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九)
留住缑山时光感念老师学友
缑山中学83届毕业生赵跃峰
夏历癸巳新岁来临、公元二零一三新年开始之际,我们很高兴读到了《缑山中学复名碑记》、《缑山与缑山中学》、《新年献辞》等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唤醒了我们沉睡的记忆,点燃了我们炽热的乡思。缑山中学83届毕业生赵跃峰
或许由于内容熟悉,或许由于撰文者曾是缑山中学的老师,由文及事,由事思人,细细赏读,激情澎湃,百感交集,思绪情不自禁地又回到在缑山中学就读的美好时光:
那一年初秋,我们放下农田的劳作,提着简单的行李,带着朦胧而强烈的冲动,来到乡里新成立的缑山中学。那时的校园简约而齐整,花木扶疏,生机盎然。全乡方圆数十里,十几个村原本互不相识的热血少年相聚在一起,大家同学习、同生活、同娱乐,朝夕相处,嬉笑打闹,学问随身心增长,情谊共时光渐深。我们这一届是初三入校,为缑山的第一届“毕业班”,在这里,一年时间匆匆而过。次年仲夏,我们就又提着行李,带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走出缑山校门,至今己30年!
每每想起那段日子,总是万千感慨。那份感情凝聚了一生的感动,支撑了一生的行程;那份感情沉淀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是终生难忘的骄傲。
人伦之中,同学之情最为纯真。提起那一大串熟悉的名字,顿时倍感亲切。无论是姐妹还是兄弟,我们永远彼此记得。趣闻轶事、音容笑貌、操场上矫健的身影、教室里专注的神情,这一切是我们大家数据库中永远不会丢失的记录。记得你的光彩、你的窘境、你的无奈,而这一切都让我们永不相忘。
人伦之中,恩师之情最为深挚。都说师生之情最难忘,是-的,是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使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懂得了怎样做人。是老师为我们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插上了搏击人生的翅膀。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耸立;师恩如海,因为大海浩浩无边。
遗憾的是,我们踏入社会,却因步履匆匆,都疏于表达感念之情。如今已届中年,倦鸟恋旧林,重读老师的作品,仿佛耳畔响起亲切的呼唤。共鸣之余,内心时时暖流涌动:感情朴实、促人勤奋、催人上进、敦人求新,阐释了缑山“朴实、勤奋、向上、求新”八字校训,也可谓之缑山精神。三篇文稿定格了老师的灯下凝神,饱含着老师真挚的缑山情结。
三篇短文,力量无限一一感动缑山人,凝聚缑山人,激励缑山人,是老师新年伊始送给缑山人的最好的礼物,也是-道补充正能量的精神大餐。
感谢老师!
祝老师一切顺意!祝全体缑山人一切顺意!
(选自缑山校友QQ群平台)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