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美人:王人美的“旧梦”
中国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哪一部?这部描写了当时渔民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35年在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它就是《渔光曲》,浏阳大瑶影星王人美主演,并演唱同名歌曲,留给中国电影事业一段不朽传奇。
美人与故乡
影星王人美,祖居大瑶坑背冲
刚开始,王人美并不被家乡人所知。上世纪80年代末,浏阳文史专家潘信之参与编纂《浏阳县志》,听人推荐了王人美这个浏阳人,于是多方搜集资料,才将王人美收录在《浏阳县志·卷十二·人物传》中:“王人美,祖住浏阳大瑶坑背冲,民国4年(1915)12月出生于长沙市……在《渔光曲》中饰演渔家女,轰动上海。其主题歌《渔光曲》,成为当时全国流行的歌曲,抗日战争中,选定《渔光曲》为播音的前奏曲……”
昨日,记者寻访到大瑶镇强盛村,坑背冲现在划归强盛村,这里便是王人美的祖居之地。
“这间老房子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年龄均已上70的王英偿和王金成是浏阳南区王姓理事会成员,也是王姓族人,眼前的房子还保留了一间房,王姓族人虽然在旁建了房子,但仍保留了原始的一间,墙壁是泥土和石块构筑而成,十分坚固。
随后,记者在王姓族人王英军手中看到了1996年修的《王氏宗谱》,宗谱记载,王人美的父亲王正枢,本名应本,字正本、立庵,同治六年丁卯八月十九日出生,葬于长沙市。“王人美的父亲王正枢,曾在湖南一师当老师,是毛泽东、周世钊等人的授业先生。”
王英军介绍,这份宗谱正好记载到了王正枢这一辈。
心系故乡,曾来信询问
“王人美曾经写了一封亲笔信,寄到了我们这里。”王英偿告诉记者,他在二十多年前,还亲眼见过那封信。
据王英偿介绍,因为时间相隔太久了,他只记得那封信有三页,毛笔书写,落款是“王人美”,寄到了当时的坑背大队。
王英偿把信交给了当时的族长,族长随后查阅了老族谱,“但族长没查到相关信息,又因为当时‘王人美’有好几人同名,所以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后来,王姓族长几经变换,那封信也遗失了。
“王人美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大瑶坑背,所以才来信,这说明她的父亲还是告诉了她家乡在浏阳这件事。”王金成说,并且信里面应该是提到了寻祖一事,所以当时的族长才会去查阅老族谱。
“实际上,王人美曾经回过浏阳。”浏阳市文联副主席、秘书长刘正初有一本王人美的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上面记录了一些与浏阳有关的内容。“我认识的一位已经过世的王姓老人小时候曾见过王人美回来,那时候王人美也只有几岁,她的外婆家为陈姓,是澄潭江山下的,回来了既到陈家住,也在王家住。”
时间一晃几十年,王人美在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回过故土浏阳。
美人与《渔光曲》
一首《渔光曲》传唱祖国大地80年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90岁的潘信之老人坐在家中,轻轻哼起一首小曲,质朴的歌词和惆怅的旋律,从老人嘴里唱出,别有一番意味,“这首歌我现在还记得呢。”
不容易忘的,还有唱这首《渔光曲》的王人美。据潘老介绍,他读高小的时候,正是电影《渔光曲》掀起一阵热潮时,全班50多个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共唱这首同名歌曲,“浏阳处于内陆地区,这首歌传唱到了这里,更是传唱到了全国。”
《渔光曲》这首歌曲从首播时候的1934年6月14日,至今已经80年了。
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曾推出《电影旧梦系列·王人美》记录片,纪念这位女星。“今天我们也许无法想象,上世纪30年代,王人美在电影《渔光曲》中塑造的这个普通渔家女的形象会受到那么多影迷的喜爱,所以提到王人美时,这些老演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首《渔光曲》和她的外号‘野猫’。”
