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多数人在小学课本中,都曾经读到过这首《泊船瓜洲》,可以说,这首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是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诗歌之一了。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更是一直为人所传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宋神宗时为相,实施新法,改革政治,推行富国强民政策。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成效没有大著。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赠太师。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17岁的时候,王安石随父亲王益定居江宁,从此就把江宁当作故乡。
王安石的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由于他持有“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倾向性十分明显,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也更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泊船瓜洲》就是其一。这些小诗,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帖自然。
先来看看这首诗写作的大背景。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满朝纷乱之时,王安石正静静地在江宁为母亲守孝。按照律制,只用守孝三年,但王安石在三年除服以后,却称病不出,英宗屡招,王安石皆不离钟山。1067年,在位仅4年的宋英宗去世,宋神宗赵顼继位,年号熙宁,“三使往聘”,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终将王安石请出钟山。熙宁二年,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熙宁七年,4月,王安石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王安石在江宁只呆了十个月,再次被宋神宗召回了朝堂。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再次罢相,轻装回到了江宁。
关于本诗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诗人罢相后回江宁任知府,乘船停泊在瓜洲时所作,也有一种说是熙宁八年二月又去京都上任时作。不管是罢相回宁还是二次上任,此时诗人的心情已和第一次出钟山不一样,少了点豪情,多了点思乡之情。
泊船,停船。泊,指停泊靠岸。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就是今天的镇江。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京口向西峰峦起伏,与钟山相连。诗的开头两句就以素描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地理位置非常清晰的图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吹绿。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钟山所在的江宁,是诗人父母坟茔安葬和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已成为诗人实际的故乡,诗人对它有着深切的思念。特别是在阵阵春风吹拂之下,诗人蓦然想起,对岸的江南,应该是一片绿色了吧。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谈到这个“绿”字。“绿”字原为形容词,本诗中用作动词,特别精彩。据《容斋续笔》卷八记载,这是诗人经过“到”、“过”、“入”、“满”等十几次改动后才最后确定的。它色彩鲜明,显示出江南春景生机勃勃,分外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朱秋霞)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