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贤山王家人
贤山,旧称元山,现属全州县石塘镇。全村1700余人全是王家人,是全州县王姓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然村。本宗族始迁祖洪源公是原吉安府庐陵县(现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人。南宋末任荆湖北路保康县(现属湖北省襄阳市)判部郎。后因元兵侵扰,为避战祸,洪源公携子文通、文达南迁来到全州,先在茅埠与从江西来的王国祥同居数载,后迁石塘佑家塘,数年后卜居元山(贤山)。至今已730余年。根据原族谱标记属太原郡、三槐堂,本家族未另立堂号。
洪源公定居贤山后初始数代人丁欠旺。二世祖文通失传,文达公生三世祖友麒、友麟、友舜。其中友麟、友舜失传;友麒公生四世祖得海。得海生五世祖仕纲、仕纪、仕华。仕纲生六世祖朝现,仕纪生朝洪、仕华生朝璠。五、六世都是三人,到了第七世人口才发展到12人(均为男性人口)。其后人口增长较快。现在聚居在本县的人口3238人,其中男1641,女1597人。居住地分布在石塘镇贤山村1705人,攀莲窝396人,马山村225人,本子拉595人,水埠头16人,下乐27人,燕竹山119人,水澄47人,象力山18人,咸水乡黄沙31人,安和乡堰头上65人。此外,在旧社会有族人迁往湖南湘潭、湖北汉阳、广西马山等地。据有人反映上述三地都有本宗族宗亲,但目前未联系。
本宗族在古代编修过族谱,但因年代远久,加上天灾人祸等因素旧谱已佚。民国四年本家族与茅埠王家、第七陂王家(含石田王家)联合修了族谱,并统一编排了辈行。民国四年前本家辈行用至22世止,从23世“滋”字辈起改用民国四年统一辈行。民国四年前本家族的辈行是:
洪文友得仕朝才 仲仁本龙添国正
奕嗣廷昌秉增光 裕(以下改用)
民国四年统一辈行:
滋荣熙域镇 泂概燮堂铃
淳朴管其钜 清模燕址钧
润柯辉陛锦 泽树耀墀錞
上述辈行中的“概”“耀”在茅埠字辈中是“楷”和“焕”这是前辈留下的不同家族的区别。此外 ,辈中的“荣”“朴”“营”、“燮”原|是繁体字,现改用简体字,如要查明水木火土金需换写繁体字,“辉”“耀”是异体字应改为“辉”“耀”原是火字旁,是异体字现改为规范字(光字旁)。
2012年四个王家修谱增加10辈:
源松炫培钦 河林烨壁银
本家族现在最低辈是“域”字辈。
本家族古代有无名人都无记载。当代涌现了不少精英人才,可谓是人才荟萃。其中地方处级和部队校官级以上干部共16人,博士和留学生9人,企业家8人。如贤山村王湘栋在武汉开办“五千年广告公司”较有名气。
本家族的文物有家堂、祠堂各一座。家堂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至今已470余年,建筑面积160余平方米,内有神龛等设施,是宗亲们供俸祖宗之处。祠堂建于清康熙或雍正年间,至今已290余年,面积235平方米,分上下两座,中门对开有石拱门,是村内族人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每逢娶嫁要在这里按习俗举行迎送新娘仪式。村中过世老人也要在这里治丧送殡。所以这里成了宗亲们表达喜庆哀乐的地方。这两堂是本家族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为了与移居外地的宗亲们取得联系,现将贤山王家所在地的主要标志性地名“七头”“八拉”“三个岗”列后,以便外地宗亲寻根问祖。
七头地名:桥清头、大陂头、深陂头、岗纪头、墩子头、岭子头、窑头。
八拉(以前用“柆”字)地名:苦竹拉、宅布拉、八角拉、仁塘拉、堰塘拉、红窝拉、淡竹拉、白竹拉。
三岗地名:麦头岗、鸭日岗、祖图岗。
王明发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