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台湾教育会总干事王致雅:立志一生只做三件事

2015-06-19 09:59:41来源:华夏经纬网

打印 字号: T|T

   日前,在被称作“两岸大家长会”的“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上,青少年教育议题成为主轴。有人提到创新,有人谈合作,也有人谈论西式教育理念。而来自台湾地区的王致雅,却将中华传统文化搬上了台面。

  王致雅说,两岸分治66年,最大的公约数就是中华文化。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如何实践?又如何落实到教育中,在青少年身上发挥作用?王致雅向导报读者分享了自己的理念。

  人物名片

  王致雅:国民党中央委员,第12届台北市议员候选人。担任台湾教育会总干事、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总监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台湾教育改革和公益事业。她也经常出现在台湾电视节目中。

  透过教育改革政治生态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个教育人、公益人,但同时也一直积极从政,如何平衡这些身份?

  王致雅(以下简称“王”):其实这种渊源来自我的父亲,他曾以初中训导主任的身份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后来又从政当了镇长。我在大学里学教育和公共政策,但后来在实践中渐渐发现,即使是教育和公益工作,也离不开政治。

  记:能谈谈您在这过程中的感受吗?

  王:教育中的课本、大纲和考试,都和政治有关;公益中的议题倡导、弱势关怀啦,也和社会政策有关系。很多理想如果不与政治决策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单凭教育界和公益界的努力很难成功。所以我觉得,要透过教育改革政治,通过公益活化社会。我立志一生只做三件事:教育优先、弱势扶助、政治改革。

  台湾回归理性有赖传统文化

  记:您提到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有年轻人觉得传统文化落后了,这点您怎么看?

  王:台湾有些人认为中华文化是老旧的、过时的、封建的,但我认为全面否定并不明智,甚至会制约自身发展。中华文化中包含了很多进步思想,至今适用。钱穆曾经跟李敖说,不要看没有超过三百年的书。意思是没有经过时代考验的价值,就不足以让人采信。其实西方宗教也有歧视女性等落后观念,但其中也有值得人们依循的价值理念,西方人一直研读至今。同理,我们也不应该由于时间久远就抛弃传统中华文化的思想。

  记:作为一名教育人,您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对台湾当代青年教育的作用?

  王:首先“文化”的内涵非常广,耶稣、莎士比亚、荷马史诗,甚至好莱坞电影都算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同理,中华文化也不只是四书五经。有很多实用性的知识,对于两岸青年都有启发性意义,帮助他们把事情看得更远更深。“太阳花学运”后,整个台湾社会也不停地在反思。传统文化有助于让一些比较激烈极端的思想,回归到理性和中庸之道中。更何况,传统文化对于两岸来说也很重要。两岸只是分治了66年,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会是我们长远的共同价值。

  关心公共事务从当志工开始

  记:您在台湾一直是公益工作的推手,还推动建立了台湾第一所癌友关怀教育机构,这当中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启发?

  王:《礼运·大同篇》里就有对公益事业的启发,康有为也曾提出了养老院、幼儿院等构想,以及范仲淹的“义庄”设想,这些都来自传统文化。目前台湾教育会与台大医学院合作推动建立社区照顾网络,就是将中华文化中的教育和公益在社会中加以实践。未来两岸的合作交流中,也可以推动。

  记:那如何让年轻人参与其中?

  王:我觉得推动年轻人参与到志工工作来是一种很好的理念,身体力行,推动志工、公益理念,是大同思想的体现。而从教育层面看,这种不言而教,则是老子的精神。现在台湾志工的产值在全球排前几名,我们现在将“志工时数”纳入教育体系中,志工工作成为学生学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有了志工的精神,会让他们更关心公共事务。

  记:在身体力行这方面,您还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

  王:我关注教育,并不局限于静态的知识,更强调动态的学习,比如体育。虽然中国读书人常给人的印象是白面书生,但事实上孔子高龄的时候仍然能登上泰山。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中,也有两项是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定不能忽视体育的重要性。体育是人熟悉自己身体的过程,青少年可以通过体育让生活更规律稳定,提高自信心。 (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文 陆军航/图)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