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广西王氏概况[十二]----桂林王家人[十]

2014-12-28 10:42:37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桂林王家人》(之十)

 

保持中国传统村落的恭城实乐村王家人

2014年12月,国家住建部等七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实乐村名列其中。所谓传统村落,原称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村落。实乐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该村至今保持着占地140多亩的古建筑群。“实乐”村原名为“石螺”村。后为体现非常快乐,便将“石螺”村改为同音的“实乐”村。实乐村的住户全姓王,其始迁祖叫王元,号乐荣。所以,有族人分析改为“实乐”有怀念老祖宗“乐荣”之意。元公生于元朝后期顺帝至元三年乙亥(1335),原籍苏州府吴县(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小巷村,进士。明洪武四年辛亥(1371)任广西平乐府正堂(知州)。洪武年初期,其任地发生战乱,元公弃官从平乐坐船沿恭城河欲往北回苏州老家。途中闻长江一带正值瘟疫肆虐,便原路打转返回。当行至今实乐村时,元公见此地风景秀丽,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定居,至今已600余年。其后裔无达官贵人,都是勤劳俭朴的农民。经过几百年的辛勤劳动,建成了具有江浙和岭南民居风貌特征相融合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历经长期风雨沧桑,特别是日寇侵犯时飞机狂轰滥炸,大部分已毁,现还保存的60多栋约占原有房屋的三分之一。现在大部分村民虽然建了新房,但保留这些古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实乐村王家分两大家族,一为王元的后裔,至今传26代,现有人口1150人。另一支元公的仆人,本姓吴。元公为感谢仆人,便解除主仆关系,并为其建房娶妻。为表达两人的亲密关系,仆人改为王姓。至今已传25代200多人。全村两大家族共约1400人。元公还有一支后裔因过继蒋姓且不住在本村,故未统计在内,与元公同来的还有其弟王利。利公无后。

本家族的祖传字辈为:元、谢、谦、仁、义、礼、智、信、贤、良、恩、宣、永、洪、钟、绍、品、泽、时、士、立、大、本。民国22年族人咏楼主持重修族谱,新增字辈为:

国家建才德,光裕修福昌,

景熙作云荫,安定华积祥。

现最低字辈为“才“字辈。

实乐村地处湘桂交界的龙虎关口,旧时这里是一个重要关隘。现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水果基地。既有古代的元素,也有现代化的繁荣盛世,并成了新的旅游之地。

                               (王喜修根据网上资料和王国光提供的资料整理)


                             古今都有能人的灌阳小江头王家人

在灌阳县灌阳镇仁江行政村有4个自然村合为一个片村叫小江头。4个自然村指金地坪、营门口、瓦渣塘、下台。这里住着一支王姓人,其始迁祖叫王宗先,原籍不详。据族谱记载:宗先公的曾祖父叫可大,可大生德源,德源生顺济。顺济迁居荆湖南路道州(今属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与灌阳相邻)生3子。其中一子宗先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道州水南迁灌阳。见小江头(又称小岗头)有灌阳古代八景的“三峰烟雨”、“华山雪霁”,风景非常秀丽,便卜居小江头上台坊。定居后娶岑氏生永清,永清生文亮、文海、文义、文礼。4子惟文海有3子:德俭、德富、德良。传至第八代分成两房。大房用予公生于明万历6年(1579),世居小江头。二房宾予公移居杉树山。用予公娶周氏生家柱字殿九号孟良。孟良公生4子:之骥、之骅、之骐、之骝。从此分成4房。

大房之骥字友龙,生于明崇祯4年(1631),娶邓氏、何氏,生4子维岳、维泰、维嵩、维衡。4子都后继有人。

二房之骅字房仲,生明崇祯15年(1642),娶唐氏生维岷、维峄,庶周氏,生维峒。维岷生5子,维峄生7子,其后部分移居毛竹山,维峒抚一子移居山尾峒。

三房之骐字斯才,抚一子维华,娶周氏生5子维坭、维岘、维岱、维临、维昆。

四房之骝字右军,娶陆氏、苏氏,生维仑、维华(出继之骐)。维仑生4子。其后裔部分移居文化村唐家坊。

从始迁祖卜居斯地已500余年,相传24代。上述4房都枝繁叶茂。现共有人口近4000人。是灌阳县第二大王氏家族。主要分布地:仁江行政村的金地坪、营门口、瓦渣塘、下台。文化行政村的山尾峒、柴坪子、樟树脚、福星行政村的华山脚(与青箱王氏合住)、新屋、毛竹山、孙家岭等地。

本家族原有字辈:

