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西周社稷建筑 为国家祭祀制度提供证据
本次发掘的夯土基址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尤为重要的是,这次发掘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达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东西宽4.2米、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形,位于前者的东南侧,东西宽10.4米、南北长17米。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
“中国人常常‘社’‘稷’连称,其实这分别代表的是土地神和丰收神。西周时期社祭建筑的发现,不仅首次为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也为深入阐释包容开放的周文化如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王占奎说。
此外,本次发掘考古人员还清理出西周时期的中小型竖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根据墓葬特征及随葬品组合判断,为一处殷遗民墓地。其中以M11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块,是一座非常罕见的西周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墓室西侧发现头箱一个,随葬品即集中堆放在头箱中,器物特征表明该墓年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铜容器中包括圆鼎、方鼎、簋、爵、斝、尊、牛形尊、觯、卣和斗,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根据铭文判断墓主人名昔鸡。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区数十年来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王占奎说,“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