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王家人(十七)
为实现多出人才梦想而努力的兴安老庙脚王家人
兴安县高尚镇金山行政村老庙脚自然村居住着一支王家人。从始迁祖定居至今已有13代,约300多年历史,全村约250人,另迁居邻近的木桥头村约55人,迁灵川县草田村约15人。据老辈传闻:本家族始迁祖鼎周公于300多年前,从今灵川县灵田镇王家庄到今兴安县高尚镇金山行政村广坑山胡家帮工,胡家人见我先祖鼎周公勤劳诚信,遂把独女许配其为妻。因胡家二老无儿赡养,而灵川王家庄离兴安高尚较远,因此我先祖鼎周公便在离广坑山不远的老庙脚定居立村,以便照顾赡养胡家二老。本家族始迁祖鼎周公是今灵川县灵田镇王家庄王氏第九房裔孙。但以前查无实据。近来经本族第十一代子孙国忠从各先祖墓碑碑文核实,确认鼎周公为王家庄九房鲁珊公之曾孙,本家族字辈如下:
奇日鲁尚家,鼎永德绍守,
瑜立芝克宽,国正天星顺,
官青民自安。
以上字辈中的“奇日鲁尚家”是从灵川王家庄第九房鲁珊公夫妇墓碑抄录。这五代都住在灵川王家庄,鲁珊公之重孙(实为曾孙)有鼎周公之名,并写明鼎周公寄住兴安,由此证实鼎周公是王家庄第九房的后裔。现己传至第十三代“天”字辈。瑜立芝克宽,国正天星顺,
官青民自安。
据向七星区王家碑和灵川王家庄族人调查了解,王家碑和王家庄两个家族的始迁祖是两兄弟,其原籍在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瓦窑村。因避陈友谅战乱迁来桂林,始居王家碑以养鸭为生,后来一人迁居王家庄。再后来又有裔孙迁居灵川九屋,兴安崇步山和老庙脚。人口近2000人,因历史原因分居不同地方并分成了不同的家族,但大家都是同根共祖的族人,是同血缘的亲人。因此,近年来族人们开展了联谊活动,寻根问祖,共祭先人。
老庙脚王家老辈传闻,老庙脚村位于老虎山脚下,因老虎头上有“王”字,非王氏族人不能在此长住。我王氏家族住此虽能平安,但很难出富贵之人。只要有一人能破此传言,则本村就能人才辈出。因此,大家把多出人才作为兴村富民的梦想,几代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老庙脚居住的前十代人中,未出现过一个吃国粮的人。直到11代“国”字辈终有一人名国忠,几经波折和磨难,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族人子弟。是村里第一个国家干部。他成了打破老庙脚不能出“富贵之人”传言的第一人。此后,国、正两辈有近20人陆续考取了大中专学校并成为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如今,人们对人才的观念也有了改变,认识到只要有本领并能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就是好人才。而走出农门第一人的国忠应用他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他所在的企业广西玉柴集团辞职后,自己开公司经营代理挖掘机,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之下,全村很多人走上了经营挖掘机、驾轉挖掘机、开公司经商等致富之路。现在全村250人拥有挖k机二十多台,有小车二十多辆。家家户户都建了漂亮的楼房,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如今全村族人都在为家族争光,努力读书,争取多出人才,为国家多做贡献,也为老庙脚王家人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王喜修、王国忠等)附:灵川王家庄鲁珊公夫妇墓碑文。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