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典故看王家的牛叉
前天披露,山东琅琊王氏因六字家训,男女人才辈出,共有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因为实在是太多,不能都列举出来,有的也是相当于那个级别,叫法称谓不同。
话说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到底有多少牛人,今天在此略作介绍。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这是因为,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度,平民百姓通过考试,有了上升通道,士族不再是必然的上层代表,势力受到了消减,可见,机会公平是何等重要。
琅琊郡,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
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
琅邪王氏代表人物 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 地 位 ,士族领袖
秦汉时期代表人物:
王翦、王贲父子是秦灭六国的关键人物
除了韩以外其余五国齐、楚、燕、赵国、魏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
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王氏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皆受封列侯。
魏晋时期代表人物: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末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东晋时期代表人物: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南北朝时期王家情况:
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秦朝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
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之后王家走向:
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这几个要是与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真是沧海一粟了。
南朝四大盛门中在唐朝能持续繁盛的实际上只剩下兰陵萧氏了,其中没落得最彻底的当是陈郡谢氏,在唐朝,陈郡谢氏竟无一人出任过宰相!
始祖考证:
琅琊王氏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
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西汉昭、宣时期,王元四世孙博士、谏议大夫王吉始家皋虞,后徒临沂都乡南仁里,成为于史可考的琅琊郡临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王姓为中华大姓,各地的祠堂也是显赫,王家名人也太多了
仅从与王家有关的成语,就知王家有多么牛逼。
与王家有关的成语典故——
弹冠相庆
汉代的王吉(字子阳)和贡禹是知心好朋友,人们说:“王吉做官了,贡禹也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入仕为官了”。后来用这个典故指准备做官或者将会得到官员的举荐。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琳琅满目
琅琊王氏是魏晋时最著名的美男家族。成语“琳琅满目”最早出处,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还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在另个屋子,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他对人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
宁馨儿
王衍容貌俊美,风采出众。小时候去拜访山涛,山涛不觉赞叹:“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哪个不起眼的老太婆,竟生下如此标致的孩子。后来,“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阿堵物
王衍很不爱财,不爱财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他老婆郭氏贪财如命,他虽然不加干涉,却也非常反感,于是:决口不提一个钱字。某天他老婆好奇心大炽,决心拿老公作个试验。一天,趁王衍睡熟,她让奴婢把钱撒了王衍一卧室,起床后王衍怎么也绕不开,只好大叫:把阿堵物拿开!
情有独钟
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清谈误国
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王衍只是当时的清谈名士而已,他只是当时晋朝官场的一个代表。
信口雌黄
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
楚囚相对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一些贵族及大臣每当天气晴朗时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武城侯周凯发感慨引发大家都哭了起来,丞相王导说要收复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
击碎唾壶
王敦虽然身入军营,却不改高雅本性。他时常招聚文人雅士,浅酌清唱,抒怀咏志。酒过三巡之后,他便纵情高歌魏武名篇,难抑心中激情,手中的玉如意不由自主地击打着身旁的唾壶,为自己的歌声敲出相宜的节拍。因为他常常如此激情地歌唱,他家中唾壶的边口全都残破不齐。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举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王导诣台待罪,刘隗劝元帝诛灭王家,周顗为王导仗义执言,而王导不知此事。王敦入石头城放纵士卒劫掠,王敦问王导周顗何如?王导没回答,遂为王敦所杀。事后王导看见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江左夷吾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是,江左营建始尔,纲纪为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惧,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东床佳婿
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吃饭的,好像没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因此后来也称女婿为东床。
入木三分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话说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到底有多少牛人,今天在此略作介绍。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这是因为,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度,平民百姓通过考试,有了上升通道,士族不再是必然的上层代表,势力受到了消减,可见,机会公平是何等重要。

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
琅邪王氏代表人物 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 地 位 ,士族领袖
秦汉时期代表人物:
王翦、王贲父子是秦灭六国的关键人物
除了韩以外其余五国齐、楚、燕、赵国、魏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
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王氏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皆受封列侯。
魏晋时期代表人物: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末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南北朝时期王家情况:
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秦朝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
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这几个要是与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真是沧海一粟了。
南朝四大盛门中在唐朝能持续繁盛的实际上只剩下兰陵萧氏了,其中没落得最彻底的当是陈郡谢氏,在唐朝,陈郡谢氏竟无一人出任过宰相!
始祖考证:
琅琊王氏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
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西汉昭、宣时期,王元四世孙博士、谏议大夫王吉始家皋虞,后徒临沂都乡南仁里,成为于史可考的琅琊郡临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王姓为中华大姓,各地的祠堂也是显赫,王家名人也太多了
仅从与王家有关的成语,就知王家有多么牛逼。

弹冠相庆
汉代的王吉(字子阳)和贡禹是知心好朋友,人们说:“王吉做官了,贡禹也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入仕为官了”。后来用这个典故指准备做官或者将会得到官员的举荐。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琳琅满目
琅琊王氏是魏晋时最著名的美男家族。成语“琳琅满目”最早出处,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还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在另个屋子,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他对人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
宁馨儿
王衍容貌俊美,风采出众。小时候去拜访山涛,山涛不觉赞叹:“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哪个不起眼的老太婆,竟生下如此标致的孩子。后来,“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阿堵物
王衍很不爱财,不爱财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他老婆郭氏贪财如命,他虽然不加干涉,却也非常反感,于是:决口不提一个钱字。某天他老婆好奇心大炽,决心拿老公作个试验。一天,趁王衍睡熟,她让奴婢把钱撒了王衍一卧室,起床后王衍怎么也绕不开,只好大叫:把阿堵物拿开!
情有独钟
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清谈误国
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王衍只是当时的清谈名士而已,他只是当时晋朝官场的一个代表。
信口雌黄
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

楚囚相对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一些贵族及大臣每当天气晴朗时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武城侯周凯发感慨引发大家都哭了起来,丞相王导说要收复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
击碎唾壶
王敦虽然身入军营,却不改高雅本性。他时常招聚文人雅士,浅酌清唱,抒怀咏志。酒过三巡之后,他便纵情高歌魏武名篇,难抑心中激情,手中的玉如意不由自主地击打着身旁的唾壶,为自己的歌声敲出相宜的节拍。因为他常常如此激情地歌唱,他家中唾壶的边口全都残破不齐。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举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王导诣台待罪,刘隗劝元帝诛灭王家,周顗为王导仗义执言,而王导不知此事。王敦入石头城放纵士卒劫掠,王敦问王导周顗何如?王导没回答,遂为王敦所杀。事后王导看见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是,江左营建始尔,纲纪为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惧,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东床佳婿
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吃饭的,好像没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因此后来也称女婿为东床。
入木三分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