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鼎王氏源流与宗祠初探

2014-10-29 11:08:34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福鼎县自汉迄明,或属郡,或属县,或改为镇,升为州,散见于他说,未有成书。清朝雍正时,隶霞浦之东北路;乾隆四年,始析霞浦之望海、遥香、育仁、廉江四里地建兹邑。府志所载略而不详,姓氏源流亦无专志可考。如今王氏跃居百家姓之首,福鼎王氏也有数万之众,俗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理清脉络,溯源正本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满足海内外宗亲的寻根需求,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于是,我会于年前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宗祠,通过查阅家谱,考察历史遗迹,召开座谈会,与资深谱牒专家、谱牒爱好者和族老个别交流等方式,初步获得福鼎王氏的派系分布和历史源流,主要三大派,赤岸务琨支派,开闽支派和三槐支派,现以各支派入鼎时间先后分述如下:
    唐长溪县令王务琨公,为琅琊王氏江左王导支派,退隐霞浦赤岸,繁衍成族,是为赤岸王氏祖,也是最早迁居福鼎的王氏家族。
    一、福鼎桐山王氏祖,王务琨其子不奢公第七世孙:小荣公、小敬公、小二公。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从赤岸迁徙桐山西园。现有繁衍人口达六千人左右,1910年建造王氏宗祠于河墘路,解放后被当地有关部门占用,改建干部招待所。目前,后代子孙多有作为,按房自建宗祠,有上安王氏宗祠、透埕王氏宗祠、王家山头王氏宗祠和流美王氏宗祠四个。
    二、台峰洋口王氏祖,王务琨后裔清山公。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从赤岸迁徙台峰山,繁衍子孙四千多人,明弘治(公元1494年)建有840多平方米祖厅,由于一房后代迁居店下溪美村,又于清乾隆3年(1739年)在溪美建起600多平方米宗祠一座。
    三、秦屿樟岐王氏祖,王务琨后裔王荆公。清康熙8年(公元1670年)从赤岸迁徙秦屿樟岐村,建有540平方米宗祠,2011年又联合在秦屿散居的务琨派系宗亲进行重修。
    四、秦屿财宝王氏祖,王务琨后裔王十六公。元末从赤岸迁徙秦屿才溪,又于清朝中期迁苍南中墩和秦屿后澳,再迁秦屿横街,繁衍300多人。
    五、秦屿潋城王氏祖,王务琨后裔庆瑞公。元十帝元统年间(公元1333年)从赤岸迁徙秦屿潋城村,繁衍后代近千人,公元1967年盖有520多平方米王氏宗祠。
    六、福鼎叠石王氏祖,王务琨其子不奢公孙:王洪四、洪七公。1596年从赤岸迁徙叠石。咸丰11年(公元1862年)建有420平方米宗祠,繁衍人口达750多人。
    七、泮溪庄边王氏祖,王务琨后裔王高良公。宋熙宁3年(公元1070年)从霞浦赤岸迁泮溪镇庄边村,繁衍子孙约500人,1953年建有占地580平方米的宗祠一座。
    八、泮溪梅洋王氏祖,王务琨后裔王德铭公。洪武元年(1368年)从霞浦赤岸经寿宁迁泮溪梅洋村,1945年建有680平方米宗祠,繁衍人口420人。
    九、泮溪赤溪王氏祖,王务琨后裔王邦忠公。明成化年间从霞浦赤岸经东街头迁青玩东坪再迁赤溪东坪里。
    开闽王氏是福鼎王氏的另一大派,目前人口与务琨派相同,多从福州地区或闽南迁来。
    一、台峰石板埕王氏祖,开闽后裔王永吉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从福州经霞浦迁嵛山郎当到台峰山,乾隆43年(1778年)建造宗祠,2006年重修880平方米。繁衍子孙3500多人。
    二、龙安开发区玉岐王氏祖,开闽后裔王癸十公。该派与永吉公是同宗,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从福州闽侯南屿迁入,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造宗祠,繁衍700人。
    三、秦屿开闽王氏祖,闽王后裔王文绣陇前公。明万历(1600年)从福清北城头迁入,清雍正3年(1726年)建造王羽国家祠,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繁衍1200多人。
    四、前岐西宅王氏祖,开闽后裔王振羽公。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从泉州南安吕洋村迁入,1853年建造王氏宗祠800平方米,繁衍2200人。
    五、前岐薛桥王氏祖,开闽后裔王文照公。清康熙8年(1670年)从安溪竹林头上崙迁入,公元1932年建祠200平方米,繁衍1200多人。
    六、桐山曹巷王氏祖,开闽后裔士伦公。清康熙39年(公元1702年)从浙江金华经平阳钱仓迁入,公元2010年建祠336平方米,繁衍30多人。
    七、前岐文林山开闽王氏祖,开闽后裔利省公。清康熙52年(1713年)从泉州安溪迁入,公元1885年建祠820平方米,繁衍1200多人。
    八、硖门北岸王氏祖,开闽后裔王荣昌公。明崇祯年间(约1630年)从福清港头迁入。
    九、硖门福长王氏祖,开闽后裔文钦、文泳公。清雍正元年(1723年)从福清城头镇峰前村迁入,公元2009年建祠180平方米,繁衍350人。
    十、硖门瑞云王氏祖,开闽后裔王尚宽公。清乾隆3年(公元1739年)从安溪恒美村迁入,公元2007年重新建祠520平方米,繁衍600人。
    十一、硖门渔井上下宅王氏祖,开闽后裔王志士、志德公。清道光9年(公元1830年)从福清市官路迁入,公元1945年建造祖厅120平方米,繁衍80人。
    十二、秦屿佳阳岚底王氏祖,开闽后裔王锡壁公。乾隆年间从安溪经苍南枫头桥迁入佳阳岚底。
    十三、前岐照兰王氏祖,开闽后裔王爱梅公。万历14年(公元1587年)从泉州安溪柘庐田镇经苍南凡山柯岭脚迁前岐照兰大坪。
    十四、前岐下屿王氏祖,开闽后裔王葵五公。明朝庆启年间(公元1621年)从福安迁福鼎前岐下屿。
    十五、前岐桥亭王氏祖,开闽后裔王其所公。明崇祯年间从平阳迁福鼎再迁前岐桥亭。
    十六、贯岭镇十字路王氏祖,王懋荣公。清康熙20年(公元1682年)从苍南藻溪谢澳迁入。
    十七、叠石南溪王氏祖,开闽后裔王际仁公。清康熙30年(1692年)迁入。
    十八、泮溪古坪头泥家坡,开闽后裔王爱山公。清乾隆14年(公元1750年)从福宁府31都黄岐迁泮溪古坪头泥家坡。
    福鼎王氏第三大派是三槐王氏,从福清和闽西迁入。
    一、秦屿三槐王氏祖,王协三公。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从福清市龙田际塘村迁入,清道光(公元1837年)建祠544平方米,繁衍700多人。
二、泮溪吴阳王氏祖,三槐堂王世雄公。清乾隆14年(1750年)从龙岩永定迁入,1902年建祠210平方米,繁衍60多人。
目前,福鼎王氏三大支派在福鼎市王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引领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爱国守法、团结互助、弘扬祖德,共谋发展”为宗旨,以姓氏源流研究为切入点,认真开展福鼎王氏历史文化、谱牒文化、孝悌文化的研究,为弘扬正能量,共圆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福鼎市王氏文化研究会王亦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