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落魄诗人自有生存之道
当然,这些落魄的诗人,也并非就都一个个地流落街头。他们还是有一些生存之道的。
其一:祖上遗产
唐代的科举考试不是面向大众的预备公务员选拔考试,能够取得科举考试资格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基础的人家的子弟——这其中包括了一些破落人家的子弟,真正的底层百姓子弟难以取得参试资格。换句话说,唐代的落魄诗人,他们的家往往不是赤贫之家,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田地房屋。当然,有一些人在漫长的求学、参试、跑官过程中,把原本就不丰厚的家产消耗殆尽,这情况也是有的。
举杜甫为例。杜甫到长安之后的13年里,前后只做了两年半的小官,其余多都是漂泊在京城的。这期间杜甫一家的生活是怎么解决的呢?杜甫自己固然有“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说法,但是,杜家老小的生活还是另有来历的。那就是,“两京犹薄产”。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末句“洛阳”下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可见,杜甫家是地主无疑。若不是战争、饥荒,就靠着田地的租税收入,养家糊口是不会太成问题的。
其二:托身豪门
杜甫有诗句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许多文献也记载,唐代有不少王侯贵戚相当喜欢跟文士交游。这种风尚,自然也给一些落魄的诗人提供了一时的庇护乃至终生依托。
岐王李范(玄宗之子)和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之弟),就是这样的豪门主人。唐代,喜欢交接文士的达官,最为有名的是张九龄、李邕、颜真卿、韩愈、韦应物、令狐楚等人,他们都曾照拂过不少落魄的诗人。被李端称为“声名恒压鲍参军”的康洽,是一位很受王侯欢迎的诗人,他在长安出入的都是王侯贵主之家,那些王侯贵主家的骏马奴仆都跟他自己的似的,可以随便使唤。他身上衣服装饰光彩照人,使其他人相形见绌。
落魄诗人进出王侯权贵的宅第,只是一种社交活动,解决自己一个人的温饱大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若是拖家带口的,恐怕很难通过这种方法根本解决生活问题。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对他自己旅食京华时期的这种生活有很形象的描写:“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见,这其中也饱含着无奈与辛酸。
其三:他人接济
落魄诗人,难免会遇到经济困难,这就需要有人接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李白、张志和那样能得到皇帝的接济——李白被辞退时得到一笔补偿金,张志和辞官归隐得到了皇帝一奴一仆的赏赐。但是,有许多落魄诗人却可以得到有一定地位或者相对富有者的接济。
卢照邻因病去官,隐居太白山,生活陷入困难。京城中的一些官员,太子舍人裴瑾之、韦方贤,左史范履冰,少府丞舍人内供奉阎知微等,都曾经“致束帛之礼,以供东山衣药之费”。
刘叉落魄之时,穿着破衣烂衫,向普通人乞讨酒食混日子。听说韩愈接待各地文士的消息之后,就步行去投靠。在韩愈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跟韩愈门下的其他门客闹别扭,在离开韩家之前,就把韩愈的一些金银拿走了。他拿得理直气壮,说那都是韩愈谀墓(吹捧死人)得来的钱财,不如给他刘叉作寿礼。这故事里,韩愈主观上没有要接济刘叉这笔钱,但客观上却有这个作用。
其四:归隐耕种
据《唐摭言》卷三记载,唐太宗登基之后,为了笼络人才,特别重视科举功名。从那以后,隐居的人就非常多,“林栖谷隐,栉比鳞差”。可见,不少退隐的人其实不是真的退隐,而是想走终南捷径。
当然,真隐之人也有不少。卢照邻调任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县尉之后,因为风病严重(双足痉挛,一只手臂麻木),只得辞去官职,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县)的具茨山隐居,在那里买了几十亩土地,耕种活命。
唐代大概有不少诗人都曾经在仕途不顺利的时候,说过回老家做农民的话。比如,王维在弃官回江东老家的时候,就说过“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但是,真正回去做了农民的却只是一小部分。
而且,农耕生活也不见得就惬意。杜甫的熟人王季友,显然农耕生活是很不理想的。杜甫有诗说他“贫穷老瘦家卖屐”。王季友的生活状况,用他自己的话来描述,近乎原始人的生活:“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江湖散人”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虽然有数百亩田地,30间房屋,但是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因此,常常闹饥荒。陆龟蒙须亲自扛着镢头畚箕去田里劳作,难得有闲暇的时候。
其五:托庇空门
佛教讲慈悲为怀,自古佛门也确实收容了不少在世俗社会中遇到困难的人。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诗人。唐代就有一些落魄诗人曾得到过佛门的帮助。
孟棨《本事诗》记载,宋之问被贬南方,从流放地返还,路过杭州,游览灵隐寺。月夜在寺内长廊中吟诗,第二联始终想不出满意的。有一个老僧帮他想了“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两句,结果,这两句诗就成了整首诗的警句。第二天早晨,宋之问再去造访,那老僧已经不见了。寺内有僧人告诉他,那老僧是骆宾王。如果这个记载可靠,那就说明,骆宾王在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失败之后,是遁入空门以求自庇的。
而贾岛早年的投身佛门,则完全是生活所迫。按照《唐才子传》的说法,贾岛为僧是在科举考试连续10年失败之后。“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贾岛内心是不喜欢做和尚的,尤其是他在洛阳青龙寺时,洛阳的地方长官下令禁止僧人午后外出,这种拘束的生活,很让贾岛感到不快。为此,他曾作诗自我感伤:“不如牛与羊,独得日暮归。”后来情况稍微好些的时候,贾岛就脱离佛门,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及第之后,担任过一些小官职。由于他一心一意苦苦吟诗,不会料理生活,家境一直不好。临死之际,家里一文钱也没有,只有一头病驴一张破古琴而已。
佛门僧人可以帮助一些落魄诗人,依情理,道观道士,当然也会帮助一些落魄诗人。唐代尤其是晚唐有那么多失意的诗人加入道籍,其中一些当是出于生活所迫。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