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王春普酷爱风筝 被誉为“关东风筝王”

“传统风筝老四样,蝴蝶、蜻蜓、燕子、鹰,‘龙’是风筝的老祖宗”,提起“巨龙”风筝,王春普打开了话匣子。他玩巨龙风筝已有30年了,家里的宝贝就是9条巨龙风筝。
风筝在我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民间传统游戏项目。至于沈阳的风筝起源,据王春普介绍,在清末由一位山东潍坊的风筝艺人童辉带到这里的,为了寄托对远方妻子的思念,他制作出花篮等很多漂亮的风筝,后来就流传了下来。王春普说,在沈阳像他们这样坚持纯手工制作风筝的人已经不多了。手工自制风筝,就是完成风筝“四艺”中的“扎”、“画”和“糊”,这是一个繁杂的过程。首先竹子要自己挑选,“要三四年的成竹,韧性好”。
把竹子刨开后,用酒精灯烤弯,达到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是绑线,线要扎得结实均匀,绝不能过密过厚,否则会影响飞行;最后还要在缎子上画出图案。
王春普说,扎风筝、画风筝、糊风筝、放风筝被称为风筝“四艺”。常年扎风筝,王春普手上磨出了很多老茧。“现在生活在城市的许多人都喜欢放风筝,但没有时间自己做,喜欢去买批量生产的风筝。但实际上,真正的风筝技艺是讲求制作技巧的,有些风筝是中看不中用。我们的风筝虽‘土’但是‘活’。”
自制风筝是一项锻炼意志、考验综合素质的工作。在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中,风筝的制作是对知识面的掌握要求最严格的一项。对于制作者,除了要具备文学、历史、材料、生物等知识外,还须具备娴熟的绘画技巧,甚至木工、车工、油工、画师的活计都得掌握。此外,在潜心钻研风筝起源和发展史的同时,还要吸取国内外各种新式风筝的制作技艺。
这些年来,王春普的大部分工资都投给了风筝,参加比赛、买料、买书,目前他已花了10多万元。一些人对他很不理解,“你做风筝能赚几个钱?”他说:“我一听这话就生气,我花钱花精力“玩”风筝,就图个高兴。”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