,而这些情感的依托又都是主席诗词。“他的风范与才情通过他的诗得以展现,他的诗放在今天其实就是他的‘博客’,每次更新都是彼时心境的映照。他既是平实青年,是光着脚走上天安门的泥腿子,又是农民秀才,有着书生意气,从小就立志做个奇男子,他的心在天边外,所以他的境界是‘无处不青山’。但他又是农民的儿子,会大口吃辣椒,吃完饭会下意识地用手抹嘴,他很有亲和力,但脾气也很大,不过一个有作为的人性格上一定是有瑕疵的,他有时代的局限性,可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演完毛泽东,不仅能背《共产党宣言》,更能透彻分析“农民运动”
提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持久战”,很多人都会对这些红色命题有距离,但王斑不仅能背《共产党宣言》,更能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做透彻的分析。“我不是装大尾巴狼,我不做大好青年我做什么?演这个戏对我来讲是一个提升,年轻时的发愿很多人都有,但我们太容易放弃,可主席是有大智慧的人。”播出后,有评价说王斑的表演是“史上最帅毛泽东”,对此他并不介意,“我最怕演成双眼皮的壳子,希望演出他的思想和大格局。”于是拍摄中,由于正逢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王斑为了怕胸口出汗沾湿衣衫,每天都会在胸前裹上保鲜膜。连群众演员都中暑摔倒他仍旧一直坚持。“我们的创作者有时老写辉煌史诗,但我们想刻画的是一个说着一口湘潭话的乡下书生走上天安门的传奇。”文/本报记者 郭佳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