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兵王玉龙今年欲出版诗集
新年伊始,记者再次见到了用60多年寻找昔日战友的83岁老兵王玉龙。老人对记者说,2016年他有件要紧的事要做——将自己几十年寻战友期间写下的诗词结集成册。
“寻找战友去延庆,八达岭上看分明。杨户庄村何处有,解甲归田回农村……”这是2001年王玉龙在寻找战友张文德时写下的诗句。老人说,他很遗憾自己只读过4年书,要不然他会用更优美的诗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1933年王玉龙生于甘肃敦煌,1949年在兰州参加解放军,曾在甘肃剿匪,1953年1月随当时所在的3军9师侦察连入朝作战。当兵的7年中负小伤无数,大伤5次,1956年转业至大同铁路分局。为了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退伍后不久,王玉龙开始寻找昔日活着的战友和阵亡战友家属,近6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找到了14位战友或战友家属,但仍有几名战友至今下落不明,成为老人的一块心病。
老人的足迹遍布山西、浙江、新疆、甘肃等省份的10多个地市,行程达4万多公里。老兵苦寻战友的事迹很快被媒体发现,老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超越常人的意志力让很多人感动。在寻战友的过程中,老人对途中所遇的人与事偶有感触,便随时在本子上记下,随后将其整理成诗句。到目前为止老人已经整理出300多首诗,并准备在近期付梓印刷成册。
“聆吾成才时遥远,夕阳古稀才团圆。膝下敬禀保平安,感谢恩师德胜天。”这是2011年王玉龙老人在敦煌图书馆偶遇时年90多岁的老师张仲后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王玉龙回忆道,当年由于条件所限,他所在的学校由一所破庙改成,虽然只有十几个学生,但校长闫显和老师张仲依然勤恳教书,让很多贫苦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
王玉龙老人以诗抒怀、以诗明志。除了诗词,老人还准备将他这几年整理出的部分甘肃老家民歌也编入自己的诗集里。王玉龙为了让写作更有效率,还学会了电脑打字,他前几部书的电子书稿大部分都是老人亲力亲为。
本报记者尚铁军
“寻找战友去延庆,八达岭上看分明。杨户庄村何处有,解甲归田回农村……”这是2001年王玉龙在寻找战友张文德时写下的诗句。老人说,他很遗憾自己只读过4年书,要不然他会用更优美的诗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1933年王玉龙生于甘肃敦煌,1949年在兰州参加解放军,曾在甘肃剿匪,1953年1月随当时所在的3军9师侦察连入朝作战。当兵的7年中负小伤无数,大伤5次,1956年转业至大同铁路分局。为了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退伍后不久,王玉龙开始寻找昔日活着的战友和阵亡战友家属,近6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找到了14位战友或战友家属,但仍有几名战友至今下落不明,成为老人的一块心病。
老人的足迹遍布山西、浙江、新疆、甘肃等省份的10多个地市,行程达4万多公里。老兵苦寻战友的事迹很快被媒体发现,老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超越常人的意志力让很多人感动。在寻战友的过程中,老人对途中所遇的人与事偶有感触,便随时在本子上记下,随后将其整理成诗句。到目前为止老人已经整理出300多首诗,并准备在近期付梓印刷成册。
“聆吾成才时遥远,夕阳古稀才团圆。膝下敬禀保平安,感谢恩师德胜天。”这是2011年王玉龙老人在敦煌图书馆偶遇时年90多岁的老师张仲后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王玉龙回忆道,当年由于条件所限,他所在的学校由一所破庙改成,虽然只有十几个学生,但校长闫显和老师张仲依然勤恳教书,让很多贫苦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
王玉龙老人以诗抒怀、以诗明志。除了诗词,老人还准备将他这几年整理出的部分甘肃老家民歌也编入自己的诗集里。王玉龙为了让写作更有效率,还学会了电脑打字,他前几部书的电子书稿大部分都是老人亲力亲为。
本报记者尚铁军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