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王波: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长城网邢台1月6日讯(助理记者刘杨)“俺老孙来也。”一个前空翻,再来个后脚踢,一招一式与影视剧里的孙悟空不分上下。他是邢台市豫剧团的一名演员,却因为扮演“美猴王”孙悟空形象而让人喜爱。记者第一次看到卸妆后的“美猴王”,眼前这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与想象中的形象并不一样,年轻精致的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子机灵劲儿。他就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美猴王”——王波。
王波参加央视的《幸福账单》,与央视主持人朱迅在一起。
从小痴迷《西游记》喜欢扮演“孙悟空”
王波接受记者采访时,除了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自己制作的金箍棒。
聊起孙悟空,王波立马来了兴致。
“打小儿我最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了,对孙悟空的形象那是相当痴迷。”王波说,那时他家的电视没天线,只能去隔壁邻居家看。和小伙伴一看就是连着7集,一边看一边扮演孙悟空,常常忘了吃饭。甚至每集的代表性台词都能烂熟于心。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对我影响很大,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铭记在心。”王波说,他12岁时便考上了河北艺术职业学校,学习戏曲河北梆子,专工武生。“在学校,老师对我们要求都很严格。学戏剧的基本功马虎不得,唱念做打,样样要学,还必须要学得扎实。”王波说,武生主要是以翻、打、动为主,身体常常受伤。
“我们除了学习《龙宫捷报》、《大闹天宫》等猴戏表演外,还经常画一些戏剧中孙悟空的脸谱,时间久了,我对美猴王的形象越来越喜欢。”王波说,记得有次参加活动,他第一次将学过的猴戏和脸谱结合在一起表演,没想到获得很大成功。
“那次演出,我总共表演了7分钟,却和台下的观众合影20分钟。”此后,王波便时常参加各种商演活动,和美猴王结下不解之缘。
扮演“美猴王”不容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别看台上既耍棍法,又翻跟头,但一招一式的模仿,我吃了不少苦头。”王波说,孙悟空的角色很特殊,全身上下都是戏,单单一个眼神,就要付出很多的辛劳练习。为演好孙悟空一个眼神,王波专门从市场买了6条小金鱼放进家中的水盆里,然后盯住其中一条花鱼,边用手中小棍敲打水盆,边让盆中的鱼儿来回游,上下左右不停地看,不断地训练眼球的灵活度。往往练到最后,王波的太阳穴都跟着疼。
为了让“美猴王”动作更加炉火纯青,王波费了不少心血。只要有孙悟空出现的戏剧影视,他都要反复研究观看,模仿学习。“之前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我都进行改正,让造型更加严谨、细腻。”王波说,以前是纯属模仿,后来为迎合观众喜爱,自己独创了很多新动作。
“表演一定要有互动,为了更接地气、有趣味,我还学习了一些道具小魔术吸引观众。”王波说,喜欢节目的人多了,演出也多了,每个月平均要演20场,最高纪录一天表演了8回。这两年参加了不少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前段时间,我参加的《幸福账单》刚刚在央视播出。”王波说。
“记得六小龄童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苦练72变,笑看81难。任何成绩都不是简单做出来的。”王波说,表演“美猴王”,他从没有后悔过。尽管夏天上台表演,不仅要化20分钟的妆,常常还没表演便湿透了衣服。一场戏下来,衣服像洗过澡一样能拧出水来。
“美猴王”不仅要演好更要传播美猴王精神
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就是成功。
“这几年,一直坚持走下来总有些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感动。”王波说,他在网上看过一段玉树地震视频,视频中有个小女孩被压在倒塌的房子下面,十几个小时后才被人救出。“为女孩包扎的医生一直在安慰小女孩,没想到那女孩竟说‘阿姨,我不怕,孙悟空压了500年都没事,我这才压了这么一会儿。’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电视剧中一个神话人物居然能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意志力有这么大的影响。我觉得我能演美猴王这个角色很神圣,也很荣幸。”王波说,这件事坚定了他不仅要演好美猴王的决心,更要将美猴王正能量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除了平时繁忙的表演,王波每年都会跟随单位同事去偏远山区义务演出。
“有一次,我们开车到一个很偏远的村子,刚到那里,就刮风下雨,很多乡亲们都没有离开,穿着雨衣、打着伞在观看。那天演出完已是晚上十一点了,不少人意犹未尽。一位手拿马扎的老婆婆还问我: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我还能看见么?后来得知,村民们已经有十多年没看过节目了。
从那之后,王波下定决心,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总往山区里跑,为那里的乡亲们去表演。
如今,王波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美猴王”,就连他的本名都几乎被人遗忘了。
“以前大家都喊我波哥、小波。现在无论老人孩子都直接叫我猴哥。”王波说,表演孙悟空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觉得他也越来越像孙悟空。“能听大家这么说,我很开心。这充分说明我将‘美猴王’的角色演到了神形具备,这是对我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王波说,演“美猴王”也让他的事业有了很大起色。由于他常常要到外地演出,照顾家庭、陪伴儿子的时间变得十分有限。