“野猫”,正是因为王人美的表演风格自由、奔放、活泼,野性十足,才被当时的人赋予的。

影星王人美,祖居大瑶坑背冲
刚开始,王人美并不被家乡人所知。上世纪80年代末,浏阳文史专家潘信之参与编纂《浏阳县志》,听人推荐了王人美这个浏阳人,于是多方搜集资料,才将王人美收录在《浏阳县志·卷十二·人物传》中:“王人美,祖住浏阳大瑶坑背冲,民国4年(1915)12月出生于长沙市……在《渔光曲》中饰演渔家女,轰动上海。其主题歌《渔光曲》,成为当时全国流行的歌曲,抗日战争中,选定《渔光曲》为播音的前奏曲……”
昨日,记者寻访到大瑶镇强盛村,坑背冲现在划归强盛村,这里便是王人美的祖居之地。
“这间老房子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年龄均已上70的王英偿和王金成是浏阳南区王姓理事会成员,也是王姓族人,眼前的房子还保留了一间房,王姓族人虽然在旁建了房子,但仍保留了原始的一间,墙壁是泥土和石块构筑而成,十分坚固。
随后,记者在王姓族人王英军手中看到了1996年修的《王氏宗谱》,宗谱记载,王人美的父亲王正枢,本名应本,字正本、立庵,同治六年丁卯八月十九日出生,葬于长沙市。“王人美的父亲王正枢,曾在湖南一师当老师,是毛泽东、周世钊等人的授业先生。”
王英军介绍,这份宗谱正好记载到了王正枢这一辈。
心系故乡,曾来信询问
“王人美曾经写了一封亲笔信,寄到了我们这里。”王英偿告诉记者,他在二十多年前,还亲眼见过那封信。
据王英偿介绍,因为时间相隔太久了,他只记得那封信有三页,毛笔书写,落款是“王人美”,寄到了当时的坑背大队。
王英偿把信交给了当时的族长,族长随后查阅了老族谱,“但族长没查到相关信息,又因为当时‘王人美’有好几人同名,所以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后来,王姓族长几经变换,那封信也遗失了。
“王人美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大瑶坑背,所以才来信,这说明她的父亲还是告诉了她家乡在浏阳这件事。”王金成说,并且信里面应该是提到了寻祖一事,所以当时的族长才会去查阅老族谱。
“实际上,王人美曾经回过浏阳。”浏阳市文联副主席、秘书长刘正初有一本王人美的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上面记录了一些与浏阳有关的内容。“我认识的一位已经过世的王姓老人小时候曾见过王人美回来,那时候王人美也只有几岁,她的外婆家为陈姓,是澄潭江山下的,回来了既到陈家住,也在王家住。”
时间一晃几十年,王人美在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回过故土浏阳。
美人与《渔光曲》
一首《渔光曲》传唱祖国大地80年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90岁的潘信之老人坐在家中,轻轻哼起一首小曲,质朴的歌词和惆怅的旋律,从老人嘴里唱出,别有一番意味,“这首歌我现在还记得呢。”
不容易忘的,还有唱这首《渔光曲》的王人美。据潘老介绍,他读高小的时候,正是电影《渔光曲》掀起一阵热潮时,全班50多个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共唱这首同名歌曲,“浏阳处于内陆地区,这首歌传唱到了这里,更是传唱到了全国。”
《渔光曲》这首歌曲从首播时候的1934年6月14日,至今已经80年了。
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曾推出《电影旧梦系列·王人美》记录片,纪念这位女星。“今天我们也许无法想象,上世纪30年代,王人美在电影《渔光曲》中塑造的这个普通渔家女的形象会受到那么多影迷的喜爱,所以提到王人美时,这些老演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首《渔光曲》和她的外号‘野猫’。”
“野猫”,正是因为王人美的表演风格自由、奔放、活泼,野性十足,才被当时的人赋予的。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