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唯:徽州小巷隐约讲述的繁华旧事


王唯唯
徽州小巷,像一部收藏了几代的水墨长卷。深冬的阳光,无声无息,软糯地很,绵绵地贴在了花岗岩条石铺成的巷道上。静谧的老屋、沧桑的祠堂、空寂的小巷,像牌坊上的雕刻一样凝重,又像从深巷升起的炊烟一样虚幻。那隐藏在小巷深处的木栏石雕、楹联匾额,以及泛着包浆黝光的庭间摆设,无不昭示着古徽州曾经拥有的文明与辉煌。
小巷深深,隐约讲着一些繁华旧事:多少人和事在历史的云水烟雾中逐渐地发黄发灰,然后淡去,只有墙壁上蔓延的青藤,马头墙上萋萋的青草,还在年复一年地青翠。
有着“八卦村”之誉的呈坎有99条小巷。一条连着一条,一条衔着一条,像是历史与生命的脉络,息息相通。穿行其间,仿若在一个迷宫里,然而也正是这种捉迷藏式的行走,让这个村落更具浓厚的神秘感。
我惊觉于小巷的静,那是一种静到骨髓静到灵魂的静,在她的静中藏匿着一种绝世独立的愉悦和神秘。那些错落有致的屋舍正在享受经久的阳光,她们屏气凝神,不着一词,尽显端庄。
在一条幽深的小巷口,斑驳的粉墙里传来一两声碗筷的碰击声,那是妈妈在吆喝顽皮的孩子不规矩吃饭时,发出的声音。我听出了那份来自家的温情。
被喻为“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没有那么多小巷。
宏村的小巷由青石板铺成,两边是高耸的山墙,扶上去有一股透心的凉直侵指尖。经历这许多的风吹雨打,墙上的石灰有的已剥落。想到黄梅戏《徽州女人》。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雕梁画栋、饰窗镂门后面,有多少悲欢离合?徽商常年在外面奔波,甚至一去数十年不归,留下家人翘首远盼,朝看雀喜夜卜灯花。当地有一句谚语:“一世夫妻三年半”,离多聚少的感情生活在古徽州造就了数以千计的贞节牌坊。
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在南屏村小巷流连。
南屏村虽是弹丸之地,但全村却有300多幢明清古民居,72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小巷。拐弯抹角,在弯弯曲曲的古巷中穿行,碎了的夕阳就那样斑驳地洒在深巷的青石径上,像碎花的丝绸,朦胧地铺了一地。
在一条小巷弯绕处,几枝叫不出名的花从一户人家的矮墙上探出头来,微风轻轻,落花细细。一位白发的婆婆坐在门前的木凳上,眯着眼假寐。她的脚下卧着一只白花小狗,一双眼睛正警惕地看着我。小巷深处传来婉转的笛声,笛声绕着翩翩的落花,那一刻,高远的天空,落寞的庭院,静美出一种安逸和幽远。
在南屏,我认识了宫先生。宫先生来自深圳,原是一家文学杂志社的总编辑。2011年,宫先生来南屏旅游,一眼就看中了此地。于是花了60万元买下现在这个老宅。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经过重新装修改造,老宅现在成了一个小小客栈。客栈不大,共三层,客厅两个,客房六间。坐在宫先生自己的会客小屋,我好奇地问宫先生舍得离开深圳来此地吗?宫先生只说了一句“只要愿意,人生原本是可以雅致的。”
徽州到底有多少小巷,没人能回答上来。徽州的小巷年代有多久,估计还是没人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在徽州这块土地上沉睡了几个世纪,或更久远,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平平仄仄之后,才有了今日从容自信的悠悠远远,能够坦然接受世人垂询的目光。
有人说,小巷是繁华浮世里的世外桃源。在小巷里走久了,会心生一种遗世的感觉。尘世与喧嚣不是心的最终归宿。放下虚荣和浮躁,优雅从容,气定神闲,也许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生活。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