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会长王祖德在透埕宗祠庆典上致辞

今天,在这金秋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为光宗耀祖隆重举行透埕王氏宗祠庆典,值此,我谨向所有参加庆典的各位宗亲,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透埕王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壬戌年(公元1502年),距今已有512年。解放后此祠被政府征用作为粮站,直至2010年透埕宗亲王德芳出资赎回,此时宗祠殿宇已损坏不堪,故于2012年3月进行重建。宗祠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为二层楼,长32.8米,宽20.8米,宗祠左侧附建厨房,长12米,宽9米,并拟将祠前民房赔偿后拆除做为停车场。前期工程已投入350万元,后期工程尚需100万元,工程总造价至少需要450万元。传闻在封建时代,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里讲的庙也称宗祠。如今欣逢盛世,各地宗祠不断发展,透埕王氏宗祠也得以重建。
透埕王氏宗祠在当今时代来说,规模不算大,但要建成这样的宗祠也并非易事,不但倾注了全族宗亲的心血,还得到王家子婿、王家女儿的慷慨赞助方予建成,实现了透埕全族宗亲盼望已久的宿愿。从此,我族宗亲就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拜祭先祖的活动场所,族人无不感到欣慰。
透埕王氏宗祠,坐西朝东,前对俊马奇峰,后枕飞凤下洋,左则鹭鸶并排,右则虎山环拱,明堂诸溪横绕,雄狮镇守水口,可谓风水之宝地。在此建祠,不但可安先灵,亦可庇荫后裔。
透埕王氏源自霞浦赤岸王务琨之孙、王如一次子王不奢。王不奢生于大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于公元804年左右迁至福鼎桐山西园,至今已有1210年左右,为西园王氏第一世祖,官授台省提刑,其后裔有7500多人。王不奢派裔的宗祠共有6个,其中在福鼎包括透埕有5个,在泰顺泗溪有1个,透埕王氏宗祠共有1900多人。
透埕王氏在福鼎历史上颇有名气,出了不少文人武士。始祖王小荣,于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由福鼎桐山西园迁涉透埕,至今已有1058年,迁透埕5年后即为北宋。王小荣在宋初考入进士,官授浙江严州知府;其长兄王小回(居贯岭)也在宋初考入进士,官授福建顺昌县尉;至南宋绍兴七年透埕又出了一位进士王宰仁,此人学问精深,不图宦官,唯好诗酒,乐于施舍;王小荣五弟王小敬后裔王文经(居福鼎溪西桥),于清乾隆年间考入进士,这样在透埕王氏宗祠中在历史上共有4位进士。在清朝年间透埕还出了一位名闻遐迩的老寿星,名叫王世弼,字联侯,寿102岁,清钦赐百岁冠带。在70寿诞时,清康熙皇帝钦赐顶带,并赐匾额钦题:“洛社遗风”四字,在百岁寿诞时,正值乾隆祝寿,有杭州知府苏赫织造五爪龙袍进贡乾隆,乾隆皇帝将本龙袍转赐给王世弼,并奉旨建碑坊于福鼎桐山教场大路边。现龙袍已腐坏,碑坊被拆除,唯留钦赐王世弼坟墓。
王氏自开族以来,已有2500多年,现拥有9500多万人,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族在创造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医学等领域都作出了不杇的贡献。除此之外,我族还有一个突出特色,便是在历史上名臣、宰相辈出,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王氏在历代中共造就了113位宰相,其中仅瑯邪王氏家族就造就了92位宰相,同时王氏还造就了36位皇后,这也是我族值得自豪的辉煌。
作为王氏子孙,要珍惜祖先的功绩,要弘扬祖先尊祖敬宗的美德,要秉承祖先忠、孝、勤、俭家风,光前裕后,自强不息,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要搞好本族的团结,还要搞好同其他各姓的团结,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拼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