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云宽散文作品选登

2016-02-09 18:02:11来源:王云宽

打印 字号: T|T
                                    桂林漓江行
 
     每当和朋友们谈论起祖国的山水姿色,总要引起我对桂林漓江的遐想。“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那清滟滟的江水,那千姿万态的山峦,赢得了“甲天下”的美誉。
去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桂林,与其说去了桂林,还不如说到了人间仙境。清新的空气,芳香的桂花,整齐的楼房,秀丽的风光,如诗,如画,构成了一个奇幻多姿、美妙诱人的世界!桂林,不愧是南疆的翡翠,祖国的明珠。
桂林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有一条令人神往的漓江。到了桂林的第二天,我乘船游览了这条雄伟壮观、山清水秀的风景长廊。面对着翡翠般的群山,脚踏着玉带般的江面,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那一幅幅壮美的景色,使我陶醉在了异样的山光水色之中!
     我曾看见过层波叠浪的长江,游玩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像漓江这样的水。你看它,一百六十华里的江面上,清流湲湲,粼光闪闪,处处荡漾着绫罗绸缎般的波纹。整条江水,绿得蓝中带黑,清得明澈见底,就连江底的红砂白石也看得一清二楚。漓江的水,不愧是透明的水,秀丽的水,走遍天下也难以找到的水。据资料查证,漓江流经石灰岩地区,夹带泥沙很少,水中又含有溶解了的石灰质,能使泥沙和污物凝聚沉淀,所以它含沙量极少,年平均含沙量仅万分之零点六,数值之低,世界少有,真是得天独厚!
     在漓江两岸,更有奇景云集,叫人叹为观止。你看,两岸青山,千峰林立,各种花草树木点缀在陡峭的悬崖上,举目眺望,一片郁郁葱葱。从江中看山景,又是另一番风趣,挺拔秀丽的山峰,倒立江中,山影相接,让人分不清是青山排列在岸边,还是峰峦生长在水中。再看山的姿态,更加奇趣逼真。那象鼻山,好似一头大象,伸长鼻子,正在饱饮江水;那斗鸡山,在东西两岸相向而立,就像两只昂冠振羽、跃跃欲斗的雄鸡。东岸一山,好像翘起尾巴,睁圆了眼睛,西岸一山,竖起冠子,摆出一副拚斗的架势;华山九马,宛如一幅巨大的壁画,用不同的颜色,描画得绘声绘色:峰顶的高头大马,好像在嘶风长啸。下方的银灰色小马,正在低头吃草。还有“先锋马”、“落后马”,有的仰首,有的卧望,有的凌空飞奔,有的回首云天。它们姿态各异,交织成一幅身形逼真的“九马图”。在漓江两岸,类似这样的山,到处可见,数不胜数。漓江的山,真是迷人的山,罕见的山,天公精雕细刻、匠心造化的山!
     饱览桂林山水,使我对祖国“江山如画”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离开桂林很久了,但对漓江山水的怀恋之情,仍时时在我心中滚动着。我要说,“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发表于《巴彦淖尔报》1986年1月19日,《华北人防》2004年第一期,《中国人民防空》2004年第三期。)
 
                               围   猎
 
    到野外去寻找回归自然的感觉,享受原始人类的生活乐趣,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我的这个梦想,在今年的深秋季节里,终于变成了现实。
我和老方、酒鬼、楚塌天、小车司机一行五人,没等太阳露头就驱车赶到了目的地。一下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同于往常看到的野外景观:满目的芦苇白茫茫,星星点点的红柳望不到边,近观流水潺潺,远眺青山影影,风吹草动树叶沙沙响,不知名的鸟儿在歌唱……啊!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我陶醉在了异样的自然景观之中。然而,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观光,而是围猎。于是,我们开始了围猎的准备工作。先展开网片,打开网页,然后用红柳把网支起来,给那些倒霉的野兽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之后,主管这次围猎的老方,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分了工:由一人负责守株待兔,其余四人分别从两侧散开,形成包围的阵势。每人手里拿一根木棍,一边走一边敲打着地上的红柳和芦苇,我们在行动!
    几分钟后,老方怪叫了一声。只见一只野兔从草林中惊起,象短跑运动员撞线那样,一头撞进了网里,成为第一个网中客。为了防止野兔脱网而逃,我们一顿乱棍将它打死。我们的开局是何等的顺利,大家高兴极了,共同为之欢呼!
    我们获得了战利品,热情更加高涨。不一会儿,一只野鸡突然从老方脚下飞起,它的动作是那样急促,翅膀拍打着野草发出悲哀的响声。然而,它和那只野兔一样,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老方是我们中间最好的猎手,只见他眼急手快,将手中的棍子飞起,正好打在野鸡的身上,棍子和野鸡一同从空中掉下来。
    我们如此残忍,不放过每一个猎物。但到后来,又碰见几只聪明的兔子,它们与我们周旋,想方设法避开我们的视线,使我们感到围猎十分艰难。等到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除了开始得到一兔一鸡以外,再一无所获。这时,已是残阳如血,我们以虎头蛇尾的结局收兵回了营。
    当我们在大声的议论、吵闹、谈笑中分享战利品的时候,一种愧疚和悲伤却笼罩了我的心头。我的心在为已下锅的那些生灵悲惨的命运而哭泣。人类真的就是这样残忍吗?我问自己。
    一天的围猎生活结束了。这一天,尽管通过劳动带给我不少快乐,但这一天,也是我精神世界里最伤感的一天,我真切地听到了那些生灵的祈祷……
(发表于《华北人防》2005年第4期)
 
                                 家乡的山曲儿真好听
 
    金秋十月,八百里河套平原,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示着她丰盈的姿态。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布满了成熟的庄稼:高梁穗子红了,玉米棒子壮了,葵花盘子黄了,好一派丰收景象!正在收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喜上眉梢,乐得脸上开了花,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然而,真正引人入迷的,不仅仅是这些动人的场面,还有那悦耳动听的爬山歌。我来到山曲儿之乡啦!
    听!那边有人唱起山曲儿了——
南靠黄河北靠山,
河套如今是米粮川。
哎哟!我认出来啦,那唱曲儿的是村上的老支书,看他唱得多开心——
满心眼眼高兴眉梢梢上笑,
河套人爱唱个爬山调。
对呀,爬山调(也称山曲儿)给河套人带来多少生活的乐趣,它是河套人民所喜爱的抒情言志的特殊艺术。它触景生情,通俗易懂,不受时间、场地、条件的限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情随歌扬,远源流长,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总是回想在山间,飘荡在原野,是那样的悠扬,是那样的流畅。
你听,这边又有一位大娘唱起来了——
山笑水笑人欢笑,
好地方还数咱大后套。
嗬!这位大娘的嗓门真不赖,嘹亮的歌声多豪迈,我正听得入了迷,嗨!那边的小伙子也抖起来——
八百里河套东至西,
爬山歌顶破地皮皮。
小伙子的歌声还没落地,姑娘开口也唱起——
高粱穗子高来地皮皮低,
咱们今天唱曲儿比一比。
姑娘唱完这一句,小伙子会意笑嘻嘻。我估计,他俩找对象有了主意。我正想好好儿戏一戏,只见他们放开歌喉又唱起。要问他们唱得山曲儿有多香,真好比炒芝麻拌白糖。啊!农家乐,家家乐,如今的家乡真红火,山曲好比牛毛多,听了半天还没听完个牛耳朵。
(发表于《内蒙古人防》2004年第5期,《华北人防》2004年第8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