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三王纪念堂刊物·“三王”史迹篇2
三王开闽史事述略
闽国的兴起,始于王潮的发轫,而盛于王审知的发扬光大;及其衰也,却出于子孙的睨墙。公十则记述。一、扶母投军
当“黄巢之乱”势于燎原之日,各地豪强纷起,屠户王绪与妹夫刘行全,倡议寿州,聚众五百猛;继陷光州,擁兵逾万人,因闻固始县佐王潮及审郢、审知有才气雄名,挟之为军正。旋王绪为秦宗权所迫,不得以率部渡江,转江淮经江西人福建。途次漳州,王绪以路险粮少,令军中不得老弱自随,犯者皆斩。王潮兄弟,扶母徐氏偕行,王绪责其兄弟说:“军皆有法,未有无法之军,汝等抗命而不诛,是无法也。”王氏兄弟说:“人皆有母,未有无母之人,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至此,军中将校俱为跪请,迫于群情,始免于难。既陷汀州,又入漳州,兵至南安,即为福建观察使陈岩的援兵所阻,以双方交绥的结果,陈岩中伏受擒,审知以其官公正,纵之归去。奠立了王氏兄弟与陈岩的友谊关系。
二、审知拜剑
孰料一波甫平,一波又起。王绪赋性多疑,听相卜者之言,谓“军中有王者气”,于是军中之魁梧而有才略的,俱被斩以立威,由是人人自危。王氏兄弟,自是被注视的目标。军以次南安,王潮说其前锋将校:“吾等弃坟墓、别妻子而举义,今绪既多疑,将校之有才华者必死,我等既朝不保夕,况欲图成事哉!”众皆相抱而哭,乃选出壮士数十,埋伏于竹间,一伺绪至,倶跃出而擒之,囚于军中。 ,
王绪既受擒,一时军中无主,众以刘行全乃当初寿春发难者之一,欲立以为首,刘行全坚辞说:“生我者潮也,请以为主。”于是王潮乃除剑插地,祝曰:“剑三动者,吾等以为主。”到了王审知拜剑,剑竟三拜三升,众皆惊异,即欲立为首。但审知却本其孝友天性,推请其长兄居首,彼为副。
三、泉州锄暴
当军次沙县,便有泉绅张延鲁暨诸宿老,痛诉泉州剌史廖彦若暴政虐民,敬备牛酒,为民请命。王潮激于大义,乃引兵围攻泉州。城破,彦若伏诛。全邑父老,倾城出迎,箪食壶浆,盛况空前!潮派使向福建观察使陈岩表示归顺。陈岩对王氏兄弟,早就有了好感,立表王潮为泉州剌史。
王潮既任泉政,俭约爱民,招怀离散,轻赋劝农,与民更始。尤其是兴文学,筑子城,修道路,建佛寺,男耕女织,足食足兵。他处犹鼙鼓鼎沸,而泉州却一片升平。
四、进军福州
王氏兄弟的文治武功,受到观察使陈岩的赏识,当陈岩病危之时,便遣使召王潮,欲授以军政。可是,潮未至而岩先逝;其妻弟范晖自称留后,发兵拒王潮。潮以从弟王彦復为都统,三弟审知为都监,领军攻福州,经年不下。迨至城中粮尽、範晖才弃城出逃,终为部下所诛。王潮收福州,朝廷授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使。到了乾宁三年(8%年)九月,王潮始受命为威武军节度使。而泉州剌史委弟王审郢。便以泉州施政的心得,推而广之于全闽。人心归向,群乱平息。汀、建二州归顺,遂开统一之局。
翌年十二年,王潮病笃,弟审知继分数线。盖五代之世,群雄割据,非贤君当国,实无以安邦。王潮捨其子而授予审知以军政,自有其远大明睿的眼光。
五、晋封闽王
果然,王审知不负其兄之所托,而奠社稷于磐石之安,他处犹干戈扰攘,而闽独不知兵者亘三十年。盖王审知初任节度使,便遵乃兄遗命,内修德政,外事中枢。也就为了他的孝友德性,忠贞报于国家,仁厚及于百姓,故能使蛮荒之地,一变而为海滨邹鲁。当时就有人劝他独立称帝,彼则哈哈大笑曰:“吾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
唐亡,梁继,梁开平元年(907年)加审知兼侍中。三年(909年),又加检校太师,拜中书令,封闽王。寻进为福州大都督长史,封赐之隆,盛于一时。