“3岁的儿子和我一样,特别喜欢孙悟空。经常和我在家里‘对打’玩闹,就连他的玩具金箍棒都不下十几根。”王波说,对于未来的打算,他一直想在本地办个传统中国戏曲班。“在模仿孙悟空角色中,演得好的都是戏曲演员出身。无论是川剧变脸还是表演美猴王,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小美猴王’,让他们了解到,表演不仅仅好看,更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精神的一种传承。”王波说。

从小痴迷《西游记》喜欢扮演“孙悟空”
王波接受记者采访时,除了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自己制作的金箍棒。
聊起孙悟空,王波立马来了兴致。
“打小儿我最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了,对孙悟空的形象那是相当痴迷。”王波说,那时他家的电视没天线,只能去隔壁邻居家看。和小伙伴一看就是连着7集,一边看一边扮演孙悟空,常常忘了吃饭。甚至每集的代表性台词都能烂熟于心。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对我影响很大,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铭记在心。”王波说,他12岁时便考上了河北艺术职业学校,学习戏曲河北梆子,专工武生。“在学校,老师对我们要求都很严格。学戏剧的基本功马虎不得,唱念做打,样样要学,还必须要学得扎实。”王波说,武生主要是以翻、打、动为主,身体常常受伤。
“我们除了学习《龙宫捷报》、《大闹天宫》等猴戏表演外,还经常画一些戏剧中孙悟空的脸谱,时间久了,我对美猴王的形象越来越喜欢。”王波说,记得有次参加活动,他第一次将学过的猴戏和脸谱结合在一起表演,没想到获得很大成功。
“那次演出,我总共表演了7分钟,却和台下的观众合影20分钟。”此后,王波便时常参加各种商演活动,和美猴王结下不解之缘。
扮演“美猴王”不容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别看台上既耍棍法,又翻跟头,但一招一式的模仿,我吃了不少苦头。”王波说,孙悟空的角色很特殊,全身上下都是戏,单单一个眼神,就要付出很多的辛劳练习。为演好孙悟空一个眼神,王波专门从市场买了6条小金鱼放进家中的水盆里,然后盯住其中一条花鱼,边用手中小棍敲打水盆,边让盆中的鱼儿来回游,上下左右不停地看,不断地训练眼球的灵活度。往往练到最后,王波的太阳穴都跟着疼。
为了让“美猴王”动作更加炉火纯青,王波费了不少心血。只要有孙悟空出现的戏剧影视,他都要反复研究观看,模仿学习。“之前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我都进行改正,让造型更加严谨、细腻。”王波说,以前是纯属模仿,后来为迎合观众喜爱,自己独创了很多新动作。
“表演一定要有互动,为了更接地气、有趣味,我还学习了一些道具小魔术吸引观众。”王波说,喜欢节目的人多了,演出也多了,每个月平均要演20场,最高纪录一天表演了8回。这两年参加了不少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前段时间,我参加的《幸福账单》刚刚在央视播出。”王波说。
“记得六小龄童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苦练72变,笑看81难。任何成绩都不是简单做出来的。”王波说,表演“美猴王”,他从没有后悔过。尽管夏天上台表演,不仅要化20分钟的妆,常常还没表演便湿透了衣服。一场戏下来,衣服像洗过澡一样能拧出水来。
“美猴王”不仅要演好更要传播美猴王精神
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就是成功。
“这几年,一直坚持走下来总有些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感动。”王波说,他在网上看过一段玉树地震视频,视频中有个小女孩被压在倒塌的房子下面,十几个小时后才被人救出。“为女孩包扎的医生一直在安慰小女孩,没想到那女孩竟说‘阿姨,我不怕,孙悟空压了500年都没事,我这才压了这么一会儿。’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电视剧中一个神话人物居然能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意志力有这么大的影响。我觉得我能演美猴王这个角色很神圣,也很荣幸。”王波说,这件事坚定了他不仅要演好美猴王的决心,更要将美猴王正能量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除了平时繁忙的表演,王波每年都会跟随单位同事去偏远山区义务演出。
“有一次,我们开车到一个很偏远的村子,刚到那里,就刮风下雨,很多乡亲们都没有离开,穿着雨衣、打着伞在观看。那天演出完已是晚上十一点了,不少人意犹未尽。一位手拿马扎的老婆婆还问我: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我还能看见么?后来得知,村民们已经有十多年没看过节目了。
从那之后,王波下定决心,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总往山区里跑,为那里的乡亲们去表演。
如今,王波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美猴王”,就连他的本名都几乎被人遗忘了。
“以前大家都喊我波哥、小波。现在无论老人孩子都直接叫我猴哥。”王波说,表演孙悟空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觉得他也越来越像孙悟空。“能听大家这么说,我很开心。这充分说明我将‘美猴王’的角色演到了神形具备,这是对我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王波说,演“美猴王”也让他的事业有了很大起色。由于他常常要到外地演出,照顾家庭、陪伴儿子的时间变得十分有限。
“3岁的儿子和我一样,特别喜欢孙悟空。经常和我在家里‘对打’玩闹,就连他的玩具金箍棒都不下十几根。”王波说,对于未来的打算,他一直想在本地办个传统中国戏曲班。“在模仿孙悟空角色中,演得好的都是戏曲演员出身。无论是川剧变脸还是表演美猴王,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小美猴王’,让他们了解到,表演不仅仅好看,更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精神的一种传承。”王波说。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