宗永文德思,天三予家之,维廷汝树炳(辉),培钟肇。

从18代“肇”字辈起续增20代:

肇业谟猷远,逢时景象新,

    继承登辅佐,荣显庆尊亲。

本家族古今都有当地的名人、能人。虽不是高官达贵人,但具有真才实学和实干精神,对国家和人民有重要贡献。其中古代有:

八世祖用予公幼有神童之称,9岁入庠,明万历年科举人,先任福建安溪县知县,后任云南河阳、富民二县知县(经查云南无河阳县,只有河南有河阳县现改为孟州市),复迁江西芦溪县(《灌阳姓氏通书》误写为“沪溪”县)知县。由于用予公执政惠民得民爱,民为其设像立生祠。

十一世祖维泰以子廷铎为贵,任粤东仁化(现属广东省韶关市)知县,敕赠文林郎。其子廷铎中康熙癸巳恩科解元,曾任粤东连州知州、增城县知县。

十二世廷玠,清乾隆丙子副榜,授直隶忠州州判,因疾不赴。

十四世树品清道光丙午进士。

本家族当代从政从军为官和在学校、企业担任领导的人员不少,并且都有建树、有贡献。其中较突出的当数族人德明和王能。

德明:生于196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现任民盟第十届中央委员,民盟广西11届委员会副主委,民盟桂林市委主委,自治区政协委员,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大学位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评为广西师大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宋代文学和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并发表过系列论文,多次荣获广西区级、桂林市级、师大校级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能:1962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历任中国人民银行灌阳县支行副行长、行长,桂林中心支行副行长。2006年调任桂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此,桂林银行在以王能为主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业务创新、市场开拓,使该行经营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到2013年末该行及其控股的村镇银行总资产突破100亿元,存款余额突破680亿元。其资产规模进入全国140多家城商行的中上游行列,在广西城商行中名列第一。仅2013年上交税金5.76亿元。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成绩显著,2008—2009年被评为桂林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桂林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发改委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桂林十大杰出创业人才、市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13年被评为桂林银行业机构优秀管理人才、广西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他的荣誉也为本家族争了光。

                                                 根据《灌阳县姓氏通书》

                                         《灌阳县地名志》及网上资料整理



兄弟四人在灌阳定居之裔的江口王家人

在灌阳新街乡江口行政村的江口、公局等自然村居住着一支王家人,他们与桂林市人口最多的青箱王氏家族相邻或穿插而居。其始迁祖是友曙、友翔、友亮、友仁昆季(兄弟)4人。他们的祖籍在江南苏州府昆山县(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所属的昆山市)湘乡。友曙是明洪武24年(1381)辛末举人,后中进士。曾任山东道(路)监察御史。当时正逢明初时期,战乱频繁,朝纲紊乱。为避战乱,友曙弃官与胞兄友翔、堂兄友亮、友仁4人一同来到灌阳,卜居灌合乡。这里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清静安闲,遂立宅称宁江坊,即今江口村。定居后,友亮一支经传数世后无继出。友翔一支外迁失考。惟友曙、友仁二支有后,已相传25代,现有总人口约1500人。分布在新街的江口、公局、社公坪、塘边、娘北王家、黄关的斋公堰、老屋场、官田、山背后、灌阳镇近郊的山脚、金竹源等村。

本家族的辈系:

友克秉均希,朝天应学益,

钦士文宜尙,锦云庆兆良。

续增辈系:

礼乐隆先泽,诗书裕后昆,

敬宗绳祖武,善继振家声。

现最低字辈是“泽”字辈。

本家族历史上任过知县的有:

王友曙,明洪武丁酉科举人,乙丑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

廷玺(王璨),明景泰丙子年(1456)科举人。曾任肇庆府高要县(现广东省肇庆市的高要市)知县。

时雍,由邑庠捐国子监,曾知湖广德安府应城县(德安府应城县今属湖北省孝感市。另:古时淮南道寿春郡也曾设应城县,已撤销,域地今属安徽省六安市)。

                     (王喜修根据《灌阳县地名志》、《灌阳县姓氏通书》整理)

 