六、四门兴学
审知既结束武功,便更注意文治。有名于时的,是他的“四门兴学”。其主旨就在聚书兴教,使民知礼义,从善意如流。无如当时八闽,荒服初辟,民多目不识丁。有进士吴勖的,于观察使陈岩之时,便忆任为别驾,衹因重武不重文,投闲置散,已数载于兹。如今既有发展机会,便为闽王细道昔年常衮兴学的故事;于是四门广设学校,招纳文士,士子既有进身之阶,由铨叙以任官,一时文风大振。同时也由管城丞周启文,设“鳌峰书院”于九仙山,以吴勖为大教授,选拔各方之秀,读书于名山秀水。闽王并按期亲临阅卷,论才授职,八闽读书蔚成风气。
七、设院招贤
尤值得重视的,是当时“招贤院”。盖五代之时,中原多故,而闽独偏安,且奉唐为正阙,是以学士遗老多避乱来依。于是王审邦遣子延彬在南安修文里设“招贤院”,礼纳时贤,一时中原士族,知名的如黄滔、韩渥、徐寅、王滌、崔道融、王标、王拯、杨赞图、王倜、归传懿、翁承赞、杜袭礼等,皆出人于招贤院,遂使蛮荒之区,变成“海滨邹鲁”。史称当时八闽文学之盛,为五代十国文学之冠。
八、海外通商
泉州自唐中期及后期已成著名商港,但急于发展的,王氏认为海外通商,更有助于民生。于是首辟甘棠港,使海舶易于出入,用以招徕海中蕃夷商贾。据“唐会要”所载,天祐元年(904年)六月,福建道佛齐(今苏门答腊)国人朝进奉使都蕃长薄诃粟宁远将军,即由王审知招徕其入朝,而荐授以唐之将军号者。故当时泉、福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手工业产品,如陶瓷器、丝绸、茶叶、铁器等都是外销产品。由于海上贸易,往来顺利,珠宝、药材充斥市场。泉州剌史王延彬,时人称之谓“招宝侍郎”。诸港甚多外舶出人,而肇有宋以后,泉州港口的物盛记录,也是今日南洋群岛,独多闽侨的原因。
九、大兴禅寺
有唐一代,佛教之盛,即以韩愈之忠勇,而欲谏迎佛骨,仍不免贬于潮州;可见当时佛教之来中土,忆构成无可抗拒的压力。更何况统治阶级,欲藉以笼络人心,纷纷派出大员,致力于禅寺的兴建,据《十国春秋》记载,王氏在闽建寺院二百六十七座,最著于时的,莫如雪峰山化城寺与鼓山涌泉寺。雪峰化城寺,为福州三大名山之一,以居有高僧义存。该寺的特点,在于相度层岩叠嶂一形势,凿山建庙,因地立寺,层层相因,形势天成,有“峦岫凿开皆是屋”之胜。鼓山涌泉寺,也是榕城三大名山之一,以峰顶石如鼓而得名。由闽王召来雪峰高僧神晏主持建刹,由山下至山上大殿,计共三千八百石级,全长凡七里,其宏伟可知。法堂之右,有圣箭堂,庭前铁树三株,传即闽王与神晏所植(审知植其一,即开叉者是也)。
十、百世流芳
王审知由威武军节长使,而太保琅琊王,继而晋封为闽王,在位二十九年,享年六十六,谥忠懿王,庙号太祖。噩耗传来,举国哀痛;家家缟素,处处悲号。王府堂设席,寺刹礼忏念经。七终而后,奉安于闽县灵岫乡凤池山(七年之后,移葬于莲花峰)。出殡之日,送葬官民,汹山涌海,俱见王之德政遗爱人间。闽王驾薨之后,犹传五主;直至公元946年,始为南唐所并,立国共六十有一年。当时越王钱镠之主福州时,为仰闽王德政,招就庆城寺街之闽王故第,改建为“忠懿王祠”,并立于竞主撰的“王审知德政碑铭”藉表尊崇。迨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剌史钱昱复奉诏重修,并将其生前二将程斌与孟威,塑像配享,又立钱昱复主撰的“忠懿王碑铭”并额其庙曰:“八闽人祖”‘以表崇敬。历朝以来,俱得修缮;官民祭祀,春秋不绝。至于各邑,或建闽王祠,或立护国尊王庙,或筑王公宫,王公楼等,所在多有,俱见之遗爱人间,百世流芳!
拂如氏之“唐罗城”一咏,可为开闽王的写照。

摘自《八闽之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