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扫墓可替 孝悌可否?

2015-04-03 16:19:05来源:大众网

打印 字号: T|T
  清明节将至,网上出现不少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商家,服务甚至可以给客人现场“直播”祭拜过程,收费从百元到万元不等。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发现,网上提供此服务的商家不少,但少有人下单。同时,这一服务引起市民热议,有些人认为此做法漠视了扫墓的意义。有学者表示,代替扫墓不能全否定,但最好市民亲自扫墓表示心意。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们常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们每个人都是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排除一些“个例”,父母的养育、家风的遗训,既为我们的成就奠定基础,也影响着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现在却兴起了一股“代人扫墓祭祖”之风。在笔者看来,这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市场,也是针对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但是,扫墓可替,孝悌可否?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的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孝廉出仕、乡贤推举,凡德才兼备者治国安民。这其中既包含了“做人不忘本”的认知和廉耻,也有“滴水之恩涌泉报”的古朴操守。这是一份知恩图报,这是一份真心实意,也是一种承诺坚守。不难想象,“今年清明节要出差去云南,没办法给爷爷扫墓了。”这是大多数服务需求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代孝业”的比较优势。从制定详细的服务类别、标价,到保证服务质量的“现场直播”。可以说,行业精神是好的,但是行业动机则有一些“变味”。倘若真如老百姓说的祖先有灵,那祖辈面对一些陌生的面孔来扫墓、上供、哭丧,恐怕起不到慰藉祖先的作用吧!而且,就299元到9999元不等的价格来说,花费巨额费用又是否能“买来”一个心安理得。

  笔者认为,家族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继承,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情感和守望。在抱怨工作繁忙、业务缠身的同时,不妨想想自身的成长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感情关怀中,这其中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又何尝不多。在“代孝”兴起的同时,不得不反思,是不是对抱怨妥协了,是不是对情义轻视了,是不是对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厌烦了。在笔者看来,在反思“代孝”背后反映的社会公众心理变化的同时,提倡坚守孝悌之义并不是提倡走极端,刻意苛求。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各部门、团体组织,在面对有家难回、有孝难敬的情况时,是否应当探索尽孝、尽义、守家族的新模式、新方法。不局限于祖坟、墓地的限制,建设完善一些专用的“清明尽孝场地”,或许是一种可尝试的措施。纵有千山万水,真情不变、情义恒在,通达山河、横跨湖海,未必不如“代办”来的心安理得。

  简言之,无论是需要提供“扫墓”服务的需求者,还是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商家,需要认真反思、且思且慎行,勿让“代孝”成为一种风气,扫墓可替,孝悌不能“代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