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籍烈士王晴72年魂归故里之路
为了一位英魂的安宁 ——安国籍烈士王晴72年魂归故里之路
1942年,他是年轻的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24岁的妻子却惨死在日本侵略者枪下。
1992年,当年的年轻军官后来的老将军走了,临终嘱托:要让当年牺牲在山东的妻子,魂归她16岁便离开了的安国县(今安国市)故土,让妻子的家乡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位烈士在异乡长眠。
2014年9月4日,几经周折后,老将军的儿子来到安国,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这一年,是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天;这一刻,从抗日战争中开始,延续了72年的一段大爱真情故事终获圆满……
24岁女军医,牺牲在随夫上任的路上
故事中的“他”名叫刘贤权,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一位为共和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1940年7月下旬,时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的刘贤权身染伤寒,病情危重,军区卫生部长派军医王晴将他接到休养所治疗。王晴听说刘贤权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非常敬重他,亲自诊治,送药、打针、洗衣、叠被,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硬是把头发都掉光了的刘贤权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战争岁月,暂时远离战场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却不乏温情,一个月的相处已令两人心生好感。8月末,刘贤权出院后,经组织批准,二人结婚。
两年后的1942年12月,组织安排王晴随刘贤权调回冀鲁边区工作。不想,途经山东省齐河县李家庄时,护送队伍被二百多人的日伪军扫荡队包围,双方展开激战。敌众我寡,很多战士牺牲。刘贤权胸部中弹,王晴被子弹击中了心脏。倒下的王晴催促大家赶快突围,不要管她,话音未落便壮烈牺牲,年仅24岁。
16岁离开安国故土,抗日战场上她拼力救死扶伤
资料记载,王晴,原名李新晴,1918年出生于安国县大李庄村。母亲王氏早逝,父亲远去东北不归,从小与姐姐相依为命。1934年姐姐出嫁后,为了让16岁的妹妹有个安身之处,多方托人将其送入北平(今北京)协和医院设立的助产学校学习。由于成绩优异,王晴深受校长林巧稚的赏识。
当时,抗日救亡运动正风起云涌。虽然教会学校对学生管控很严,但王晴巧妙地利用实习接生与社会人士广泛接触的机会,与党的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她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不久后就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因为经常参加各类救亡活动,她还受到学校传教士的严厉警告。
1938年6月,即将毕业的王晴得知党要组织爱国青年参加抗日武装,便主动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来到冀鲁边区,成为了一名军医,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的日子里,王晴尽心尽力地救治伤员,从不懈怠。同时,她还兼任卫生学校的教师,为培养部队卫生人员作出了贡献。据她的老部下、老战友李欣回忆:“我刚参军的时候没有多少医护知识和技能,所长手把手教我们打针、换药、包扎伤口,还告诉我们如何做伤员的思想工作,几个月下来,我们这些新兵全都成了技术熟练的卫生员了。”
老将军临终嘱托:要让她的英魂回家
1942年在山东省齐河县遭遇日寇的那场战斗,是刘贤权难以忘怀的痛。
此后王晴的照片被他一直珍藏在上衣口袋里,行军、打仗,衣服洗了、换了,照片却从不离身。直到六年后的1948年,另一位善良、明大义的姑娘走进他的生活,并陪伴他走完一生。她就是安绍杰。
“我母亲也是军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在她眼里,父亲回忆、记录和操持王晴烈士身后事的行为值得理解和尊重,所以对于父亲,她很支持。”刘湘源,刘贤权和安绍杰的长子,和母亲一样理解父亲,2014年9月4日,他对记者讲起了当年的往事。
据刘湘源讲述,1979年4月,刘贤权专程前往山东省齐河县李家庄,费尽种种周折,终于找到了王晴的遗骨,经火化后送往齐河县烈士陵园,供后人凭吊悼念。
“平日里,每逢父亲提起王晴,家里人特别是母亲都会安安静静听他回忆。”刘湘源说,“在后来出版的《刘贤权将军》一书中,有专门的章节用来讲述王晴,而这些内容很多都是母亲记录和整理的。”
1992年,刘贤权在济南病逝,临终前,他特别托付夫人安绍杰一件事:和王晴的家乡联系,让当地知道她、认可她,帮她找“家”。
全家人的努力,换来72年后烈士魂归故里
“多年来,母亲一直努力促成此事,前两年还亲自跑了一趟大李庄,村里为此专门开了个座谈会。”刘湘源说,“可惜,由于王晴早早离家,村里老人们对她的印象几乎为零,再加上当时并没有开具王晴烈士身份的官方证明,那次母亲算是‘扑了个空’。”刘湘源的讲述中带着几分遗憾。
回去之后,安绍杰和家人接着四处打探,多方联系,终于收集齐了王晴烈士的资料,并从济南军区开具了相关证明。已经85岁高龄的安老想亲自再去一趟安国,被孝顺的儿子刘湘源劝住了,“您岁数大了,为这事已经做了很多,剩下的交给我来办吧。”
9月4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安老就起床了,再一次检查已理好的资料和照片,再一遍叮嘱儿子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而早就听说这件事的刘湘源的几位战友,也特地赶来陪他一同前往。
“感谢您全家所做的这些努力,让我们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安国烈士!”当天上午,见到刘湘源一行的安国市民政局负责同志非常感动,当即表示将把王晴收入当地的烈士英名录,其相关资料也会妥善安置,供家乡人缅怀凭吊。在大李庄村,寻亲而来的刘湘源一行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热情接待。
“今收到安绍杰同志送来王晴(曾用名李新晴)烈士传略和烈士墓碑照片,证实王晴同志为我市大五女镇大李庄人,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于1942年12月转移到山东齐河县途中遭遇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现为抗日烈士。”——拿到安国市民政局开具的这份证明,让烈士的家乡人了解到了她的事迹与下落,刘湘源的脸上,露出了开心又激动的笑容——了却了老父亲的心愿,解开了老母亲的牵挂,最重要的是,王晴烈士72年漂泊在外的英魂,这次终于可以安宁了!
——王晴妈妈!我们送您回家啦!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