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瑞昌:海峡两岸的百年情缘

2014-11-18 14:53:33来源:常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瑞昌今年102岁,是国民党空军退役少将,健康地生活在台湾。他是省常中老校友、32届毕业生,今年1月我堂侄媳刘增献专程去台北市探访了这位人瑞。

王瑞昌,1912年出生于武进漕桥乡下,家境清贫,幼年时即以伴读身份进入武进漕桥东街富户双桂堂赵家,随长房长孙赵虎官(启寅)做伴读。他比赵虎官年长2岁,工作好比旧时古戏中做书童一般。赵虎官爷爷赵颂眉是清末官僚,任过河南省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县知府。后被任命为上海道台,赴任前病故。赵颂眉与省常中第二任校长童伯章(童斐)是好友,家族中传言说赵颂眉曾任省常中校董。故赵虎官与王瑞昌得同时进入省常中就读,并于1932年毕业。

王瑞昌勤学聪明,成绩优秀,毕业后先考入杭州笕桥航校,后经选拔公费保送赴美国深造。抗战胜利后回国授中校军衔,任上海龙华飞机场航空大队长。赵虎官则未读大学,1935年结婚,对象是省常中同班同学,当年校花、常州西门的须莲芬,两人婚后长居上海当寓公。因王瑞昌有了出息,虎官母亲即认他为干儿子,与虎官也就以兄弟相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进入省常中读高一,当年有位老校工林生闻知我是漕桥东街赵家的小辈,就问我与赵虎官的关系。我说我们是同太公的堂兄弟(我祖父是赵颂眉的三弟)大家庭四代同堂,当年尚未分家,住在一个大门中。校工告诉我当年赵虎官与王瑞昌在校中的表现。说“富家子弟要别人代读真是奇”,又说“王瑞昌当年的任务就是上课代记笔记,课后要帮复习代做作业,考试要设法帮助过关,还要照应生活起居”。我听得出神,就如听古戏一般。《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读书是带着书童的,哪知省常中还有这等事,还出在我赵家!

解放前,我在假期中偶到上海,曾住过虎官堂哥家,见到过王瑞昌开着美国军用吉普车来作客,并带虎官几个大些的子女去龙华飞机场玩。解放前夕,王瑞昌就去了台湾,不久升任空军少将。赵虎官则因成分太高,扫地出门,只在赵家被充公的老企业南漕赵东盛油坊碾米厂内做个小工。家中长辈(祖母,母亲)及爱人相继去世。虎官死在漕桥,留下三子二女,由岳母家照应,相继自立奋斗成才。本家中他们与我一直保持着联系,赵虎官长子赵匡国也是省常中校友,59届毕业。

王老先生在台湾空军中一直工作到1982年(70岁时)才退休。退休前任航空机械厂厂长。2003年曾荣获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荣誉奖状,由连战签发。他有三子一女。二儿子是国民党中将衔,后升任上将,现仍任总统府顾问;小儿及女儿均是企业家。

1990年前后,因怀念故友,王瑞昌突然以个人名义写信给武进市市长赵耀骥,请他设法打听漕桥赵虎官及其子女情况,说一心想要找到他们,希望建立联系。赵市长把此任务交给武进市台办。台办立即派人到漕桥镇打听。台办工作人员后来找到我,我将虎官三子二女的电话及家庭住址相告,并通知其长子赵匡国,次子赵宪国去武进台办面谈,希望能与王瑞昌建立起联系。不久,双方就通了电话,并相互通信。有一次我有幸见到王瑞昌一封亲笔信件。信上提到,能找到挚友赵虎官的子女,非常高兴。他当时还只有80多岁,身体健康,希望能来常州故地看看他们,他在信中还要向武进市长赵耀骥及我致谢……

2007年,正逢省常中建校100周年校庆,校方遍请国内外各届老校友回母校团聚,我就把王瑞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台湾省常中校友会长王绍杰与吴瑞生同学,请他们邀请他届时回母校参访。但两位同学怕他年迈行动不便等,便没有通电话告知。

今年1月,经武进同乡会联系,常州《民族心》刊物主编刘增献(赵虎官的二儿媳)等专程赴台拜访王瑞昌老先生,受到热情接待。王老先生家住台北市复兴南路高层公寓,家中陈设简朴,客厅墙上满挂各种放大的奖状荣誉状彩照,做寿及退休时各位亲朋好友赠送的礼品,还有他在工厂研制的各种样机照片和家庭成员全家福等。家中只有一个中年女性保姆在照料生活。同行者喜称“看样子王先生当年还是一个清官,家中并无豪装,生活一般”。拜访前,王老先生已电话通知小儿子专程前来接待作陪,谈话间一口家乡话,对幼时及青年时各种回忆已较模糊,对刘增献十分亲热,一再希望她再去台湾旅游相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