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献斋 “恶名即是美名”

2015-02-17 14:50:28来源:宝安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冯润青

王献斋出演《新旧上海》时的剧照。
解放前的上海,电影这一新兴行当,已经在人们的视线里,崭露头角。在默片及声片前期,有一位专演坏蛋、让影迷又恨又爱的“恶人”,他那副阴险刁猾、皮笑肉不笑的嘴脸,他那出神入化的演技,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以饰演反派著称的著名影星,被誉为“第一坏蛋”、“无赖标本”、“反派第一号”的王献斋。

小时候看电影,看不懂故事情节,每看到一个人物出场,欢声笑语里,总会昂起小脸,热切地问身边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电影里,那些好人义正辞严,那些坏人坏透骨髓。其实,任何时期的屏幕上,都会出现让人咬牙切齿诅咒的反面人物,他们借由故事里或猥琐或低贱或卑劣的形象,警世明心。

王献斋一生主演过多部影片,毕生本领皆贡献于银幕,他原名王有廷,原籍山东。医学院校毕业后,曾开设眼科诊所,那时上海西医不多,牙医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1922年,明星电影公司在上海成立,这个电影公司就在牙医诊所隔壁,王献斋常跑去看热闹,看着看着,就上了道,后弃医从影。

王献斋进入影坛后,很快显露出表演才华,他在《孤儿救祖记》中演反派人物,电影上映,影片反响热烈,一举成名,从此成为反派专业户。王献斋的长相,颇具特色坏人形象,他生得很干净,瘦长的脸颊,却有一个鹰爪鼻子,突出的颧骨偏偏又与高鼻梁并驾齐驱。这样一副阴险的长相,加上娴熟的演技,王献斋将“坏”演绎得游刃有余。王献斋在《最后之良心》中演的暴发户、《歌女红牡丹》中演的无赖丈夫,《劫后桃花》中演的地痞,《啼笑因缘》中演的琴师,影响最大,时人评为“无赖标本”、“人类罪恶的象征”。

王献斋也扮演过正派小生。《孤儿救祖记》影片公映后,导演郑正秋发现了他演反派角色的才华,就改演反派人物。王献斋观察人生,体会角色,善于把人物有血有肉地再现在银幕上。在银幕上,他“十恶不赦”,专演油头滑脑、老奸巨猾、阴险毒辣的角色,可谓坏事做尽、坏话说绝,使观众看了都恨死他。当时上海电影圈,能演好反派角色的人不多。他演坏蛋角色是独一无二的人才,他的绰号是“老牌坏蛋”。

在银幕上总演坏人的王献斋,有时在马路上被人发现,会受到咒骂,有的人还和他过不去。王献斋说过:“做人就得做好人,否则便自绝人群,无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他银幕与台下的为世心得。实际生活中,他是一位风度儒雅的谦谦君子和远近闻名的“好好先生”,其人品颇受同行称道,是孝子又是良父。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后,当时有一篇影评,题为《<歌女红牡丹>中的王献斋》。文章写道:“他的艺术真不错,比较什么穷凶极恶,硬扮出来的强盗明星要好得多了。这次他在《歌女红牡丹》中饰一个浪荡无羁的陈发祥,真可说是恰合身份,把他的全身本领都贡献在银幕上……我很希望中国像这样奋发有为的明星多出几个。”著名编剧洪深特别赏识王献斋的演技,在他所编的剧本中,常常在剧本上注明“此角非用王献斋不可”的字样。早期著名电影导演程步高评价王献斋的表演:“不只追求表面效果,而演得似乎从里面坏出来的,人才横溢,出人意料。”当时舆论界曾这样评论:“在当今电影圈内饰演反派角色,演技的圆熟,深度达到炉火纯青者唯王献斋一人。”王献斋有一本纪念册,里面留下许多“名家题词”。胡蝶说:“王先生,你是假坏人。”影评人陆小洛道:“人们都以为老兄是绝顶的坏人,这就是你的成功。”导演郑正秋题:“哪怕社会上人多么坏,难逃你的眉目传神,使得坏人无所遁形。”

因过度操劳,1942年王献斋病逝于上海,年仅42岁,一生演了80多部(集)影片。这位从影二十年的电影界元老逝世时,上海掀起一股追悼热潮,许多报章都刊登大幅报道。演员徐莘园撰写的一副挽联,是对王献斋一生最好的总结,其上联“灯下见奇才,表演逼真,生路竟成死路”,下联“幕前留幻影,形容尽改,恶名即是美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