来自江西鹅公大丘的灌阳文忠公王家人

原籍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鹅公大丘桂花树脚的王文忠,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后)因经商来灌阳,宅居县治北门。在这里住了六代。此六代都为单传。所谓单传,有的是独子,有的虽为多子但部分失传。由于是单传,每代传承时间会长一些。六代的时间跨度达180多年,第六代本有浚泉(邦佐)、灌泉二子,但灌泉失传。浚泉生二子,即七世祖武亭(绍祖)、孝泉(绍祥),从此分成二房(支)。武亭生于明嘉靖甲寅年(1554),配杜氏生4子,其中一子过继孝泉为嗣。本支由县治迁居丰下屯,即今新街乡石丰行政村的风方园或称丰坊园。孝泉一支于明万历年间由县治迁居现灌阳镇福星行政村的板栗山。其后裔有的分别移居大仁行政村的枫树湾、毛竹山、孙家岭等村。从始迁祖文忠公来灌阳定居已600多年(包括单传的180多年),相传23代,现有总人口近1000人。

本家族第五代前的辈系不详,从第六代起的辈系为:

邦绍道守景作思,章大国朝,文明肇启,

光照祖德,振光允世。

现最低字辈为“祖”字辈。

本家族第十世景昭字德运公系清康熙乙卯举人。曾知济南府陵县(现属山东省德州市)。

王文远,板栗山人,康熙乙卯科举人。

                      (王喜修根据《灌阳县地名志》《灌阳县姓氏通书》整理)



有支族人不知在何方的灌阳俊山王家人

 先祖甫二(甫一、甫三失传),庠生,生于明嘉靖辛卯年(1531),由全州山湾迁入初居灌阳县城。妻蒋氏生二世彦邹、用举。邹失传,用举生三世以仁、以登、继子尔章(仁、章失传)。三世以登岁贡生,生于万历19年(1591),由县城迁俊山(现属黄关镇黄关行政村),妻盘氏,生四世开基、开业(失考)。开基生五世之奇,岁进士,生于顺治12年(1655),妻秦氏,生二子:

长子六世郡先字宪章,复迁崇顺堡之观音阁清塘凹(今属洞井瑶族乡太和行政村),妻梁氏,生五子,即七世的文灿、文辉、文耀、文松、文柏。郡先公及其子此后情况不明。

次子六世礼先字运章,住俊山旧址。妻赵氏生3子,即七世的文若、文郁、文质,是为俊山王氏三大房。大房文若妻徐氏生八世志道、志仁、志信。二房文郁字其周,例进士,妻蒋氏,生八世志德、志义、志恭、志和、志敬。文质字彬孺,庠生,妻蒋氏继吕氏。生八世志鹏、志谦、志兴、志逊。此后,礼先公裔孙枝繁叶茂。相传18代,现有人口约500人,分布村屯有:俊山、奇石、三斗塘等村。

本家族辈系:

甫用以开之,先文志世生,

国家官盛德,必定现功成。

新增四语20辈:

嗣肇光宗祖,源宜继代传,

名科兴殿焕,甲第显荣昌。

现最低字辈为“现”字辈。

本家族过去无显要名人。当代出了一位女强人:俊山村的王治珍(女),生于1946年,大专文化,1987年任本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3年至1998年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位女性,在一个县城经过磨练能达到此步成就实属不易,值得敬佩。

对本家族的来龙去脉有两个问题值得族人核实:

一是上源,《灌阳王氏通书》记载“始迁祖甫二由全州山湾初居灌阳县城。”经查全州现在只有一个山湾村,属庙头镇宜湘河行政村。此村现住有唐、王二姓,其中王姓只有10来个人。他们属庙头夏屋王氏。他们居住时间和字辈与本家族情况不相符合。

二是六世的两支,长子郡先公有5子,通书只记“复迁崇顺堡之观音阁清塘凹”。经查此村现属洞井瑶族乡太和行政村,虽有王姓,但他们提供的始迁祖情况和字辈与本家族不符合。五兄弟的一支族人至今在何处,值得调查。

                      (王喜修根据《灌阳县地名志》《灌阳县姓氏通书》整理)



深居临桂阳朔边界的大佣公王家人

 临桂县南边山乡与阳朔县金宝乡接壤。在南边山乡塘头的堡里村和金宝乡枫木寨的桥头、毛家胆村居住着一支王家人。他们的始迁祖王大佣于清朝早期从湖南零陵县(现分成零陵区和冷水滩区,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大鱼塘村移居南边山乡塘头堡里村,后来有部分后裔移居交界的金宝乡枫木寨行政村的桥头和毛家胆两个自然村。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与原籍无联系,现3村共有人口456人。其中堡里村160多人,桥头、毛家胆290余人、他们一个家族深居两县边界很有团结性和凝聚力。本家族未修过族谱,先辈们编排的字辈为:炳、大、鸣、惟、子、之、仕、仲、应、端、世、启、庆、俊、纪、芳、承、中、原、孺、艳、穗、安、本、乐、宽、平。现最低字辈是“中”字辈。

                                                     (王纪青提供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